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决策华北大演习的前前后后

2014-09-17 07:41宋毅军
党史文苑 2014年7期
关键词:杨得志张震集训

■宋毅军

30多年前,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邓小平的决策,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张家口地区,举行了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实兵演习和阅兵。这次大演习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给全国军民以极大鼓舞,对国际霸权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国外一些评论说,这是“一次精彩的演习”,“是人民解放军最盛大的一次显示力量”,证明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精良的军队”。本文主要回顾这次大演习决策的前前后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先后组织过3次比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第一次是1955年,由叶剑英元帅主持在辽东半岛举行的抗登陆演习,参演部队将近5万人。第二次是1959年,由南京军区在杭州湾穿山半岛举行加强步兵师渡海登陆对筑垒防御之敌进攻的示范性战术演习,参演部队有2万多人。第三次是1973年,由北京军区举行的打敌集群坦克的军事演习,动用了1个坦克师和2个步兵团,加上参演的空军部队,也是2万多人。而1981年这次华北大演习,按照邓小平的设想,集团军按六六制编成,有空军协同,再加上保障部队,共需动用部队11万人。可见,这是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实兵演习,是代号为“802”会议 (指1981年举行的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班的集训——笔者注)的重要内容,即会议的第三阶段。那么,为什么要举行这次集训,特别是要大规模地组织实兵演习和阅兵呢?

大演习前的“801”会议:“积极防御”方针的确立

话题还得从1980年10月解放军总参谋部举办的全军高级干部对苏联防卫作战研究班代号为“801”的会议说起。 “801”会议主要是讨论研究、明确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争初期的战略任务。当时,邓小平认为,总参举办这个研究班很有必要,也很及时。应该说,这个讨论早一点更好,再不研究就晚了。所以,10月15日,他在研究班全体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分析了面临的国际形势后认为,这次会议讨论积极防御战略方针问题很重要。我们在考虑战略问题时,一方面要把整个国际因素考虑进去。不能设想敌人先对中国动手是孤立的事情,同样也不能设想敌人从别的地方下手而不顾虑到中国。所以,我们在考虑敌人向我们动手时,要把国际因素考虑在内。一方面,不是好像战争这个事情就来得那么快。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估计到战争一定要来,甚至不排除战争重点在欧洲、在西方,先对中国来个动作,所以我们应该有所准备。

为此,他强调,一旦有事,还是要立足于自己要有信心。人家是优势装备,我们是劣势装备,新式一点的好一点的装备,不可能搞得那么快,也没有那么多钱来搞。所以,要是打仗还只能立足于我们现有的武器装备。对这一点,大家心中要有数。比如,买先进的作战飞机,你能买几架?买几架就买穷了。我们有劣势装备对付现代化装备的传统,要相信有这个本领。

那么,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究竟采取什么方针为好?邓小平综合大家意见后明确地指出:“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因为积极防御本身就不只是一个防御,防御中有进攻。既然是积极防御,本身就包括持久作战。”战争肯定是持久的,一定要搞持久战,中国有这个条件。淮海战役时,黄维兵团是机械化装备,坦克也不少哇,最后断了补给,坦克当做工事,周围一圈都是坦克,根本不顶用。我们有劣势装备战胜强大装备的传统。这一点要强调。这是我们人民军队有信心、增强信心的根据。我们总是要立足于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以持久战消耗敌人。所以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针对会议中有同志提出来要研究将来战争打起来军队组成即军队组织以什么形式便利的问题,邓小平回答说:比如有的同志提出,过去我们也设想过,把一个军组成一个合成军,有炮,有坦克,有导弹,炮包括防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集团军。战时这就是预备队,使用于突击方向。“这样的意见是值得考虑的。今天我不是作结论,是提出来研究这个问题。”

