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阈下的中职德育教学实践探索

2014-09-17 19:27贺伟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创设德育中职

贺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中职校德育教师应在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探索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基于信息化理念的德育课程教学不断发展,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中职校德育教师开始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德育课上的应用,但同时也出现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盲目模仿的现象,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德育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节课的实际效果。德育信息化教学不是也绝不能片面夸大技术的作用,一味以“技术为中心”,而是要让学生承担自我学习的责任,主动建构知识。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到以下几点:设计应该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让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学习,以学生为主进行资源开发,情境、问题的设计要尊重学生实际。

(二)强调以任务为主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坚持“任务驱动理念”要做到以下几点: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中完成;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

(三)以追求课堂实效为目的

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在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应过于追求教学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声光电结合,将学生置于课堂“看客”的地位。有实效的信息化教学应做到:综合使用flash动画形式,借助flash、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各种有效的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能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实施多元的评价机制。

二、实践路径

(一)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化手段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全方位的多媒体资源,学生借助信息化设备可以与媒体资源、学习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在德育教学中创设接近真实教学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比如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协作情境等。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的教学,教师可以把课件和网络视频有机结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先用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和图片,并提出相应的问题:18年挣了35万多不多?如果这是一个从74岁干到93岁的老人18年挣的,你认为多吗?靠一脚一脚地蹬三轮车挣的,你做何感想?问题呈现后,老师再运用网络技术,播放一段白芳礼老人生前蹬三轮支教的感人视频。在文本、数字、图片、视频组合创设的情境下,很多同学看后都很动容,也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利用数字化、媒体化的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展示

在信息化视阈下,对于一些单靠教师讲解和简单媒体演示学生还是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图表、动画、电子相册、游戏、模拟软件呈现教学内容,化解知识难点。如教学“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和谐文化”,对学生而言,文化的概念及作用比较抽象笼统,理解和接受这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教师可制作一个小动画,里面设计5个百宝箱,分别代表饮食、建筑、艺术、历史、风俗节日等,设计竞赛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抽签选取所要寻找的中国文化内容,老师用白板笔在白板上做好标记,同时要求每组利用电脑上网查找出四个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的图片,通过腾讯通(校园局域网)群发到交流展示区。学生通过寻找、总结、交流,不仅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绚烂多彩、博大精深,更树立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热爱情怀。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践进行能力训练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使命,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要靠实践,但课堂有其局限性,无法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实践,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财有道”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教师可以综合使用理财软件、利率计算器、图表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结合理财金额和自身实际情况,设想收益比例。再让学生选择理财方式,在理财教室中,让学生通过利率计算器来计算存款收益,通过模拟理财软件来投资股票、债券。模拟结束后通过图表结算理财收益,最后根据模拟效果进一步完善理财方案。模拟的过程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四)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评价

多维度评价要耗费大量人力,给教学实施带来困难,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手段包括电子学档、自动批改、自动计算、虚拟奖励等,综合利用这几种评价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评价体系中的打分环节为例,以前主要是教师依据学生表现单向打分,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多元评价的实施过程和最终结果几乎不可能当堂课完成。现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运用,制作自动生成成绩的表格,学生打分通过电脑上传到教师电脑后即时生成小组、个人成绩,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做到评价的及时、公开、客观,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

(五)利用多种社交平台进行跨时空交流互动

裴新宁教授提出“学习者共同体”的概念,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包括学生、老师、优秀毕业生、职场人士等,教学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内部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十分必要的。现代信息化手段为交互提供了更多的方式,QQ、MSN、微信等社交平台让交互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让学生查看教学任务、提交教学任务;通过QQ群,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论坛,解答学生疑问;通过视频连线,让专家、职场人士和学生实现面对面交流。全方位交互为德育教学生成了更多的资源。

三、实践创新

(一)微游戏: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新载体

微游戏是指操作简单、过程简短、参与便捷的电子教育游戏。微游戏既可以是电脑游戏,也可以是手机游戏;既可以是教师设计开发的游戏(比如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朱静嫣老师在“积极应对学习压力”的教学中设计的“食物减压小游戏”,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王浩老师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教学中设计的“眼明手快小游戏”,北京市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岳艳伟老师在“理财有道”中设计的“理财金字塔”),也可以是网络上现有的游戏,如“QQ服装店”“职业着装小游戏”等。笔者认为,微游戏将会是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新载体,它不同于现场操练的游戏活动,也不同于大型的网络游戏,其操作简单快捷,寓教于乐;能创设趣味性、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能提供丰富的学习题材,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充满竞争与挑战,打破了德育课堂学习的枯燥乏味,进而大大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虚拟现实: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新媒体

虚拟现实又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现实世界通过数据处理以三维立体形式呈现,并与使用者产生视、听、触一体化交互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这个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认知与情感意识流动,从而实现教育目的。比如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教学的时候,大连计算机学校的吕兴老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职场大富翁”的面试模拟软件。学生需要在虚拟的面试环境中完成就业知识、能力的考核。

(三)移动终端: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新工具

基更教授在《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学习,从数字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主题报告会上指出:“无疑,下一代的学习将是移动的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学习。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也给德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比如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摄影、摄像以开发教学资源,利用手机网络平台的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互动,使用手机学习终端进行学习等。

猜你喜欢
创设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创设未来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