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项目的设计管理
——以上海紫竹高新区滨江绿化带为例

2014-09-20 07:59
建筑施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紫竹滨江绿化带

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9

1 黄浦江(紫竹段)滨水景观项目介绍

1.1 紫竹滨江绿化带的基本情况

上海紫竹高新区地处上海闵行区东南,是上海市黄浦江沿线唯一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研发基地以集成电路与电子IT、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数字内容为主导产业,目标建成21世纪的科技新城镇。紫竹滨江绿化带属于黄浦江准上游段,西起奉浦大桥,在大治河金汇港交汇处转而向北,直至东川路,全长约6.5 km。滨江现状为涵养林、农田、码头、储运等功能,隔断了高新区与黄浦江的联系。2002年紫竹高新区启动了滨江绿化带的国际方案征集工作,为后续分段实施的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

1.2 紫竹滨江绿化带项目的特点

1.2.1 城市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

上海紫竹高新区东南两面临水,拥有天然的岸线资源。但是现状的岸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储运码头、船舶修造等功能,大大降低了水体这一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阻隔了内部人员与黄浦江之间的联系。因此,紫竹滨江的设计需考虑腹地与沿岸的有机联系,提升对水体的利用效率,纳入观景、休闲等功能,增加人与自然的互达性和亲密性。

1.2.2 城市公共场所活力的复兴

紫竹高新区的开发改变了原来用地混杂、区域发展缓慢的状态,成为产业集聚(研发基地)、人才集聚(大学校区)和生活集聚(紫竹半岛)的城市化公共场所。人口的增长导致人员活动的增加,需要进一步增加公共空间的数量,确保其公共性、开放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以满足企业、学生、居民休闲活动的需求。滨江水体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这是引入人流活动的天然优势。

1.2.3 区段性特征明显的线性空间

紫竹高新区的岸线长达6.5 km,进深100~200 m,是一个区段性特征明显的线性空间。同时,紫竹高新区水系调整规划又在滨江绿化带内规定了一条承担高新区防洪排涝功能的河道,绵延整个滨江。因此,如何在狭长的地带内打造各具特色的功能空间,同时又形成沿岸整体的景观风貌,是设计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2 紫竹滨江绿化带的设计管理[1,2]

2.1 确立紫竹滨江绿化带的建设目标

2002年上海紫竹高新区结构规划中指出,紫竹滨江须控制约200 m的滨江绿化带作为城市大型生态环境区域,同时它也是园区生态绿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紫竹滨江绿化带概念方案中把整个6.5 km长的区域划分为景观林地、景观山地、滨河广场、景观湿地、景观果园、酒店绿地、水上巴士和游艇码头、城市公园等8 个区段,并通过专家评审形成最终成果,成为紫竹下一阶段实施深化的指导。因此,在开发前紫竹高新区确立滨江绿化带的建设目标为:改善临江景观环境,满足地区防汛功能,打造紫竹生态屏障和休闲绿地,建设上海市黄浦江亲水景观示范区。

2.2 各阶段设计任务及相应管理工作梳理

在确定总体建设目标之后,紫竹高新区根据现状实施条件选择了与景观果园和景观湿地主题相对应的1.1 km区段作为滨江绿化带一期建设项目,编制了设计任务书,并邀请高新区领导、各专业工程师、绿化、水务、港监管理部门,吴泾镇政府等对任务书进行评审。整个设计项目分为初步方案阶段、方案深化阶段和施工图阶段,每一个阶段明确了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及对应的管理工作。

各个设计阶段相对应的设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配合设计团队,阶段性地监控设计进度、建设造价、设计变更,并承担设计评审、政府协调、现场配合的组织工作,实现高质量的设计成果输出,使其达到政府的要求、甲方的目标和今后使用方的需求。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突出“控制”和“协调”2 个重点:“控制”即进度和造价的控制。控制好设计进度可保证后续的各类专项设计、招标,乃至工期切实按甲方的计划节点完成。同时,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随着图纸深度的逐步增加,对造价的反映也会更加具体和细化,甲方能及时发现造价中的偏高值从而对该项设计内容的取舍或调整,因此抓住这个重点才能避免今后总造价大大突破预期的情况发生。“协调”即协助设计体与外部进行协调,一方面是使设计图纸能更有效地通过政府的审批,尤其是一些突破常规的设计,需要通过专家评审等环节予以论证作为政府审批的依据。另一方面要使设计图纸能更有效地得到实施,如通过组织协调来提高施工单位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和对设计变更的领会等等,这类技术信息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施工质量的优劣。