就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强调,现在确实需要根据这次会议讨论,搞出一个作战预案来,包括全局,包括一个战略区域,我们一个军区就是一个战略区域。搞出个作战预案很必要,有这个讨论基础嘛!“比如说,在华北等地区,首先搞一两个合成军。现在普遍搞不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是,有一两个集团军作基础,就可以进行合成军的训练,免得战时临时组成,指挥员都不会指挥。”练兵也可以接触坦克,接触对空武器,接触导弹,这样就有了现代化作战的知识,我们军队的素质就可以提高。“像这样的问题,军队的组成问题,或者部分组成问题,要提到我们日程上研究。我想,同志们提出这些意见对我们有启发。平时的组成要同战时结合。为此,就是要抓训练。这件事可不能放松。”训练要注意合成训练,抓合成军作战训练。当然,合成军是这样,其他的也应给它这个条件,给它坦克,给它炮,给它其他装备,进行训练。部队也要注意实战训练。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要制定各种计划,要结合训练。

与此同时,邓小平强调:“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这要求我们的军费维持现在的比例。军费搞得太高不可能,肯定影响经济建设。”所以,对我们军队的同志、在座的同志来说,就是怎么把这个钱用好,把钱更多地用来改进我们的装备。这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怎么花是个学问,要好好研究,精打细算,方针要对头,办法要对头。

自从“801”会议举行以来,根据邓小平关于国内外形势一系列指示,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的作战形式,要以坚守防御的阵地战为主,并同运动战、阵地战紧密结合。可见,坚守防御作为主要作战形式,是贯彻执行中央军委、邓小平指明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大战略措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指导未来作战关系极为重大。华北大演习的决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

一封请示信前后:三个演习方案的出台

“801”会议以后,各大军区和军兵种先后举行了战役集训或召开作战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这对全军战备、训练和各项建设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战略思想统一并不等于战役、战术问题都解决了,真正贯彻落实中央军委“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还必须进一步研究战役、战术问题。

在“801”会议期间,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几位元帅就指出:战略方针和战略方针具体化的问题,是军队的头等大事,战略方针具体化就包含了像怎样坚守北京和各个重要方向这样的问题,要一个战区、一个战区来讨论研究,正确解决战略、战役、战术之间的关系。战役、战术问题研究透了,战略方针的落实就有了基础。“802”会议结合华北方向,研究和探讨战争初期坚守防御作战的基本理论,以及组织指挥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等一些主要问题,就是在从事这项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802”会议是“801”会议的继续和深入,是学习贯彻中央军委、邓小平指明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继续和深入。

为此,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为了贯彻中央军委“801”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思想和邓小平的重要指示,共同发出关于1981年加强军事训练的指示,明确指出由北京军区于秋季组织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提出要在几个主要方向上分别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当时考虑了三个方案:第一,在华北地区,可以组织方面军的防御作战演习;第二,在西北方向,可以组织以阵地防御战、运动战、游击战为主要内容的“三战”演习;第三,在渤海湾方向,可以组织抗登陆演习。

总参谋部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最后倾向于首先进行华北演习,集训各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同志,目的是研究在主要方向上防御作战的组织实施,具体地点定在河北省张家口以北地区,并委托北京军区组织实施。

中央军委原则同意了总参的建议,确定这次集训、演习的代号为“802”会议,并指示总参会商北京军区,尽早制定出演习的具体方案。于是,1981年春节前夕,副总参谋长张震以及总参谋部军训部有关人员,驱车来到北京军区,共同研究组织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问题。北京军区行动迅速,很快就提出了演习的初步设想。

1981年2月底,春节已过,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马卫华来到中央军委,详细汇报了集训特别是演习方案,内容主要有集训的课题,集训的目的,集训的内容、方法、步骤,集训的对象,集训的时间、地点,集训的组织领导。军委办公会议听取了他们的汇报。三总部和各军兵种的有关领导也列席了这次会议。大家原则上同意北京军区的设想。但有的领导同志也担心,搞这样大规模的演习,在国际上会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考虑国家的财政状况,一下子动用这样多的军队,搞这样大的规模,感到没有太大的把握。会议要总参与北京军区再商量一下,准备大、中、小三个方案,然后以专题形式上报中央军委审批。

