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全球之智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4-09-21 16:00晏青
当代贵州 2014年21期
关键词:贵阳文明绿色

晏青

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刊记者黄晓青/摄)

7月12日,为期3天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圆满落幕。

7月的贵阳、贵州、中国,再次通过这一绿色盛宴,向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的无穷魅力,发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展示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了中国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高度自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本届年会的召开,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级、国际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世界性的窗口、平台和桥梁作用进一步显现,不仅汇聚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威话语和智慧,凝聚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而且有效促进了国际国内深度交流与合作。

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

中国声音

生态文明,全世界共同的话题。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面临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相继出现的烟雾等公害事件震惊世界。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深化拓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成为全球共识,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更是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世界碳排放主要大国之一的中国,也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思考、探索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空前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召开,便为中国向世界深刻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全方位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行动”和及时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全球问题。”第一次参加论坛的英国前副首相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说:“我惊喜地看到,中国已经走到了前面,我非常乐见中国的进展,这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有益的。”

年会期间,来自全球的参会嘉宾普遍认为,本届年会完全可以看成是过去数十年全球关于环境、气候等各类峰会、论坛的“集合体”。“不只是地区性的单纯的环保论坛,而是全球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所有相关方面的论坛;不只是简单的学术论证,而是可以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寻求到机遇;不只是关于中国问题的探讨,而是汇聚全球决策者,对全球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本届年会的召开,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级、国际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使之真正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权威话语权的汇聚地,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说。

聚全球之智

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球的智慧。

改革如何驱动?全球怎样携手?绿色发展要选择什么制度?政府、企业、公众各自又将承担什么责任?

在本届年会举行的近100场主题论坛和活动中,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政要、专家、企业代表等,紧紧围绕“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与路径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理性建言。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和项目运作部门副主任伊丽莎白·母瑞玛认为,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要将环保从法律层面转化到执行力层面,并建立起一个全球层面的环境执法行动纲领。

国际环境地方行动理事会原秘书长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认为,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必须采取务实的措施,诸如在公共交通、城市规划、消费理念等方面制定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对绿色企业进行补贴等。

与往届年会相比,本届年会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改革,特别是制度建设,现代治理体系改革,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突出务实,不坐而论道,强调出建议,出标准和解决方案,特别是最佳案例。三是突出机遇,特别是绿色发展和转型的机遇。四是突出热点,反映了在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重下“大面积雾霾”、“水和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问题。

马耳他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表示,向绿色发展转型,需要更多具备熟练技能的工人。在这方面,欧盟做出了榜样——尽管过去几年出现经济危机,但是绿色就业岗位增长了20%。”

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忠实支持者,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带来了该集团在手机制造和回收、节能照明、物联网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都是同住在地球村的村民,我们要通过科技手段改善环境,用节能的方式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压力。”

年会期间,无论是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争鸣,还是成功经验的介绍、失败教训的警示,都有力地证明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然成为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携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全球携手开启。

当前,联合国正在制定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届年会的召开,不仅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深度合作共赢搭建了一个重要桥梁,也有力推动了2015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治理体制建设。

年会期间,由北京大学、贵州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12所中外大学共同组成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将充分依托组织框架,强化国际合作,为应对当地、区域和国际层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持,同时将整合优势资源,在学者互访、学生交换、课程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贵州贵安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等九个国家级新区也发起组成了“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九大新区共同签署倡议,达成了区域绿色发展的五项共识:一是将绿色转型、绿色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二是将发展绿色科技作为引导绿色产业的驱动力;三是以组织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绿色产业发展的程序性;四是深度培育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五是深入开展区域间绿色发展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贵阳共识(2014)》、《生态文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贵阳宣言》、《原生态文化贵阳宣言》等的发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更加清晰,信心更加饱满,也为全球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和绿色消费,解决实际需求和老百姓的切身期盼,找寻到了更多的合作和破题之道。

“建设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人人有权。建设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念,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本届年会还现场发布了《当代人类生态文明行为准则》,并启动“生态行者”大型生态公益志愿者行动,切实提高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民参与性。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绿色梦想不只是中国的,更是全球的;不只是政府的,更是每个人的;不只是未来时,更是现在进行时。

正如在本届年会的核心成果——《2014贵阳共识》中,与会者一致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祉,各利益攸关方必须共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而且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必须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抓住百年不遇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力的生态文明之旅,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只有全球携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责任编辑/蒋叶俊)

