红色记忆

2014-09-16 03:30黄克光
含笑花 2014年5期
关键词:武工队公学碉堡

黄克光

滇桂边区公学

太平庄“滇桂边区公学”旧址位于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大坝村。

1949年2月,中共桂滇边工委入境移驻麻栗坡大坝,滇东南地区的各部队奉命聚集大坝,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由此开赴滇东南和滇东地区。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需要,为滇东南乃至全滇的解放培养和输送干部,1949年3月,中共滇桂边工委决定在麻栗坡大坝村附近的太平庄举办一期“滇桂边区公学”。

3月下旬,滇桂边区公学正式在麻栗坡的太平庄开学。滇东南工委书记饶华兼任校长,孙康任教育长兼党总支书记。公学设立政工、军事、民运、文化4个区队,学员共有400余名,来自滇东南地区的游击队干部和地方干部。

学员们陆续到达太平庄,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劳动,建盖竹墙草房、平整操场、挖排水沟等。

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可谓“山下兰草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学员们在劳动时,都很卖力,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紧张的劳动挥汗如雨,越干越有劲。大约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草房、操场、水沟等等都修好了。竹墙草房共有180多间,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教室、宿舍、食堂。

第一节课,要求每个学员写一篇题目为《你为什么要参加游击队》的文章。学员们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参加革命的原因自然不完全一样,有的为了逃避婚姻,有的为了报私仇,有的为了吃饱饭,有的为了能读书。然而,大多数都写到这样的内容:国民党反动政府极端腐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军政官员狼狈为奸,人民饥寒交迫,衣不蔽体,饥不择食,地主盘剥农民,军队残酷镇压工人、学生运动。国民党的滔天罪行,让人民对它深恶痛绝。惟一出路就是去找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打倒蒋介石,消灭国民党,建立新中国。

学习的内容很多,有党中央的重要文件和毛主席著作。如《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三三年两个文件的决定》、《新民主主义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何划分阶级”、“ 如何进行减租减息”和“ 当前形势和任务”等。饶华、孙康等领导亲自给学员上课,他们口才很好,讲课时都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从来没有照着稿子念的情况,有时一节课被学员自发鼓掌多次,也没有人提前退场,没有人中途去解手等。

上早操和开会之前,还教唱《国际歌》、《苏联国歌》、《山那边呀好地方》等革命歌曲。晚饭后还教跳舞,如《拍拍手》、《青春舞曲》等舞蹈。

学习后期,发展党员、团员。如从国立西南师范学校出来参加革命的学员严基就是参加党组织,成为中共后补党员,学员李作奎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5月底学习结束,学员分配到各地区或各地游击队工作。在地方工作的,有的任民运工作队队长或乡指导员等职;到部队工作的,有的任团政工队队员,有的任连指导员、有的任连文化教员等职务,他们都成了地方或部队的骨干分子。

为了牢记这段难忘的历史,文山州老边纵联谊会还在公学旧址建立了一座“麻栗坡大坝公学纪念碑”。后来,纪念碑又移到麻栗坡县城,供人们参观缅怀。

攻打麻栗坡督办署

1948年12月2日深夜,麻栗坡特别区对汛督办谢崇琦,在200多名保安队员的簇拥下逃离县城,3日,武工队钟卓、卜健生率武工队和落水洞民兵进入县城麻栗坡街。半个月后的12月19日,国民党云南省民政厅委派汪佩清继任麻栗坡特别区对汛督办,在一个连的保安队护送下到了麻栗坡,住了半个月的武工队不得不撤离麻栗坡而退到乡下。

1949年1月1日,正是农历戊子年的腊月初三,天气异常寒冷,武工队的钟卓、卜健生又带领落水洞的民兵悄悄进入县城,配合彭大同的西畴人民讨蒋自救军和民兵,步步逼近督办署和督办署背后的三个碉堡。督办署背后的三个碉堡居高临下既守卫着督办署,又俯瞰着麻栗坡街。特别是督办署大门侧边三层楼的石碉,控制着麻栗坡街上段,围攻的武工队及民兵,只能在100多米远的“川主庙”、曾宪福家门口移步出来打几枪又退进去,并且围攻的民兵只要一露街面,三个碉堡里的汛兵就射击,就这样,双方对峙了三天,虽说枪支弹药有做通了思想工作的麻栗镇镇长郝礼文支持,围攻人员周维亮、袁海泉、刘嘉喜(均是麻栗坡街人)用的都是十响、三八式等好枪,终不济事,武工队的夏祖禹、朱廷梁(麻栗坡街人)等人找群众商量,将上街左边“川主庙”以上10多户人家的隔墙挖通,直通到督办署外的女学堂吊井,围攻的人可以进到吊井地段投掷手榴弹、土制爆破筒,直抵碉堡射击,但射击也会遭到汛兵的反射击;手榴弹不多,土制爆破筒麻烦,何况,手榴弹、爆破筒虽丢进督办署只在空地上炸却炸不到人,没有任何作用。没有攻坚武器围攻就只有围没有攻。后又打算断水源,企图逼督办投降,怎么断?督办署大门口有一个可供全街群众饮用水的大水井,虽说冬腊月水枯,但没有竭,可半夜偷偷取水;半坡一个水井就在督办署背后碉堡控制下,再说督办署里就有一口水井,他可慢慢等水,放心取水。一计不成后又动用政治攻势,劝其投降,武工队安朗亲拟劝降书,督办汪佩清说要有朱家璧的手谕,并暗暗派人求救,7日中午,驻扎在西畴兴街的丘北股匪罗四罗五和西畴地霸蔡怀谦率300余匪徒抄坪寨小路强行接走了督办汪佩清。

汪佩清到了兴街,与国民党中央军二十六军五七八团团长邓少华、逃窜的董干汛长唐介眉(兴街人)反动武装会合,于9日晚黄昏时候反扑麻栗坡,但只到弯担坡垭口向麻栗坡发射3发炮,用机枪对准麻栗坡方向扫射一下,于10日(没进麻栗坡街)就回兴街,从此,麻栗坡的国民党政权宣告结束。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工队公学碉堡
阿尔巴尼亚:人口几百万,碉堡十几万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大舅的抗战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四十集 敌后武工队
英知名公学教师拟建第六级学院
英国“公学”知多少
送信钻地道
真实的“武工队”都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