总参谋长杨得志把拟制演习方案的任务交给了副总参谋长张震,要他同秦基伟、马卫华具体商量。由于想法比较一致,大、中、小三个方案的设想很快就搞了出来。

第一方案,进行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主要演练四个科目:一是模拟敌军集群坦克进攻,二是空降与反空降,三是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四是战役预备队反突击。参加演习的兵力,共计13个师零12个团又5个营,10.5万余人,汽车8600辆,坦克850辆,装甲运输车386辆,火炮1763门,飞机178架。

第二方案,方面军编成内的防御战役演习。减去空降反空降的科目。参加演习的兵力压缩到5万余人,参演的汽车、坦克、装甲运输车、飞机也都相应减少。

第三方案,只搞集训,进行战场勘察和集团作业,不搞演习。只需经费77万元。

3月5日,张震将上述方案向杨得志作了汇报。杨得志同意上述方案设想。考虑到此次集训、演习要动用战备物资,他就对张震说:你是主管训练的,关于方案的问题,是不是先以你个人的名义,给小平同志写封信,简要汇报一下,看看他有什么指示,是不是要听一下汇报,然后再以总参名义正式给军委写报告。

3月6日,张震给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副主席写了一封信,主要汇报张家口以北地区演习的准备情况,提出三个方案的设想及其根据,对所需经费也作了初步预算。

张震在信中首先说明集训情况:时间预定在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集训拟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的实兵推演阶段,除以一定数量的坦克师、装甲团、直升机模拟敌军进攻外,另以一定数量的步兵师、坦克师、地炮、高炮部队,按邓小平指示过的集团军以六六制编成合练。上述设想再加上保障部队,共动用陆军、空军约10万人。所以,“这是我军历史上实兵演习规模最大的一次”。信中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提出:由于当时正处在经济调整时期,各种费用压缩,所以,是否采取图上作业,实兵推演集团军的方法。信中请示:“是否可以,请您批示。”

难题不可避免地摆在面前:军队通过实兵演练现代化战争模式,研究制定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理论,鼓舞斗志;然而,国家处在经济调整时期,各方面都在节减经费,紧缩开支。难题如何解决?需要邓小平的最后定夺。

不久,总参谋部接到通知,说邓小平要在近日听取一次汇报。

邓小平决断:“同意第一方案,力求节约”

看完张震的来信,邓小平陷入了沉思。关于举行演习,春节期间曾经听前来探望的同志汇报过设想,不过没讲要花多少钱。因此,有必要当面听听总参谋部的意见。于是,便有了3月10日著名批示的“拍板定案”。这天上午,杨得志、张震奉召准时来到了邓小平办公室。

杨得志首先开口:邓副主席,我们简要地把演习的方案向您汇报一下。张震也顺手把演习立案设想的书面材料呈到邓小平面前。邓小平接过来翻了几页,说:这个图我看过了。杨、张二人注意到,3月6日张震的请示信也摆在旁边的茶几上。邓小平点燃了香烟,用目光示意两人开始谈。

杨得志开始汇报:“张北”演习拟定了三个方案。第一方案,按北京军区汇报的10多万人的方案;第二方案,压缩到5万人左右;第三方案,是搞图上作业。这三个方案考虑的根据,主要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要动用这样多的部队,动用这样多的钱比较困难。

杨得志停顿一下又说:来之前,军委办公会议也研究了一下,有同志说,按第一方案演习花钱太多,且政治上对苏联有没有影响?所得效果又如何?还有同志说,以一个军加上一点训练保障,部队不做大的调动,可以节约一些。看到邓小平没有做声,杨得志接着说:今天上午我又同秦基伟同志电话商量过,他还认为按第一方案好。到底怎样确定好,请邓副主席指示。接着,张震也对第一方案作了一些补充说明,提出准备成立演习领导小组,由杨得志担任组长,具体工作请秦基伟来搞。