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刊记者黄晓青/摄)

7月12日,为期3天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圆满落幕。

7月的贵阳、贵州、中国,再次通过这一绿色盛宴,向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的无穷魅力,发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展示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了中国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高度自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本届年会的召开,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级、国际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世界性的窗口、平台和桥梁作用进一步显现,不仅汇聚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威话语和智慧,凝聚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而且有效促进了国际国内深度交流与合作。

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

中国声音

生态文明,全世界共同的话题。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面临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相继出现的烟雾等公害事件震惊世界。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深化拓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成为全球共识,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更是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世界碳排放主要大国之一的中国,也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思考、探索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空前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召开,便为中国向世界深刻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全方位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行动”和及时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全球问题。”第一次参加论坛的英国前副首相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说:“我惊喜地看到,中国已经走到了前面,我非常乐见中国的进展,这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有益的。”

年会期间,来自全球的参会嘉宾普遍认为,本届年会完全可以看成是过去数十年全球关于环境、气候等各类峰会、论坛的“集合体”。“不只是地区性的单纯的环保论坛,而是全球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所有相关方面的论坛;不只是简单的学术论证,而是可以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寻求到机遇;不只是关于中国问题的探讨,而是汇聚全球决策者,对全球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本届年会的召开,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级、国际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使之真正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权威话语权的汇聚地,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说。

聚全球之智

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球的智慧。

改革如何驱动?全球怎样携手?绿色发展要选择什么制度?政府、企业、公众各自又将承担什么责任?

在本届年会举行的近100场主题论坛和活动中,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政要、专家、企业代表等,紧紧围绕“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与路径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理性建言。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和项目运作部门副主任伊丽莎白·母瑞玛认为,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要将环保从法律层面转化到执行力层面,并建立起一个全球层面的环境执法行动纲领。

国际环境地方行动理事会原秘书长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认为,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必须采取务实的措施,诸如在公共交通、城市规划、消费理念等方面制定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对绿色企业进行补贴等。

与往届年会相比,本届年会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改革,特别是制度建设,现代治理体系改革,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突出务实,不坐而论道,强调出建议,出标准和解决方案,特别是最佳案例。三是突出机遇,特别是绿色发展和转型的机遇。四是突出热点,反映了在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重下“大面积雾霾”、“水和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问题。

马耳他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表示,向绿色发展转型,需要更多具备熟练技能的工人。在这方面,欧盟做出了榜样——尽管过去几年出现经济危机,但是绿色就业岗位增长了20%。”

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忠实支持者,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带来了该集团在手机制造和回收、节能照明、物联网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都是同住在地球村的村民,我们要通过科技手段改善环境,用节能的方式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压力。”

年会期间,无论是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争鸣,还是成功经验的介绍、失败教训的警示,都有力地证明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然成为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携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全球携手开启。

当前,联合国正在制定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届年会的召开,不仅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深度合作共赢搭建了一个重要桥梁,也有力推动了2015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治理体制建设。

年会期间,由北京大学、贵州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12所中外大学共同组成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将充分依托组织框架,强化国际合作,为应对当地、区域和国际层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持,同时将整合优势资源,在学者互访、学生交换、课程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贵州贵安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等九个国家级新区也发起组成了“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九大新区共同签署倡议,达成了区域绿色发展的五项共识:一是将绿色转型、绿色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二是将发展绿色科技作为引导绿色产业的驱动力;三是以组织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绿色产业发展的程序性;四是深度培育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五是深入开展区域间绿色发展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贵阳共识(2014)》、《生态文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贵阳宣言》、《原生态文化贵阳宣言》等的发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更加清晰,信心更加饱满,也为全球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和绿色消费,解决实际需求和老百姓的切身期盼,找寻到了更多的合作和破题之道。

“建设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人人有权。建设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念,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本届年会还现场发布了《当代人类生态文明行为准则》,并启动“生态行者”大型生态公益志愿者行动,切实提高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民参与性。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绿色梦想不只是中国的,更是全球的;不只是政府的,更是每个人的;不只是未来时,更是现在进行时。

正如在本届年会的核心成果——《2014贵阳共识》中,与会者一致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祉,各利益攸关方必须共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而且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必须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抓住百年不遇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力的生态文明之旅,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只有全球携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责任编辑/蒋叶俊)

