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行政村实现联络站全覆盖

2014-09-17 09:14王晓圆
浙江人大 2014年7期
关键词:海宁市直通车民情

王晓圆

6月15日,海宁市斜桥镇乐农村的人大代表联络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悬挂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簇新的有机玻璃衬着农村特有的麦田绿背景,简洁、直观、明了。按照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设在镇、街道的12个代表联络站和各村、社区的161个代表联络室经过完善升级后,再次出发了。

一列民情直通车“三次出发”,从城市社区开到乡镇农村

“这些是10年来硖石街道开展‘民情直通车情况的相关台账,我们每个季度作一次统计,这可是我的宝贝啊!”走进硖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朱琪荣的办公室,办公室对面的橱窗里20多本用档案专用牛皮纸装订的案卷整齐排列,似乎在接受检阅。

时间回到10年前的2003年,海宁市原城关镇所在地硖石镇各个社区基础设施管理的薄弱环节逐步显现,特别是老社区,设施年久失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凸显,人大代表所提建议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涉及社区内修个墙、装个电灯之类的小问题解决速度偏慢。

为此,海宁市人大常委会设想为人大代表与政府工作部门之间开通一条绿色通道,把日常一些所谓的“小毛小病小事情”通过更简便的方法进行交办处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年10月,一间社区办公室挂上“人大代表接待室”、一本民情记录本、一本工作部门联络册、一块标明代表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和代表照片的公示牌,简洁、直观、明了,首列民情直通车就这样从海宁市硖石镇的各个社区出发了。

2003年10月20日,硖石镇第一个代表接待日,当时的东山社区市人大代表秦玉一天就收到选民提出的15条意见和建议,有反映下水道堵塞的,有反映绿化遭破坏的,有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这些意见建议通过“民情直通车”交办后,不到半个月时间,能办理的一一开始办理,不能办理的,政府职能部门第一时间上门作出解释,并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当年11月,海宁市城区撤镇设街道,硖石镇与周边几个乡镇合并后形成城区并划分为四个街道,“民情直通车”在城区各个社区继续开展。

至当年年底,几个社区不约而同地发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居民日常反映“小毛小病”的数量下降了。几年间,几个涉及民生事项的政府职能部门信访数量都下降了。

2008年,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尝试在各镇、街道设立代表联络站,并在有条件的农村选区设立代表联络室,尝试把这列“民情直通车”开进农村。“民情直通车”第二次出发了。

“我叫徐永岐,家住新仓村25组,现退休在家,我从贴在农贸市场的公告上得知今天是市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日子,所以我特地从新仓骑自行车赶过来,想反映一下有关新仓小集镇建设的问题……”2008年1月15日,设在丁桥镇的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率先“开业”,下午上班时间还未到,徐永岐老人闻讯早早守候在联络站门口,天上开始飘起细细的小雪,欢迎着代表联络站的第一位“客人”。

随后,海宁市相继建立以各镇、街道大选区为单位的代表联络站共12个,以村小选区为单位的代表联络室共161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为适应农村管理的特点,在选民建议的交办流程中,进一步明确,按村办,镇、街道办和市办分别形成交办单进行交办处理。据统计,2008年全市各镇推广代表联络站(室)以来,共收到意见建议5475件,有4669件得到了解决,解决率85.3%。

2014年,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发出《关于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络站(室)功能,参与代表范围从原来的市、镇两级代表扩大到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方式从单一的在代表接待日统一接待选民,扩展到接待、约访、走访等多种形式。“民情直通车”第三次出发了。

民声,声声入耳;民意,件件入心。代表联络站这座“连心桥”,如同一条彩带,连接着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发挥出日渐重要的作用。

民情直通车在代表联络室里开出“多彩”路径

从城市社区到乡镇农村,从2003年第一次出发到今年的第三次出发,从代表接待室到代表联络室,从反映民情到解决问题,这列民情直通车所承载的“联络”二字早已突破了它原有的功能。

2014年6月17日是斜桥镇的人大代表与选民们约定的接待日,上午7点30分,庄建平代表早早来到了设在仲乐村的代表联络室,一同参加接待的还有两位镇代表。说好8点30分开始的接待活动,村民们一下早市就陆续到来,一会儿小小的接待室里就挤了近20个人。

3位代表一边接待一边记录。“上个月接待日轮到市人大常委会朱祥华副主任,比今天更热闹,因为事先有公告知道市里领导来,平时也接触不到,所以村民们像约好一样的。”庄建平边整理意见边告诉笔者,“几年下来,村民们也掌握了基本规律,代表联络室成了市领导(下派代表)接地气的一个小窗口,他们来的日子村民们反映市里问题的多,今天来反映都是村里、组里的事,还有几件镇里的。”

同一时间的乐农村代表联络室,镇人大代表魏明和张田坤正在向红阳组的姚仁芳回访3月15日接待日有关王家浜灌水机站破旧失修问题的解决情况,“机站已经来人修好了,这样能赶上今年晚稻时用,蛮好蛮好。”姚仁芳很高兴。

看着姚仁芳笑眯眯地离开,两位代表商量起晚上再去暗访与高桥村跨界水污染一事。2013年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联络室与开展“关心母亲河溪”活动结合起来,发挥代表在治水中的积极作用,两位代表通过“浙江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向省人大常委会茅临生副主任直接反映跨界流域水污染问题,不仅推动了问题解决的进程,还把代表联络室接轨了信息化,用斜桥镇人大主席金秋香的话说,“乐农村的这个代表联络室是可以直通省里的!”去年以来,代表们一直跟踪跨界水污染情况,所以当有村民到联络室反映有企业在直排污水,就决定晚上再去暗访。

同样是代表联络室收集的意见,同样是水污染的问题,丁桥镇永胜村的陈敏代表面对的则是自己的责任河道,于是,从代表联络室出来他就带着自己的监督小组成员上了船去责任区巡查清理。

与乐农村代表联络室接轨信息化有着异曲同工效应的是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的代表联络室,金美凤代表的接待可以说是一次实时的现场监督会,一边是反映问题的选民,一边是“滴滴”作响的微博正在叩环保局长,同在群里的其他市人大代表和选民监督团立即响应。几分钟内从环保局长到镇环保分局工作人员都及时作出了回应。代表联络室建到了互联网,网上网下好不热闹。

“特别需要这样的问题反映方式和监督方式,我们正与金代表联系开通城市管理方面的监督档目。”金代表的这个“网上联络室”引得海宁市城管执法局高立新局长上门“洽谈业务”。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少了“火药味”,多了“人情味”。

无独有偶,海洲街道的姚惠毓、吕金祥、赵惠琴等代表则针对一段时间里选民反映集中的意见,把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请到了代表联络室与选民面对面沟通,既澄清误会,也接受群众监督、当面听取意见,一种良性互动正从代表联络室这个小小的空间逐步向更大的空间延伸……

“代表联络站(室)建了就要确保有实效地运行,不能当摆设!”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徐辉主任认为,10年的实践,成效是明显的,但仍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比如,乡镇农村与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不同,社区代表接待站创新的一些好做法是否能在农村有生命?再比如,现在把在海宁的各级人大代表都纳入了活动范围,县、镇直选代表与县以上间接选举代表的履职方法,特别是与选民的联系方式有区别,作为县一级人大常委会,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也是需要研究的。还比如,接轨信息化、数字化,我们的人大工作者、我们的人大代表是否准备好了。作为县一级人大常委会,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摄影 蔡荣章

猜你喜欢
海宁市直通车民情
直通车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浙江省海宁市举办少儿现场书法大赛
海宁市优质茧收购的实践与体会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