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赏罚并举”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4-09-17 19:36唐鹿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宽严相济全班学生罚站

唐鹿

班主任工作专题

区别于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普通中学,中职的学生情况及家庭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学生个性更加突出,诉求更加多元化,各类事件也层出不穷,相应的,中职班主任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就更大。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宽严相济、赏罚并举,是每位中职班主任都需要掌握的工作技巧。

一、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宽是班主任的一种风度、一种雅量,班主任对学生不可无宽,无宽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严是一种威仪、一种力量,班主任对学生不可不严,不严则不能立威,不能立威则政令不行,班级管理就不能成功。宽严的运用必须把握好火候与尺度,做到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一)先严后宽

《菜根谭》中讲到,“先严后宽者,人感其恩;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初接触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示学生以威严。无威不能立望,学生不把班主任放在眼里,学校的规章制度便难以严格落实,难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而班级的初始班风一旦偏斜,今后再想扭转,恐怕非一日之功可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带班之初形成良好的班风可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班级的一切工作走上正轨之后,班主任应逐渐亲善学生,针对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宽严的尺度。要善于容学生之短,宥学生之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班主任以宽松的方式处理为佳。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以往的幼稚可笑之处,回想以前不懂事时犯错,班主任宽以待之,他们必会心存感激。

(二)整体严,个体宽

面对班级整体,班主任应明确宣布规章制度、布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班主任的各项要求。对于班级出现的不良事件,要面向全体学生讲明问题的严重性,深入挖掘,指出利害,强调事件对班级造成的恶劣影响。针对具体情况,可点名或不点名地对犯错学生加以斥责,以对全班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面对学生个体,班主任可私下与之交流,多站在学生角度分析违纪的危害,讲明班主任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批评处罚他的原因,相信他今后可以改正缺点,也希望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也会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意图,让犯错学生在明理中规范行为,避免因班主任严厉的批评处理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

(三)严后必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场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的“师道尊严”都必须维护,对于违规、违纪学生,班主任为达到教育全班学生的目的,必须对其严肃处理,即使学生当时不认可班主任的处理方式,班主任也必须“有法必依”,否则不足以正班风、树正气。

对问题学生进行纪律处理只是第一步,后面的第二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少的,即对被处理学生的安抚工作。《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学生的思想境界毕竟还未达到“依理不依情”的地步,不管班主任如何正确,学生只要失了颜面,心中总会有郁结之气,存有郁结之气,早晚会寻机与班主任对立。因此,班主任事后一定要找被处理的学生谈心,做好善后工作。此时班主任应以和缓的语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挖掘学生日常行为中的闪光点,鼓励他改正错误,并让他理解班主任怒其不争的心情。

在班级管理中,无论宽与严都应饱含着爱的深情,以教育好学生为根本目的。严是责任,严而不酷;宽是智慧,宽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赏罚并举,赏罚分明

(一)赏罚有据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赏”,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之人,不能随心所欲。无论是赏还是罚,班主任一定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充分讲清赏罚的理由。若赏罚无据,赏罚不当,不但班主任的威信会下降,而且会使受赏的学生遭到其他学生的排斥,受罚的学生赢得其他学生的同情,这样校纪班规就不能正常推行。要使赏罚公正,班主任一定要事先多了解情况,弄清事实原委,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只要做到客观公正,一般就不会出问题。

(二)赏罚有信

所谓“赏罚有信”,是指该赏则赏,该罚必罚,全班学生概莫能外。在赏罚中班主任必须一视同仁,绝不能将个人的感情因素掺杂在赏罚之中。班级优秀学生犯错误,班主任要和学生讲明,尽管他是优秀班干,犯了错误同样要接受处罚。但同时要说明,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希望大家能够看人以长,今后还要支持这位班干的工作,绝不能拿这次受罚作为不服从他管理的理由。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也要做到该赏则赏,这样反而能增加全体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也能化解该生以前对班主任的抵触情绪。

(三)赏罚有度

不管是赏还是罚,都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过头,会造就受赏学生的傲慢心理,同时也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嫉妒心理;赏不足,会导致当事学生的失落,挫伤他的积极性,同时丧失了一次在全班树立典型教育形象的机会。罚过量,会导致受罚者对班主任的愤恨及全班学生对班主任的疏远;罚不足,今后就仍会有效尤者。因此,赏罚适度是班主任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对于同一类型事件的首次赏罚,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对待,因为这将成为日后遇到同类事件时学生心中的处理参照,如果以后的赏罚与此差距较大,学生必会拿第一次的处理方式与班主任争论,那么班主任将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四)赏罚有方

赏罚一定要讲究方法与策略,方法掌握不好往往会影响赏罚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1.赏罚并举

战国军事家吴起曾说:“进有重赏,退有重刑。”有罚必要有赏,重罚必有重赏。赏与罚都不应单独存在。只罚不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和抗拒心理,即使最终达到了目的,隐患却潜伏了下来。只赏不罚,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受赏的没有深刻感受到特殊的礼遇,未罚的依然我行我素。赏罚并举,甚至是同时进行,对学生将会起到最好的触动作用。在处罚犯错学生之后,最好立刻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行赏。罚之前一定要明确表明班主任对此事件的态度,并强调今后累犯者将从重处罚。赏之前一定要讲明赏的原因,并大力表扬受赏学生。这一冷一热的瞬间变化达到的效果有二:第一,教育中间学生去恶趋善,找准自己的方向。第二,赏罚同时进行,互相映衬,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加强教育效果。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身体处罚与精神处罚并行

