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促民营企业跨越发展

2014-09-21 19:31金德俊
当代贵州 2014年10期
关键词:红色引擎党组织党员

金德俊

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则企业活。福泉市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举步维艰。关键时刻,党员职工主动请战,不言苦不言累,不计报酬,奋战在技改一线。”

“项目技术攻关的那段时间,党员技术骨干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毫无怨言地反复做实验,一个月干出了两个月的活,啃下了硬骨头。”

提起企业的党组织和党员,福泉市多家民营企业的老总都是满口称赞,说党员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福泉市加强非公党建工作,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工业园区建设、企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

党员有“家”聚人才

福泉市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随着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大量产业人才进入非公企业工作。这些人才大部分是原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同时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国有企业到非公企业,他们面临着党组织关系无处挂靠、组织生活没有着落的“尴尬”,成为了没有“家”的党员。

针对这一情况,福泉市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把党员团聚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009年8月,福泉市建立非公企业党工委,统战、财政、环保、工商、工商联、工信、税务、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单位均成为工委委员。

2012年,福泉市委牵头组织开展“集中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采取“企业自建(联建)、部门包建(托建)”等模式,集中组建党组织。其中,企业规模比较大、党员人数多的非公经济组织,直接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由包建单位派驻党建指导,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有1名党员或没有党员的企业,由各基层党(工)委统筹协调,在行业类别相同的多家非公企业建立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党组织282个,其中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279个,实现“应建组建率100%”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两大目标。

不仅要让非公企业党员有“家”,还要让这个“家”正常运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福泉市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市、乡两级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配套预算了党建工作指导员专项补贴经费。同时,实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上缴党费全额返还制度、党组织活动经费预算支出免税制度,并向非公企业党员提供免费培训、赠送党报党刊。

党组织建立了,组织活动有了保障,那些曾经找不到组织的“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纷纷亮明身份,回到了“家”的怀抱。

服务企业谋发展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立,让党员有了“家”,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留人才”只是基础性的工作,福泉市委决定,要把非公党建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影响,要让非公企业的党组织不做摆设、不当陪衬。

要让非公企业党组织成为“红色引擎”,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打消企业业主对党组织的疑虑,让其明白党组织的建立不是“添麻烦、抢位子、争权力”,而是为企业发展布局当好参谋,成为企业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撑,引领企业不断跨越、不断发展。

福泉市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职能,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对企业员工进行帮扶关怀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探索非公企业党建的新举措。例如,推行党政“一肩挑”,要求身为党员的企业业主兼任党支部书记。这样一来,党组织不再被“架空”、不再是摆设,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职权职能。截至目前,全市28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有50%以上的企业业主兼任党组织书记。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川恒、华鑫、越都等为代表的非公企业,其党组织的职能定位非常明确,重大事项决策都通过党组织先征求员工意见,提出初步建议方案,再提交董事会或总经理会研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福泉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的工作中,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另一方面注重典型培育、示范引领。通过组建“党务人才超市”,采取“双向选择”方式,选派10名具有工科背景的机关干部,到企业挂任党组织副书记等职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指导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培育示范典型。以贵州福泉华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这家非公企业有90%的员工是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华鑫公司成立党组织后,实现了组织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带动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利益,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等方面做起,为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

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非公党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司党委将2013年确定为“企业成本控制年”,企业员工特别是党员围绕企业节能降耗,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公司党委探索形成了“双引三比四强”的非公党建工作模式(双引:“筑巢引凤”鼓励党员亮身份、“示范引领”激励非党职工加入党组织;三比:职工比技能、党员争标兵,部门比业绩、支部争先进,企业比效益、党建争一流;四强:强组织、确保作用发挥,强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强素质、提升发展实力,强保障、破解党建难题),引领党员职工将“打工仔”心态变为“主人翁”心态,并选拔党员骨干力量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公司党委7名班子成员中,有4名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同时,川恒公司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制度,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经理级别待遇,向支部委员发放每月100元工作津贴;出台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负责人,公司每年预算30万元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明确1名专职副书记主抓党务工作。公司党委先后获得了省级、州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州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表彰,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反哺社会促跨越

党组织的建立和壮大,为企业跨越发展装上了“红色引擎”。川恒公司于2002年落户福泉,从初期投资不足1000万元、职工不足100人的小型企业,发展为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拥有1100名员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的“小太子”牌饲料级磷酸二氢钙连续6年占有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水产饲料界第一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最早将饲料添加剂产品出口到欧盟的企业。

目前,福泉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232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78.27%,非公企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大于50%,财政贡献率在70%以上,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福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方面,也在企业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意识上得到体现。例如川恒公司主动承担起“工业返哺农业”的责任,吸纳500余名本地农民工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本地新农村建设、助学帮困等。福泉市跃龙煤矿每年拿出50余万元支持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无偿为周边群众提供生活用煤1400吨,以低于市场价50至100元的价格向群众提供烤烟煤,帮助当地烤烟产业发展,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福泉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始终坚持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员工发展的理念,切实推进党建工作,有效密切了党企、党群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正所谓,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则企业活。(作者单位:福泉市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姚远)