2.3 紫竹滨江绿化带的设计管理

2.3.1 进度控制

滨江景观建设的进度中最关键的节点是绿化种植季节,春季3~5月、秋季10~12月是比较适宜的阶段,可以大大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因此,甲方在编制建设计划时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进行合理安排。紫竹滨江一期的绿化种植时间定在秋季,因此在此之前须完成地基处理、河道开挖、竖向地形及路基施工等工作。在总体施工时间节点大致确定后,甲方对设计进度的把握就能有的放矢,在规定的时间段里同时考虑到设计人员的设计周期、预留甲方内部确认和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的时间。因此,紫竹高新区一期滨江绿化带的设计进度计划为2月提交设计任务书并进行交底工作,3月完成初步方案及汇报评审和后续修改,4月完成深化方案及汇报评审和后续修改,6月完成施工图白图,评审通过后正式出施工蓝图,招投标工作完成后7月份施工队正式进场施工。

在设计过程中,项目经理每周会确认设计完成的进度情况,及时回复设计方需要确认的问题,双方都以书面的形式往来,并做好存档工作,以便将来有据可查。

2.3.2 组织协调

为了控制好每一阶段的设计成果,甲方会组织图纸汇报评审会。除此之外,协调各专业部门以保障设计成果的可行性。

由于紫竹滨江绿化带地处上海市黄浦江沿岸,在防汛功能上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甲方与水务和港监部门的设计协调工作是达到驳岸亲水性目标的关键。除了在项目建设上获得职能部门认可之外,甲方另行委托了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景观设计单位提交的沿江步道及亲水平台断面方案进行计算复核,确认对黄浦江原挡墙的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并提请上海市水务局召开方案论证会,最终通过了2 级挡墙的设计方案,即将第1级挡墙的标高控制在4 m,将第2级千年一遇防汛要求的5.4 m标高的挡墙后退,与竖向地形结合设计。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甲方对该景观区域亲水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设计成果的可实施性。

滨江绿化带内部河道在紫竹高新区水系调整规划中确定了30.2 m的蓝线宽度,但是固定宽度的河道在景观效果上无法达到甲方的要求,于是甲方先征询了区水务部门的意见,获得的原则意见是:在总体水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可以将河道断面适当进行宽窄变化,但是最窄处不能少于20 m,且河底标高和河底宽度不能发生变化。设计方在此原则意见上完成了滨江河道的线形和断面设计后,甲方提请区水务局召开了方案汇报会,对设计成果予以确认。

2.3.3 造价控制

紫竹高新区滨江绿化带采取限额设计的方法,在初步方案编制前甲方就对各个设计大类提出了设计造价标准,如桥梁3 500元/m2,道路(含排水)350元/m2,沿江步道450元/m2,水上平台1 800元/m2,绿化110元/m2,河道300元/m2等等,这样将总投资控制在9 500 万元以内。

在深化方案完成之后,甲方要求设计单位对造价较高的设计内容进行方案比较,对不必要的景观设计内容进行删减,以控制造价。例如,滨江绿化带中有动湖和静湖2 个湖面,通过一段河道连接,设计单位原考虑在连接处形成峡谷的景观形态,拟采用土方堆坡或者仿石造景的方案予以实现。甲方要求其提供大致估算之后认为该方案超过了投资总额的范围,而且峡谷不是必要的景观需求,因此要求设计另行提供比较方案。最终,甲方确认了用河底高差增加水面流速的方法及景观效果,做到既节省造价又不违背总体的设计理念。

