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景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以武汉东湖植物园路为例

2014-09-19 03:27
戏剧之家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东湖植物园污水处理

童 花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艺术学部,湖北 武汉 430000)

一、背景

武汉东湖植物园路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是众多市民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与大自然的好去处。植物园路所在的磨山景区三面环水,分为楚文化游览区和植物专类园游览区,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磨山景区所在的东湖周边聚集了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和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以及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等著名景点环伺四周,景区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

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武汉也提出了大东湖战略并在逐步实施。同时武汉为创建两型社会,连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如城市水体修复、留住城市文脉等,这就为东湖风景区的治理做好了后盾。

二、现状分析

从整个磨山景区来看,现有景点多以单一的观光功能为主,吸引力不足,不能有效满足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以及转型期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然而这又是磨山景区的一个特色,那么如何打破这样一种局面呢?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小菜也需要配料,植物园路这块尚待规划的滨水地带就可以成为磨山景区的“独特配料”。

植物园路是连接武汉植物园、樱花园、梅园和磨山的重要道路,根据其现状分析规划将面临诸多的困扰如下: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不够清晰、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建筑和景观风格缺乏地域特色、基础设施不健全、与景区关系脱离、原住民经济和社会应如何发展等。

三、初步解决方案

从整体来看上述一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基于整体规划的不完善,甚至可以说遗漏,只有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才能使磨山景区更加趋于统一。世界现代派第一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指出:“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之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之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初步规划中我们将这块区域分为三个功能区,植物园路北侧为休闲娱乐区,植物园路南侧将水域以东设为植物研究基地,水域以西为居住区。并在鲁磨路、植物园路、团山路交叉点设立磨山景区入口标识性建筑,作为磨山景区的入口之一,使植物园、樱花园、梅园、磨山等连成一片。在这一地区还有军事用地的特殊区域,在规划中是不可动的,为了使军事用地更加隐蔽,我们在休闲娱乐区的最西侧建立植被过渡区,已达到遮掩的目的。

四、细部规划

从污水处理系统方面来说,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此地大部分为原住民村庄和酒店餐馆,没有工厂,所以大部分污水都属于生活污水。自由村中有许多自然形成的湿地和废弃的空地,而且还有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基地,所以我们认为根据周围的环境和地形的考虑,可在植物研究所的基地上,建立一些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一方面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对东湖水环境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可以参照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建立基塘农业,研究循环生态的利用。

从车辆控制管理方面来说,为了使游客更好的来往于东湖和植物园,更好的完善风景区的服务行业,同时有效的发挥植物园路这片滨水地区的区域优势。

五、总结

人类总是在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至于环境如何创造就需要人的智慧,《园冶》一书中曾指出过,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欲得其“巧”,就需要下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功夫。此次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好的地方,在报告中我们就经过了一番精华与糟粕的取舍,力求创造最美味可口的“配料”,服务与广大的游客,为磨山景区的建设添砖加瓦,让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建设成为一个整体。

[1]公共建筑设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编号委GB50298-1999.

[6]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2005年8月27日.

猜你喜欢
东湖植物园污水处理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东湖一角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游东湖
东湖雪景
武汉市东湖通道路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