邓小平听完杨、张的汇报后,开始发表意见:“张北”演习在政治上会不会引起苏联有什么反映,不要考虑。这与海军编队在海上演习不同,我们只是在陆地上搞演习。联系到最近苏联举行的10万人演习一事他话题一转说:苏联也搞嘛!苏军每年要搞多少次,规模也不小,也没有政治上的反映。我们过去也搞过嘛。

他的话既肯定又坚决:搞这么一次实兵演习有好处,我们部队可以实际锻炼一下,也可以看到部队训练的成果。这样大规模演习,我们好久没有搞了。他随口问道,以前我们只在旅大,在辽东半岛,由叶帅主持搞了一次,我去看了,你们也去了吧?杨得志知道,这是指1955年11月解放军在辽东半岛举行的抗登陆实兵战役演习。这次演习由训练总监部组织领导,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任总导演,参加演习的有陆军、海军和空军共6万余人。通过这次演习,丰富了解放军在原子武器和化学武器条件下抗登陆作战的知识,提高了军队高级干部组织和指挥抗登陆战役的能力,并取得了组织较大规模战役演习的经验。杨得志回答说:我们在战役系学习,都没有去。

邓小平接着又说:还有一个,搞这么一个演习也是给军队打打气。我们好久没有打仗了,我们同越南打了一仗,还不是合成军,要搞合成军,天上地下该有吧!这次“张北”演习,有地面部队,有空军协同,只是没有海军。这样的演习对军队有鼓励作用,经过训练再搞实兵演习,可以提高部队实战水平。

邓小平见杨、张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便说:多年没有搞了,还是搞一次。军委常委同志不是都同意吗?

邓小平转而说到了一个与实兵演习有关的重要问题,他说:部队阅兵式、分列式也好久没有搞了,不能说阅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它们对部队作风培养都有教育意义。现在有的部队懒懒散散不像个样,我想适当的时间要搞一次阅兵。他加重了语气说:阅兵对军队在人民的观瞻中有好处,经过阅兵式、分列式,把军队摆一摆给大家看,给人民看,这样更加强了军民关系,也使军民关系更好些,对加强军队训练有作用。

张震补充说:去年11月部队在洛阳演习,搞了一次阅兵,空降兵走得最好,大家反映也很好。

邓小平表示知道这件事,并说,洛阳搞的那次演习搞得不错,但那次演习规模不大。

张震进一步讲道:那次演习是一个师,也动用了空军;演习的钱花了67万多元,动用储备物资210万元,主要是油、弹药花了一些钱。

邓小平接过话题说:就是用油多一些,现在我们油还不多,主要是生产不出来;打的炮弹多一些。说到这里,他笑道:前年我们的反击战,对我们的评价有两条:一条是炮火厉害,另一条是部队勇敢。

最后,邓小平一锤定音:就按第一方案搞一次,节约一点,总参具体抓。张震说明:总参谋部杨总长是领导小组组长,具体的请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搞。”

决心下定,邓小平又强调:看看部队这次搞得怎么样,这样的规模我们过去没有搞过,关键问题看这次的组织能力怎么样。张震告诉邓小平:北京军区集训干部也搞过四次图上作业,已经有一定基础。

邓小平进一步指示说:演习时各军区首长、各军兵种首长要组织一些干部来看。总参要抓,这笔钱还是要花,要搞好一点,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搞得像个军队样子。

最后,当张震请示说如果这样搞,要用一笔经费,还要动用一些储备物资时,邓小平果断地说:好吧!就这样定了。说完,他便顺手拿起铅笔,又大致看了看张震给他的3月6日的信,在首页上方批道:“同意第一方案,力求节约。邓小平3月10日”。华北大演习的重大决策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通过这次谈话,杨得志、张震都深感邓小平考虑决定问题,总是从大局着眼,确实站得高、看得远。从邓小平住处出来以后,按照杨得志意见,张震在当天召开的中央军委办公会议上就传达了邓小平关于举行实兵演习的指示、批示。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执行,把这次演习搞好。最后,主持会议的军委秘书长耿飚归纳大家意见:要坚决执行,尽量节约,要花的还是要花,决心搞!就这样,1981年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代号为“802”会议期间的大规模实兵演习方案确定了下来。