2.3.4 成果控制

由于紫竹高新区已经完成了整个滨江沿线的总体概念设计,因此对上位规划理念的理解是保证设计成果达到甲方要求的重要手段。在滨江绿化带一期方案设计之前,甲方委托总体概念设计单位为此次设计的顾问方,并组织了一次总体概念设计单位和一期方案编制单位的设计交底会议。总体设计单位介绍了整个紫竹滨江绿化带的设计思路,并就实施区段的功能定位、黄浦江亲水驳岸的设计类型、内部湿地水系的打造方法、信息盒子配套建筑的功能组成等关键设计内容进行介绍,会议纪要由甲方予以确认之后形成文件,作为设计要求提交给方案编制单位,这样避免了今后由于甲方要求不明确带来的设计浪费。甲方同时要求编制单位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了解的地方都应与顾问单位的原创设计师进行联系,通过邮件往来确认图纸和设计细节,保证了技术上的直线对接,双方的确认内容同步抄送甲方获得认可。

每一个设计阶段的汇报评审工作是设计质量监控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在初步方案、深化方案和施工白图完成之后,甲方都会组织汇报评审工作。评审组人员包括吴泾镇政府、高新区领导、各专业工程师以及绿化、水务、港监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分别对设计阶段成果是否符合高新区的要求、是否符合政府部门的规定、是否符合现状条件等进行评判,最终形成书面修改意见反馈给设计方,并明确修改周期要求。

2.3.5 施工配合

设计成果转入施工以后的管理对确保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紧密配合。滨江景观建设项目不同于建筑施工类项目,类似绿化、竖向地形、河道等景观要素虽能在总平面图上予以定位,但最终施工成品的三维形态要求,如林冠线、群落构成、地形起伏、河道线形等仍主要依靠施工阶段的把握,实施单位的施工质量对造景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为实现设计师与施工单位对图纸理解一致,设计交底的细化很有必要。甲方要求设计师对重要景观节点要进行效果图的绘制,并对典型区段的立面进行设计,使施工单位直观地了解到今后重点区域应该建成的效果。同时,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也须由设计单位配合甲方进行技术确认。

另外,景观施工中包含了一些专业分包的施工,如木结构、喷泉、栏杆等,需要景观设计方提供初步方案图纸,再由专业单位进行细化设计,深化图纸经设计单位确认满足效果之后用于招投标,由于专业单位深化图纸编制带来的可能发生的景观图纸修改须由设计单位进行图纸更新。

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细部处理、交界面衔接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图纸绘制中往往容易忽视,却是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例如,2 种材质的交界处理,花坛边缘收口的处理方式、黄浦江驳岸挡墙侧面的装饰处理等等,因此在施工配合管理时,一方面要组织召开每周例会,请驻场设计师参加,对已施工部位的细部处理进行检查和确认。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无法自行处理的问题,甲方有必要请设计师在1~2 d的时间内到现场进行踏勘,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施工进度。

2.3.6 变更管理

紫竹滨江一期景观设计费以限额的工程造价为基价取费形成设计合同价,以最终施工合同价而非结算价为基价取费进行结算,这样就避免了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设计变更与自身利益挂钩的行为产生。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甲方提出变更设计或现场施工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变更设计时,由项目经理和驻场设计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踏勘之后确定大致调整方案,方案的确定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工期的拖延,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造价,原则上不提高标准。甲方出具书面的调整要求,由设计单位完成变更图纸,上报高新区部门领导确认审批后,以施工图技术变更单的形式进行记录,明确修改时间、修改内容、修改原因、原图纸图号和更新图纸图号,然后由监理下发给施工单位作为施工变更及今后结算的依据。图1为最终完成的设计实景。

图1 滨水景观一角

3 结语

由于滨江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绿化带建设项目,涉及的专业内容较多,需要组织协调的部门也较多。随着设计工作不断地深入和开展,甲方的设计管理和控制内容也会有所不同。除了监督管理之外,甲方还应学会调动设计师的积极性,使其突破单纯服务的定位,把甲方确定的目标作为双方的共同目标并为之努力。同时甲方还应尽量保证设计队伍的稳定性,逐步建立、修正、完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双方适应、适合的系统,从而创造最佳的效益。

猜你喜欢
紫竹滨江绿化带
福州滨江私宅
最美城市“绿化带”
‘条纹紫竹’的历史记录及其国际登录
芜湖滨江天际线
风景
打招呼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高新(滨江)区:打造“智慧e谷”
四川省安岳县紫竹公园全国有奖征联公告
仙家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