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2014-09-18 14:59袁景桃李俊杰袁润兴王鲁梅曾碧冰
右江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袁景桃 李俊杰 袁润兴 王鲁梅 曾碧冰

【摘要】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对照1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对照2组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三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对照2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或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枸地氯雷他定;白芍总苷胶囊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1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伴瘙痒,严重影响工作、休息和生活。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与过敏变态反应、物理、免疫等因素有关[1,2],主要临床特征为风团、风团伴剧烈瘙痒[1,3],病程常为6周到数年,皮疹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尚无根治的办法。笔者探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16~56岁(平均32.6岁);病程6周~3年。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患者50例。

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门诊患者,年龄16~56岁;男女不限,发病的病程>6周,每周有3天以上在临床上观察到风团,患者就诊当天体检可见到风团,发病的病因不清楚。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肺等内脏器官疾病者;患有其他皮肤病;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半年内生育的育龄妇女;4周内有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服用其他抗组胺药<4周;对枸地氯雷他定或其辅料过敏者;对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酞芍药苷等过敏;近2周内服用对本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物理因素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如胆碱能性荨麻疹、血管炎型荨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如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甲状腺炎等)[1,2]。

1.3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对照1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对照2组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连续4周为一疗程。

1.4慢性荨麻疹评分标准[2]按照风团数目、最大风团直径(cm)、红斑严重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五个标准评分,评分按照0~4分,风团数目0为0分,1~5个为1分,6~15个为2分,16~25个为3分,>25个为4分;最大风团直径(cm)0为0分,<05为1分,0.5≤且<2.0为2分,2≤且<4为3分,≥4为4分;红斑严重程度,无红斑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特重为4分;皮损面积无为0分,轻(占全身皮肤的1%~10%)为1分,中(占全身皮肤的11%~30%)为2分,重(占全身皮肤的31%~50%)为3分,特重(占全身皮肤50%以上)为4分;瘙痒程度,无为0分,轻(轻微瘙痒,对日常生活工作无影响)为1分,中(有困扰,对日常生活工作影响不大)为2分,重(有困扰,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活动)为3分,特重(影响睡眠,甚至急诊就医)为4分。

1.5疗效评估标准[1]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28天的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otal symptom score, TSS) 的差值和变化率,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评估:痊愈: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90%;显效:90%>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60%;进步:60%>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20%;无效: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20%[1,2]。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摘要】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对照1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对照2组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三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对照2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或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枸地氯雷他定;白芍总苷胶囊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1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伴瘙痒,严重影响工作、休息和生活。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与过敏变态反应、物理、免疫等因素有关[1,2],主要临床特征为风团、风团伴剧烈瘙痒[1,3],病程常为6周到数年,皮疹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尚无根治的办法。笔者探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16~56岁(平均32.6岁);病程6周~3年。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患者50例。

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门诊患者,年龄16~56岁;男女不限,发病的病程>6周,每周有3天以上在临床上观察到风团,患者就诊当天体检可见到风团,发病的病因不清楚。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肺等内脏器官疾病者;患有其他皮肤病;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半年内生育的育龄妇女;4周内有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服用其他抗组胺药<4周;对枸地氯雷他定或其辅料过敏者;对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酞芍药苷等过敏;近2周内服用对本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物理因素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如胆碱能性荨麻疹、血管炎型荨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如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甲状腺炎等)[1,2]。

1.3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对照1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对照2组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连续4周为一疗程。

1.4慢性荨麻疹评分标准[2]按照风团数目、最大风团直径(cm)、红斑严重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五个标准评分,评分按照0~4分,风团数目0为0分,1~5个为1分,6~15个为2分,16~25个为3分,>25个为4分;最大风团直径(cm)0为0分,<05为1分,0.5≤且<2.0为2分,2≤且<4为3分,≥4为4分;红斑严重程度,无红斑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特重为4分;皮损面积无为0分,轻(占全身皮肤的1%~10%)为1分,中(占全身皮肤的11%~30%)为2分,重(占全身皮肤的31%~50%)为3分,特重(占全身皮肤50%以上)为4分;瘙痒程度,无为0分,轻(轻微瘙痒,对日常生活工作无影响)为1分,中(有困扰,对日常生活工作影响不大)为2分,重(有困扰,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活动)为3分,特重(影响睡眠,甚至急诊就医)为4分。

1.5疗效评估标准[1]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28天的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otal symptom score, TSS) 的差值和变化率,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评估:痊愈: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90%;显效:90%>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60%;进步:60%>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20%;无效: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20%[1,2]。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摘要】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对照1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对照2组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三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对照2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或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枸地氯雷他定;白芍总苷胶囊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1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伴瘙痒,严重影响工作、休息和生活。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与过敏变态反应、物理、免疫等因素有关[1,2],主要临床特征为风团、风团伴剧烈瘙痒[1,3],病程常为6周到数年,皮疹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尚无根治的办法。笔者探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16~56岁(平均32.6岁);病程6周~3年。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患者50例。

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门诊患者,年龄16~56岁;男女不限,发病的病程>6周,每周有3天以上在临床上观察到风团,患者就诊当天体检可见到风团,发病的病因不清楚。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肺等内脏器官疾病者;患有其他皮肤病;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半年内生育的育龄妇女;4周内有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服用其他抗组胺药<4周;对枸地氯雷他定或其辅料过敏者;对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酞芍药苷等过敏;近2周内服用对本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物理因素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如胆碱能性荨麻疹、血管炎型荨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如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甲状腺炎等)[1,2]。

1.3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对照1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每天1次,每次5 mg;对照2组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片。连续4周为一疗程。

1.4慢性荨麻疹评分标准[2]按照风团数目、最大风团直径(cm)、红斑严重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五个标准评分,评分按照0~4分,风团数目0为0分,1~5个为1分,6~15个为2分,16~25个为3分,>25个为4分;最大风团直径(cm)0为0分,<05为1分,0.5≤且<2.0为2分,2≤且<4为3分,≥4为4分;红斑严重程度,无红斑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特重为4分;皮损面积无为0分,轻(占全身皮肤的1%~10%)为1分,中(占全身皮肤的11%~30%)为2分,重(占全身皮肤的31%~50%)为3分,特重(占全身皮肤50%以上)为4分;瘙痒程度,无为0分,轻(轻微瘙痒,对日常生活工作无影响)为1分,中(有困扰,对日常生活工作影响不大)为2分,重(有困扰,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活动)为3分,特重(影响睡眠,甚至急诊就医)为4分。

1.5疗效评估标准[1]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28天的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otal symptom score, TSS) 的差值和变化率,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评估:痊愈: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90%;显效:90%>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60%;进步:60%>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20%;无效: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变化率<20%[1,2]。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猜你喜欢
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祛风汤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和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定临床分析
金蝉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合弗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7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