运筹帷幄:势如张弩

3月12日,张震向北京军区、参演有关军兵种负责人,以及三总部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传达了邓小平3月10日的重要指示。与会人员非常振奋,表示一定要把这次演习搞好,同时也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节省经费、物资的好办法。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提出,演习所需的油、弹、钱,可以从正常训练经费、物资中调剂解决一些。军委炮兵石璧副参谋长说,经与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协商,各种炮弹可以减少三分之一。总后勤部军交部的同志建议,运送演习部队的专列,可以在年度运输费里解决一些,还可以采取摩托化和徒步行军的办法,既节省经费,又缓和铁路运输紧张的矛盾。马卫华副司令员表示,演习所需的经费、物资,北京军区能解决的,绝不向总部伸手。总政治部的同志也提出,要结合今年的演习,把战时政治工作好好研究一下,还要组织力量,拍好这次演习的影片。

为了加强对演习的组织领导,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领导小组,组长由杨得志担任,杨勇、秦基伟和张震为副组长,成员有三总部、北京军区和有关军兵种、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同志。下设办公室,由马卫华同志负责。

5月20日,经邓小平批准,总参谋部正式发出了举办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的通知,对集训指导思想、参加人员、学习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准备过程中,北京军区的领导同志认真领会、贯彻军委和总部的意图,率领军区机关、部队,多次勘察地形、修改方案、指导演练,并且在总部和有关军兵种的协助下,编写了 《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战役准备与实施》等15本理论教材以及方面军防御战役的想定材料和参考资料。有关集训和参观的组织、保障工作也做得扎实细致、井井有条。空军从4个军抽调部队参加了演习。张廷发司令员、高厚良政委和成钧副司令员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

6月底,中央召开了十一届六中全会,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党心军心所向,众望所归。大家更觉得这次演习意义非同寻常,影响也非常深远,一定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8月中旬,张震和三总部同志再次赶到张家口地区演习现场,检查准备工作。部队进行了预演。考虑到正式演习时参观人员太多,张震等决定在预演时安排1500名军师干部前来观看。大家观看了所有科目的训练,检查了阅兵准备。总的感到,演习贯彻了军委确定的方针,主要科目设置合理,对外军模拟得比较好,可以通过演练深入研究战法,同时也提出了个别改进意见。张震表扬了以战斗姿态反复演练、精益求精参演和阅兵的部队。

此时,军委已经明确邓小平阅兵后要发表讲话。张震认为总参谋部应该及早准备。为此,他和集训领导小组以及总参军训部同志根据邓小平一贯思想,围绕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个主题来撰写讲话稿。大家反复讨论后,决定由军训部胡长发同志执笔。初稿很快写就,又经过多次修改,由杨得志审阅后报送军委。讲话稿不到千字,简明扼要,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

关于“802”会议的准备情况,杨得志、杨勇、秦基伟和张震,还先后分别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作了汇报。三位元帅都希望,这样大规模的演习隔几年搞一次。各军区可以多搞一些师以下的演习,重点是培养干部对合成军队的指挥能力。他们还要求,对于这次演习,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们的主观设想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使我们的战备工作更加适应作战任务的需要。同时还对未来作战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8月 27日,“802”会议正式开始。参加集训的有三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的主要领导干部,共247人。会议开始时,杨得志讲了战役集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张震向大家介绍了计划和安排。

“802”会议研究的重点,是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战役的组织与实施。战役集训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8月27日至9月3日,在北京学习方面军防御战役的理论材料,并安排了授课。马卫华讲《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战役的准备与实施》,北京军区空军刘玉堤司令员讲 《方面军防御战役空军的运用》,北京军区副政委曲竞济讲《方面军防御战役政治工作》,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衣瑞伦讲 《方面军防御战役后勤保障》。