“赏”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物质奖励一定要有,因为实物是直观的,效果是直接的,学生拿在手里,心里是满足的。兵法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的就是物质奖励。但比物质奖励更有价值的当是精神奖励,物质的作用是一时的,而精神信念的作用是长久的,班主任对学生长期而有效的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前提。对于问题学生,批评教育、纪律处分虽然必要,也有效果,但身体处罚必不可少。问题学生之所以会犯错误,就是因为思想上有偏差,认识上还未达到高层次,纯“理”的说教往往还难以让他受到触动,这时辅以身体的处罚就很有必要了。对于身体的处罚,最有效、最可靠的做法就是令犯错学生罚站。罚站算不算体罚呢?这里有个前提和度的把握,前提是:该生确实有错,该生屡犯此错,该生态度不好。度的把握是:该生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无精神性疾病,能够长时站立;该生当天无身体不适症状;罚站时间一次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内为宜;罚站时未剥夺该生听课的权利;罚站后学生身体无不良反应。符合以上前提和度的把握,就是对违纪学生的正常惩戒而非体罚。

3.表扬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研究还表明,对学生而言,表扬的作用大于批评,批评的作用大于漠视。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及时表扬与阶段总结性表扬结合,当众表扬与私下表扬结合,实事求是性表扬与适当夸大性表扬结合,物质表扬与精神表扬结合。学生取得了成绩或进步,通过表扬加以巩固,可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罚点赏面

既然赏的作用大于罚,班主任就应坚持“罚点赏面”的原则。缩小罚的面,扩大赏的面。当部分学生同时犯错误时,找出“首犯”重点处理,即所谓“擒贼擒王”,毕竟法不责众,打击面不可过广。对于“赏”,则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普遍的“赏”不一定级别很高,一句表扬的话、一颗光荣榜上的红五星、一个小奖品都可令学生心满意足。

5.赏不逾时,罚不过夜

无论是赏还是罚,都要及时处理。《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逾期赏罚,赏罚所达到的效果会打折扣。尤其是“罚”,如果拖得太久,会使学生怀疑班主任处置的公正性,至少会阶段性地造成“军心”不稳。

6.先赏后罚与先罚后赏

赏罚宜并举,这里就存在一个赏罚先后顺序的问题。对学生个体而言,宜先赏后罚。当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批评,一味地批评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班主任应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批评之前先肯定其优点,用表扬与肯定作为铺垫,这样学生对批评也就容易接受了。对学生整体而言,宜先罚后赏。罚在前,以突出校纪班规的严肃性;赏在后,作为缓冲,让全体学生明辨是非,看到希望,有利于学生去恶趋善,寻求进步。

(五)罚之禁忌

“罚”虽然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罚”不当将产生严重后果,会造成学生与班主任的直接对立,让班主任今后的工作陷于被动。以下几种惩罚方式应该严厉禁止:讽刺贬损,即对学生讽刺挖苦,用语言贬损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当众讽刺挖苦学生。打骂,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打骂学生,再有理的班主任也会变成无理。体罚,如让违纪学生头上顶椅子罚站,蹲马步等。侮辱性惩罚,如给学生嘴上粘封条,让学生学狗叫等。公布隐私,如将学生的日记、信件、情书、亲密行为等公之于众,此种情况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学生轻生。孤立犯错者,如全班学生不许和犯错学生说话。剥夺参与权,如犯错学生不得参与运动会、春游等集体活动。剥夺求知权,如不给犯错学生批改作业,不解答犯错学生学习上的疑问。学生“连坐”,一个学生犯错,全小组甚至全班学生受罚,如一人未打扫卫生,要求全组罚扫,不知教室玻璃是被谁打破的,要求全班学生赔钱。家长“连坐”,学生有错,殃及家长,如讽刺贬损家长,让家长在全班当众检讨等。无关联惩罚,学生在此事上犯了错误,在彼事上受惩罚,如学生顶撞老师,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打低。

“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引以为戒,改正错误,再行进步,班主任切不可以不当的惩罚方法使学生走向教育目的的反面。

(作者单位: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案例:

每学期,我都会利用一个早自习或者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开一场班级表彰会。表彰的对象是班级学生,表彰的项目是常规表现:比如一学期里从不迟到、满勤的学生,比如一学期里打扫卫生没有扣过分的小组,比如一学期里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文明宿舍成员……第一次表彰会,学生很惊喜、很激动。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表彰会时,学生已经从惊喜转为了努力和期待。她们会努力地做好常规,争取表彰中的一个名额;她们也会静静地期待某一个早自习或者某一节班会课,等待表彰会的召开。表彰会时间不长,不会超过30分钟;表彰会的奖品很小,只是一份小小的零食,但是学生们对表彰会的重视程度却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知道,她们的重视绝非因为一份小小的奖品,她们已经逐渐明白常规表现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准职业人而言,有什么比尽力的满勤、团队的努力、友爱的合作更重要的呢?

(南京金陵中专 黄 欢)

猜你喜欢
宽严相济全班学生罚站
“罚站”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恐怖犯罪的刑事政策的体现
试论我国刑法修改的几个趋势
罚站之各科老师版
蚕宝宝流浪记
利息
太阳生病了
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