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2014-09-17 07:51张小丽赵军强
关键词:变动言语语境

张小丽,赵军强

(兰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引 言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模糊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由美国语言学教授G.Lakoff[1]在他的论文《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提出的。语言界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比如,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或者改变话语的原意,或者对原来话语意义作某种程度的修正,或者给原话语定出一个变动范围,它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前者指对话语的真实程度做出变动的模糊限制语,可以用来避免原封不动地描述事态的实际情况;后者是指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限制语[2]。陈林华[3]将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范围、数量、质量和方式准则模糊语。高晓芳[4]认为应该以模糊限制语对语境依附程度的高低为标准,将它们分为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两类。

迄今为止,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领域入手分析了模糊语言。李秀芝[5]理论分析了模糊限制语与跨文化交际;吴瑞琴[6]研究了模糊语在新闻中的语用;李效宁[7]进行了外交模糊语言的汉译英翻译研究;叶楚楚[8]定性研究了广告英语中模糊限制语;董惠[9]比较研究了中英外交语言中模糊语;刘欢[10]研究了模糊限制语在访谈节目中的应用。纵观百花盛开的研究局面,模糊限制语研究视角不断扩大,逐渐从语义学、语用学,延伸至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翻译和跨文化等众多领域。但是,鲜见对英汉语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交际功能分析研究。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精确,即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引起歧义的语言,以免造成误解。但是,摘要中的语言确实存在着模糊性,以达到某种语用目的,从而促使交际目的的顺利实现和进行。本论文探讨英汉语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并分析其交际使用功能异同。

一、高—低语境文化的理论

首先对于交流的实质,依据美国社会学家弗雷德·简特(Fred Edmund Jandt)的理论,交流的流程可以具体分析为:资源(谈话人A)——编码(谈话人A)——信息发送(谈话人A)——平台——信息接受(谈话人B)——解码(谈话人B)——信息理解(谈话人B),然后通过同样的方式将反馈传达给谈话人A。在这其中,平台(channel)会受到外界条件(noise)的影响,并影响双方理解的地方。其中不同文化背景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对其影响的分析和比较,就是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平台,可以大体分为言语交流(verbal-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在言语交流中,美国人类学家Edward.T.Hall在1976年提出了高文化语境和低文化语境的理论(high-low context theory),其主要是对比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所含信息量和实际用到的言语量的关系。比如中国人的交流中表达一个意思所用到的言语量就比欧美国家要少,中国和其他很多亚洲国家相似,更注重对语气、态度和对言语背后潜台词的理解。而欧美侧更趋向于把所想表达的意思用很清楚的言语量表达出来,不太涉及潜台词。

根据语境文化的理论,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常常直白地表露自己的意思,不能拐弯抹角,婉转其辞。这样,人们更看重人的自我表达、个人观点的陈述,还包括说服他人的能力。而在高语境文化的国家中,人们说话需要婉转,不能过于直接。简而言之,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有时显得秘而不宣、藏头露尾;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显得多言而冗余。本论文依据语境文化的理论分析英汉语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体现了高语境文化还是低文化语境。

二、研究语料

收集四个学科(应用语言学、会计学、电子电工学、机械工程学)各20篇,总共80篇英语研究论文作为语料,其中英语本族语作者论文40篇,汉语作者40篇。本研究语料选择的依据是:对于学科差异性的已有研究区分软-硬知识领域(Hyland,K.Persuasion and Context: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以往跨学科的学术体裁研究(以Hyland为代表)也采用了软-硬框架。根据国内学科门类划分选择“应用语言学”和“会计学”作为软性学科的代表,选择“电子工程学”和“机械工程学”作为硬性学科的代表。80篇英语研究论文随机从Elsevier科学数据库、《外国语》《电力系统自动化》《经济评论》《机械工程学报》等刊物中抽取。

三、研究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编码统计分析80个英汉语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交际功能异同,统计摘要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包含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含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的使用情况。

四、数据分析

(一)总体描述

在这80个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使用共达306次,其中间接缓和语使用最为频繁,直接缓和语使用最少。整体而言,缓和型模糊语使用要多于变动型模糊语。

表1 摘要中模糊语使用信息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摘要中,间接缓和语使用在模糊限制语使用中占很高比例,完全符合摘要中被动语态使用极多的特征。其实被动语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间接缓和,其使用是为了突出表达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模糊限制语在摘要中的使用可以实现提高表达准确性的功能,间接缓和语的使用可以加强作者自我保护功能。

(二)英汉语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使用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语言。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限制语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表2中描述了英汉语作者摘要撰写详情,其中包括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次数、摘要词汇密度、人称使用等等。相比而言,汉语作者较为擅长于使用模糊限制语;就人称使用而言,英汉语作者都是基本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但汉语作者使用较少。

表2 英汉语作者摘要撰写信息表

依据语境文化理论,中国及亚洲国家高语境文化国家中,人们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隐晦间接的,而低语境文化下的西方国家中,人们则是通过直接的表达和符号传递进行交流的。如表3所示,汉语作者明显擅长于在摘要中使用间接缓和语,英语本族语作者倾向于直接具体的低语境文化表达。

表3 模糊限制语在英汉语作者摘要中的使用统计表

(三)例句分析

在摘要中,英汉语作者使用最少的是直接缓和语。如例句 1 中,“This paper explores”“It is argued”分别表达了间接缓和,表面避免了作者的直接参与。“between”“as well as”、以及例句2中的“about”和“around”属于范围变动语使用。例句3中的“I would argue”属于很少的直接缓和语。模糊限制语镶嵌使用于摘要中,可以使语言表达富于气势和张力。

例 1: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se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framework,pro⁃viding evidence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tructural case and inherent ease as well as ease assignment poses serious conceptual problems.It is argued that…

例 2:Materials contribute up to about 90%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in con⁃trast to manpower,energy and equip⁃ment around 8%,1%and 0.1%,respec⁃tively.

例 3:I would argue in this paper that Waters’position is indicative of the conservatism of applied linguistics to come to terms with its condition of possibility and the deep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its practices.

结 语

科技论文的摘要,句法严谨,语言精练,表达准确。英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语言交际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的使用灵活多变。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英汉语作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往往也会在摘要中频繁地使用模糊语言,使科技论文摘要中的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无论是英语本族语作者还是汉语作者,在科技论文摘要撰写方面,模糊限制语是一种非常形式化的言语行为,有限的词汇少数的句法就能构成人类常用的模糊语。通过分析模糊限制语在摘要中的分布、频率和使用情况,合理地在摘要撰写中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帮助作者有效地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和实现不同的交际功能。

[1]Lakoff,George.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Papers from the Eighth Regional Meeting,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2.

[2]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5(5).

[3]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5).

[4]高晓芳,张琴.模糊限制语:分类及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5).

[5]李秀芝.模糊限制语与跨文化交际[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6]吴瑞琴.新闻模糊语的语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7]李效宁.外交模糊语言的汉译英翻译[D].重庆:重庆大学,2010.

[8]叶楚楚.广告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定性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9]董惠.中英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0]刘欢.模糊限制语在访谈节目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变动言语语境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变动的是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冬天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