第二阶段,从9月4日至11日,进行方面军防御战役的想定作业。作业前,由总参军训部石侠副部长介绍红、蓝两军的立案意图。预先没有准备什么原案,而是请与会人员根据军委确定的战略方针和“801”会议明确的任务来定下决心。具体做法是:由大军区参加集训的同志各组成一个指挥班子,都来当一当北京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也就是说都当方面军的司令员和政委,提出自己的方案。各指挥班子之间,互相切磋。

第三阶段,从9月12日至21日,到张家口地区参观北京军区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的组织实施。

节如发机:大演习惊心动魄

9月14日,华北大演习正式开始。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邓小平、李先念、赵紫阳、华国锋等,都前往“张北”地区参观演习并检阅演习部队。同时观看演习的还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负责人,全军高级干部和当地群众,共3.2万人。

邓小平格外高兴,身着平时很少穿的军装,来到演习现场。演习由秦基伟司令员担任总指挥。演习区内,战机轰鸣,铁甲云集。轰炸机连续投弹,强击机俯冲攻击;火箭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光,剑一般地飞向“蓝军”的坦克群;反坦克导弹准确地摧毁预定目标……一时间,演习场上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目睹此景,大家仿佛又置身战场,回到了血与火的年代,也为人民共和国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而感到自豪。

中央领导同志看得兴致勃勃,连连鼓掌。当看到“红军”的战略预备队在航空兵、炮兵的支援下,对“蓝军”实行气势磅礴的反突击时,邓小平高兴得站了起来,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

演习共进行了5天,邓小平除秘密往返北京参加了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外,观看了全过程。

9月19日上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陆海空三军的53个方队,接受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的检阅,然后,他们由八一军旗引导,在庄严的军乐声中,精神抖擞、威武雄壮地通过检阅台。

邓小平阅兵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胜利地完成了这次演习任务的指战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他说:“这次演习,检验了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这对全军的建设、战备和训练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演习达到了预期目的,是成功的。”他表示:我们完全相信,有这样一支好的军队,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定能够打败任何侵略者。他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他要求全军:“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安全,为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演习结束后,有关人员回到北京。“802”会议转入第四阶段,进行总结提高。会议期间,大家结合观看演习进行探讨,对战争初期防御战役的问题取得了如下共识:要着眼战略全局,正确判断敌情,做好多种准备;要准备侵略者投入强大的兵力,以正面突破、两翼配合,两翼突击、钳形合围,一翼迂回、侧后突击等几种方式对我进行入侵;要坚持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原则,构成大纵深防御体系。在战区内,从前沿到纵深,把防御阵地、防空工程、作战力量、指挥机构、各种保障等,统筹布局,形成有机整体,构成总体防御;要把坚守防御的阵地战与运动战、游击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要组织统一的战役后方,搞好坚守防御作战的后勤保障;要坚守防御作战,必须立足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9月25日,“802”会议圆满结束。杨得志作了总结讲话。大家一致认为,举办战役集训班,研究探讨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作战问题,组织实兵演习,对于解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具体化,探讨以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对于培养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全面锻炼部队,提高我军在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大有好处。特别是邓小平亲临演习现场、检阅部队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军的 “三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推动。

10月1日国庆节上午,邓小平会见哥伦比亚外交部部长卡洛斯·莱莫斯·西蒙兹,在回答他提出的关于这次演习的问题时表示:中国正在发展经济,实在不愿意把钱多花在别的地方,特别是用在军事方面。从国际上来说,我们希望和平,希望长期和平。“但是我们总得准备另外一手,应付战争的到来。战争来不来,不决定于我们,所以迫使我们不能不在这方面注意,以对付面临的危险。”

华北大演习的帷幕落下,尘埃落定。

猜你喜欢
杨得志张震集训
杨得志: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Nonlinear propagation of an intense Laguerre–Gaussian laser pulse in a plasma channel*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暴风雨中的集训
杨得志巧计活捉“野骡子”
统一战线:杨得志开辟冀鲁豫边区的『秘密武器』
致命的暗喻
《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校园记忆恐怖来袭
以刀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