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艺术品基金的发展

2014-09-16 17:33张卉
民主 2014年8期
关键词:民生银行艺术品基金

张卉

2005年,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蓝马克”艺术基金以50万美元(约合410万元人民币)购买当代画家刘小东的《十八罗汉》组画,并于2008年的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6193万港元(约合5573万元人民币)成功变现。这是我国艺术品基金最早的雏形。

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艺术品基金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集中爆发,又暗淡退场的阶段。2007年,民生银行获得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继而发行了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当时正值艺术品市场高位盘整之时,2008年又爆发了影响全世界的次贷危机,因此,2009年该产品到期时获得的两年共计25.5%(1期)和24.4375%(2期)的绝对理财收益率,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使民生银行成为国内机构成功试水艺术品领域的代名词,也开启了机构大举进军艺术品信托的闸门。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艺术品基金瞄准高端私人客户,采取限额高端定向发售的形式。投资门槛100万元,并以1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募集资金用于投资10件中国近现代水墨作品和6件当代油画作品。

在运作模式上,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采用银行、信托公司和艺术投资顾问公司三方监管的方式,搭建并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银行收取管理费2%,信托公司报酬为1.5%,投资顾问报酬2%,交易成本3%~5%。其中,民生银行下达投资决策执行客户委托,确保资金的安全性;艺术投资顾问公司由北京邦文艺术投资管理公司担任,民生银行对其进行详细的资信审查和授信,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如果到期艺术品无法出售,顾问公司将以高于买入价10%的价格回购;信托公司由艺术品银行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成功运转体系的金融机构作为托管机构;艺术品保管机构为炎黄艺术馆。民生银行此举标志着艺术品投资纳入银行视野,对艺术品感兴趣的客户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艺术品投资,使得资产组合配置多样化,分散投资风险,获得较高回报。

2010年1月,民生银行借鉴前期研发成功的经验,再次将炎黄艺术馆作为艺术品保管机构,瞄准私人银行客户市场推出高端金融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该产品通过中融信托募集,募资额度2亿元。按照发行时的约定,该产品应在2013年1月进行兑付。然而至今都没有关于该产品兑付的任何信息。

由此,综合民生银行标志性的两款基金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艺术品基金其自身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看似可靠的信用保障体系实际存在诸多灰色地带。“关税门”事件的发生,使得原本火热的艺术品基金领域一时间人心惶惶,也使更多人开始思考:银行为艺术品基金提供的三方监管体系是否真正牢固?我们不难发现,看似可靠的信用保障体系实际存在诸多灰色地带。比如,当一家公司同时经营拍卖公司、艺术投资顾问公司和房地产。如果该公司将低价取得的艺术品,高价拍给投资顾问,投资顾问按拍卖价将其抵押给信托公司,再用融得的资金去拍卖场接盘,甚至将资金用于其他领域的投资。那么,这很可能会影响到艺术品信托的按时兑付。更危险的是,当资金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导致艺术品基金的兑付违约。要想摆脱假拍洗钱和偷税漏税的嫌疑,笔者认为,发行方应该将艺术投资顾问和拍卖两项业务交给不同的公司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家公司同时经营多种业务带来的不透明。同时,与苏富比、佳士得,或国内的嘉德、保利等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拍卖行合作,可以大大减少偷税漏税带来的问题与消极影响。

2.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发行机构对于所投资的艺术品缺乏充分的认识。尽管在发行艺术品基金时,发行机构往往承诺他们选择了一流的艺术品专家坐镇,并挑选了从事多年银行业务的基金经理。但据了解,艺术品投资的大多业内人士,往往对艺术品基金有这样的印象或判断:“水太深”、“受限太多”、“投机心理过重”,因而并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而银行选派的基金经理,往往对艺术品的投资也没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更别说拥有丰富的艺术品投资经验。于是,一个尴尬的情况出现了: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人才寥寥无几,能投身于艺术金融产品开发的,更少得可怜。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发行机构对于所投资的艺术品缺乏充分的认识,也就无法从根本上确保艺术品基金的安全性,无法科学地判断所投资艺术品的风险性大小,更无法确保这些管理人员既能遵守金融业的职业操守,又能符合艺术品市场的运作规范。因此,笔者认为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应该充分重视、鼓励,并适时呼吁对于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舆论导向,使更多人愿意主动向这一方向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在短时间内,则更多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或通过加强与国外著名拍卖行(国内拍卖行不保真)的合作,确保对艺术品真伪、价值,及其未来升值空间的判断足够可靠。

3.大多发行机构对于所投资的艺术品,获利途径过于单一。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大多发行机构对于所投资的艺术品,唯一的获利途径在于其本身的升值。然而,如今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艺术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基于艺术品使用权、版权的质押融资模式也在快速发展。因此可以认为,发行机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品本身的升值,还应从租借藏品给博物馆或自行举办展览等其他途径获得收益。

有人说这是艺术品投资最好的时代,但也是最危险的时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上半年文化产业相关并购金额已接近700亿元。而无论是曾经的艺术品基金,还是各地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也都反映出资本对文化的极大热情。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大量涌入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回报,势必会对投资人的信心产生极大影响,继而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因此,不管是艺术金融的相关产品,还是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都需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

在此,尤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品类进行投资,千万不要盲目跟随。从2009年到2011年,艺术品基金的发行呈现逐年迅速增长的趋势。2011年,艺术市场普涨,天价艺术品频现。截至2011年年底,30余家艺术品基金公司累计发行70多支艺术品基金,总规模高达60亿元。然而,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大跳水,艺术品基金大大受挫。2013年又是众多艺术品基金集中兑付的年份,不仅引发了大量担忧,而且新发行的艺术品基金直至现在都少之又少。

资本的逐利性本无可厚非,但艺术品基金的火爆与寒冬,充分反映出我国艺术品市场上过重的投机心理。作为投资者,即使仅仅是看重艺术品的保值增值特性,或是为了对冲其他资产的风险,我们也一定要理性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类进行投资,不能盲目跟随。

作为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机构,则应该更加注重对艺术家本身的培养。只有不断成长的艺术家,才能提供越来越多的佳作,才能真正为艺术品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比如,美国的艺术家信托基金、花旗银行,以及澳大利亚的艺术银行,都为我们提供了支持青年艺术家成长的成功范例。

猜你喜欢
民生银行艺术品基金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史玉柱回归民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