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则企业活。福泉市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举步维艰。关键时刻,党员职工主动请战,不言苦不言累,不计报酬,奋战在技改一线。”

“项目技术攻关的那段时间,党员技术骨干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毫无怨言地反复做实验,一个月干出了两个月的活,啃下了硬骨头。”

提起企业的党组织和党员,福泉市多家民营企业的老总都是满口称赞,说党员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福泉市加强非公党建工作,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工业园区建设、企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

党员有“家”聚人才

福泉市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随着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大量产业人才进入非公企业工作。这些人才大部分是原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同时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国有企业到非公企业,他们面临着党组织关系无处挂靠、组织生活没有着落的“尴尬”,成为了没有“家”的党员。

针对这一情况,福泉市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把党员团聚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009年8月,福泉市建立非公企业党工委,统战、财政、环保、工商、工商联、工信、税务、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单位均成为工委委员。

2012年,福泉市委牵头组织开展“集中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采取“企业自建(联建)、部门包建(托建)”等模式,集中组建党组织。其中,企业规模比较大、党员人数多的非公经济组织,直接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由包建单位派驻党建指导,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有1名党员或没有党员的企业,由各基层党(工)委统筹协调,在行业类别相同的多家非公企业建立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党组织282个,其中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279个,实现“应建组建率100%”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两大目标。

不仅要让非公企业党员有“家”,还要让这个“家”正常运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福泉市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市、乡两级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配套预算了党建工作指导员专项补贴经费。同时,实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上缴党费全额返还制度、党组织活动经费预算支出免税制度,并向非公企业党员提供免费培训、赠送党报党刊。

党组织建立了,组织活动有了保障,那些曾经找不到组织的“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纷纷亮明身份,回到了“家”的怀抱。

服务企业谋发展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立,让党员有了“家”,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留人才”只是基础性的工作,福泉市委决定,要把非公党建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影响,要让非公企业的党组织不做摆设、不当陪衬。

要让非公企业党组织成为“红色引擎”,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打消企业业主对党组织的疑虑,让其明白党组织的建立不是“添麻烦、抢位子、争权力”,而是为企业发展布局当好参谋,成为企业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撑,引领企业不断跨越、不断发展。

福泉市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职能,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对企业员工进行帮扶关怀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探索非公企业党建的新举措。例如,推行党政“一肩挑”,要求身为党员的企业业主兼任党支部书记。这样一来,党组织不再被“架空”、不再是摆设,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职权职能。截至目前,全市28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有50%以上的企业业主兼任党组织书记。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川恒、华鑫、越都等为代表的非公企业,其党组织的职能定位非常明确,重大事项决策都通过党组织先征求员工意见,提出初步建议方案,再提交董事会或总经理会研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福泉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的工作中,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另一方面注重典型培育、示范引领。通过组建“党务人才超市”,采取“双向选择”方式,选派10名具有工科背景的机关干部,到企业挂任党组织副书记等职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指导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培育示范典型。以贵州福泉华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这家非公企业有90%的员工是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华鑫公司成立党组织后,实现了组织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带动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利益,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等方面做起,为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

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非公党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司党委将2013年确定为“企业成本控制年”,企业员工特别是党员围绕企业节能降耗,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公司党委探索形成了“双引三比四强”的非公党建工作模式(双引:“筑巢引凤”鼓励党员亮身份、“示范引领”激励非党职工加入党组织;三比:职工比技能、党员争标兵,部门比业绩、支部争先进,企业比效益、党建争一流;四强:强组织、确保作用发挥,强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强素质、提升发展实力,强保障、破解党建难题),引领党员职工将“打工仔”心态变为“主人翁”心态,并选拔党员骨干力量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公司党委7名班子成员中,有4名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同时,川恒公司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制度,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经理级别待遇,向支部委员发放每月100元工作津贴;出台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负责人,公司每年预算30万元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明确1名专职副书记主抓党务工作。公司党委先后获得了省级、州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州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表彰,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反哺社会促跨越

党组织的建立和壮大,为企业跨越发展装上了“红色引擎”。川恒公司于2002年落户福泉,从初期投资不足1000万元、职工不足100人的小型企业,发展为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拥有1100名员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的“小太子”牌饲料级磷酸二氢钙连续6年占有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水产饲料界第一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最早将饲料添加剂产品出口到欧盟的企业。

目前,福泉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232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78.27%,非公企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大于50%,财政贡献率在70%以上,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福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方面,也在企业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意识上得到体现。例如川恒公司主动承担起“工业返哺农业”的责任,吸纳500余名本地农民工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本地新农村建设、助学帮困等。福泉市跃龙煤矿每年拿出50余万元支持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无偿为周边群众提供生活用煤1400吨,以低于市场价50至100元的价格向群众提供烤烟煤,帮助当地烤烟产业发展,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福泉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始终坚持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员工发展的理念,切实推进党建工作,有效密切了党企、党群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正所谓,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则企业活。(作者单位:福泉市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姚远)