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刊记者黄晓青/摄)

7月12日,为期3天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圆满落幕。

7月的贵阳、贵州、中国,再次通过这一绿色盛宴,向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的无穷魅力,发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展示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了中国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高度自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本届年会的召开,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级、国际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世界性的窗口、平台和桥梁作用进一步显现,不仅汇聚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威话语和智慧,凝聚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而且有效促进了国际国内深度交流与合作。

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

中国声音

生态文明,全世界共同的话题。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面临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相继出现的烟雾等公害事件震惊世界。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深化拓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成为全球共识,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更是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世界碳排放主要大国之一的中国,也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思考、探索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空前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召开,便为中国向世界深刻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全方位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行动”和及时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全球问题。”第一次参加论坛的英国前副首相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说:“我惊喜地看到,中国已经走到了前面,我非常乐见中国的进展,这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有益的。”

年会期间,来自全球的参会嘉宾普遍认为,本届年会完全可以看成是过去数十年全球关于环境、气候等各类峰会、论坛的“集合体”。“不只是地区性的单纯的环保论坛,而是全球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所有相关方面的论坛;不只是简单的学术论证,而是可以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寻求到机遇;不只是关于中国问题的探讨,而是汇聚全球决策者,对全球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本届年会的召开,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家级、国际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使之真正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权威话语权的汇聚地,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说。

聚全球之智

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球的智慧。

改革如何驱动?全球怎样携手?绿色发展要选择什么制度?政府、企业、公众各自又将承担什么责任?

在本届年会举行的近100场主题论坛和活动中,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政要、专家、企业代表等,紧紧围绕“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与路径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理性建言。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和项目运作部门副主任伊丽莎白·母瑞玛认为,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要将环保从法律层面转化到执行力层面,并建立起一个全球层面的环境执法行动纲领。

国际环境地方行动理事会原秘书长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认为,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必须采取务实的措施,诸如在公共交通、城市规划、消费理念等方面制定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对绿色企业进行补贴等。

与往届年会相比,本届年会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改革,特别是制度建设,现代治理体系改革,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突出务实,不坐而论道,强调出建议,出标准和解决方案,特别是最佳案例。三是突出机遇,特别是绿色发展和转型的机遇。四是突出热点,反映了在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重下“大面积雾霾”、“水和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问题。

马耳他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表示,向绿色发展转型,需要更多具备熟练技能的工人。在这方面,欧盟做出了榜样——尽管过去几年出现经济危机,但是绿色就业岗位增长了20%。”

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忠实支持者,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带来了该集团在手机制造和回收、节能照明、物联网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都是同住在地球村的村民,我们要通过科技手段改善环境,用节能的方式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压力。”

年会期间,无论是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争鸣,还是成功经验的介绍、失败教训的警示,都有力地证明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然成为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携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全球携手开启。

当前,联合国正在制定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届年会的召开,不仅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深度合作共赢搭建了一个重要桥梁,也有力推动了2015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治理体制建设。

年会期间,由北京大学、贵州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12所中外大学共同组成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将充分依托组织框架,强化国际合作,为应对当地、区域和国际层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持,同时将整合优势资源,在学者互访、学生交换、课程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贵州贵安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等九个国家级新区也发起组成了“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九大新区共同签署倡议,达成了区域绿色发展的五项共识:一是将绿色转型、绿色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二是将发展绿色科技作为引导绿色产业的驱动力;三是以组织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绿色产业发展的程序性;四是深度培育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五是深入开展区域间绿色发展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贵阳共识(2014)》、《生态文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贵阳宣言》、《原生态文化贵阳宣言》等的发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更加清晰,信心更加饱满,也为全球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和绿色消费,解决实际需求和老百姓的切身期盼,找寻到了更多的合作和破题之道。

“建设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人人有权。建设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念,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本届年会还现场发布了《当代人类生态文明行为准则》,并启动“生态行者”大型生态公益志愿者行动,切实提高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民参与性。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绿色梦想不只是中国的,更是全球的;不只是政府的,更是每个人的;不只是未来时,更是现在进行时。

正如在本届年会的核心成果——《2014贵阳共识》中,与会者一致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祉,各利益攸关方必须共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而且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必须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抓住百年不遇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力的生态文明之旅,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只有全球携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责任编辑/蒋叶俊)

猜你喜欢
贵阳文明绿色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