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则企业活。福泉市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举步维艰。关键时刻,党员职工主动请战,不言苦不言累,不计报酬,奋战在技改一线。”

“项目技术攻关的那段时间,党员技术骨干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毫无怨言地反复做实验,一个月干出了两个月的活,啃下了硬骨头。”

提起企业的党组织和党员,福泉市多家民营企业的老总都是满口称赞,说党员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福泉市加强非公党建工作,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工业园区建设、企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

党员有“家”聚人才

福泉市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随着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大量产业人才进入非公企业工作。这些人才大部分是原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同时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国有企业到非公企业,他们面临着党组织关系无处挂靠、组织生活没有着落的“尴尬”,成为了没有“家”的党员。

针对这一情况,福泉市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把党员团聚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009年8月,福泉市建立非公企业党工委,统战、财政、环保、工商、工商联、工信、税务、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单位均成为工委委员。

2012年,福泉市委牵头组织开展“集中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采取“企业自建(联建)、部门包建(托建)”等模式,集中组建党组织。其中,企业规模比较大、党员人数多的非公经济组织,直接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由包建单位派驻党建指导,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有1名党员或没有党员的企业,由各基层党(工)委统筹协调,在行业类别相同的多家非公企业建立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党组织282个,其中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279个,实现“应建组建率100%”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两大目标。

不仅要让非公企业党员有“家”,还要让这个“家”正常运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福泉市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市、乡两级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配套预算了党建工作指导员专项补贴经费。同时,实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上缴党费全额返还制度、党组织活动经费预算支出免税制度,并向非公企业党员提供免费培训、赠送党报党刊。

党组织建立了,组织活动有了保障,那些曾经找不到组织的“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纷纷亮明身份,回到了“家”的怀抱。

服务企业谋发展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立,让党员有了“家”,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留人才”只是基础性的工作,福泉市委决定,要把非公党建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影响,要让非公企业的党组织不做摆设、不当陪衬。

要让非公企业党组织成为“红色引擎”,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必须打消企业业主对党组织的疑虑,让其明白党组织的建立不是“添麻烦、抢位子、争权力”,而是为企业发展布局当好参谋,成为企业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撑,引领企业不断跨越、不断发展。

福泉市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职能,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对企业员工进行帮扶关怀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探索非公企业党建的新举措。例如,推行党政“一肩挑”,要求身为党员的企业业主兼任党支部书记。这样一来,党组织不再被“架空”、不再是摆设,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职权职能。截至目前,全市28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有50%以上的企业业主兼任党组织书记。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川恒、华鑫、越都等为代表的非公企业,其党组织的职能定位非常明确,重大事项决策都通过党组织先征求员工意见,提出初步建议方案,再提交董事会或总经理会研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福泉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的工作中,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另一方面注重典型培育、示范引领。通过组建“党务人才超市”,采取“双向选择”方式,选派10名具有工科背景的机关干部,到企业挂任党组织副书记等职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指导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培育示范典型。以贵州福泉华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这家非公企业有90%的员工是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华鑫公司成立党组织后,实现了组织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带动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利益,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等方面做起,为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

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非公党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司党委将2013年确定为“企业成本控制年”,企业员工特别是党员围绕企业节能降耗,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公司党委探索形成了“双引三比四强”的非公党建工作模式(双引:“筑巢引凤”鼓励党员亮身份、“示范引领”激励非党职工加入党组织;三比:职工比技能、党员争标兵,部门比业绩、支部争先进,企业比效益、党建争一流;四强:强组织、确保作用发挥,强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强素质、提升发展实力,强保障、破解党建难题),引领党员职工将“打工仔”心态变为“主人翁”心态,并选拔党员骨干力量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公司党委7名班子成员中,有4名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同时,川恒公司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制度,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经理级别待遇,向支部委员发放每月100元工作津贴;出台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负责人,公司每年预算30万元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明确1名专职副书记主抓党务工作。公司党委先后获得了省级、州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州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表彰,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反哺社会促跨越

党组织的建立和壮大,为企业跨越发展装上了“红色引擎”。川恒公司于2002年落户福泉,从初期投资不足1000万元、职工不足100人的小型企业,发展为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拥有1100名员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的“小太子”牌饲料级磷酸二氢钙连续6年占有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水产饲料界第一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最早将饲料添加剂产品出口到欧盟的企业。

目前,福泉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232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78.27%,非公企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大于50%,财政贡献率在70%以上,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福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方面,也在企业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意识上得到体现。例如川恒公司主动承担起“工业返哺农业”的责任,吸纳500余名本地农民工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本地新农村建设、助学帮困等。福泉市跃龙煤矿每年拿出50余万元支持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无偿为周边群众提供生活用煤1400吨,以低于市场价50至100元的价格向群众提供烤烟煤,帮助当地烤烟产业发展,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福泉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始终坚持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员工发展的理念,切实推进党建工作,有效密切了党企、党群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正所谓,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则企业活。(作者单位:福泉市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姚远)

猜你喜欢
红色引擎党组织党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强化卫计系统“红色引擎”
“红色引擎”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