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肺炎的防治措施

2014-09-21 12:34程慧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套管颅脑气管

程慧冉

重型颅脑损伤在脑外伤中占13%~21%, 病死率在30%左右, 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有效手段, 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状, 然而患者极易出现肺炎等症状,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男40例, 女36例, 年龄26~72岁, 平均年龄(51.36±5.2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6例, 坠落伤20例, 其他伤10例;其中脑挫裂伤21例, 颅内血肿26例,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17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12例;昏迷时间1~21 d, 排除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等呼吸系统基础性疾病及急性感染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参考组重型颅脑损伤及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全面的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定期通风, 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将1层蒸馏水纱布套在患者套管上, 增加患者吸入空气湿度, 保持室内湿润, 严格控制探望人员,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严禁入内。所有护理及治疗均严格无菌操作, 在对患者吸痰时, 医护人员双手清洁消毒, 配戴口罩、消毒手套、帽子等, 吸痰管均为一次性;切口部位敷料每天更换1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3次床挡、病床、桌面、床头及地面等;每天采用空气洁净器清洁病室内空气2次;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等, 每天用温水擦拭2次,提高患者舒适度, 预防感染的发生。

1.2.2 病情观察 加强对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缺氧等情况的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套管脱出、皮下气肿、术后出血、支气管肺炎、纵隔气肿、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观察分泌物颜色、性质、量等, 对于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做好药敏试验及痰培养等;加强对患者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肝功能等观察。

1.2.3 套管护理 每天采用2%碘伏浸泡或煮沸消毒, 每6~8小时进行1次, 选用粗细合适的气管套管, 合理范围内尽量选用较粗气管套管, 从而缓解呼吸道阻力, 促进排痰;观察气管套管是否牢固, 根据患者颈部肿胀程度及消退程度对松紧进行适当调整, 经常更换系带, 一旦被渗液或者痰液污染立即更换。

1.2.4 体位护理 患者气管切口后1~2 d内患者平卧, 2 d后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将其床头抬高15~30°, 增加组织供氧;间隔2~3 h帮助患者叩背、翻身, 侧卧及平卧交替变换;在帮助患者翻身时, 使其颈部、头部、躯干等处于同一轴线,避免套管旋转角度过大对通气产生影响而造成窒息等;保持套管正中位, 避免位置不正。

1.2.5 吸痰护理 吸痰虽然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 然而自身作为侵入性治疗, 能够对患者呼吸道造成一定的损伤,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掌握吸痰方法、时机及技巧等。在吸痰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 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加强对患者咳嗽、痰鸣音及血氧饱和度等观察, 适时、及时有效的吸痰, 严格控制吸痰时间, 动作轻柔、迅速、准确, 吸痰前后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若仍有分泌物, 则叮嘱患者休息后, 再次重复抽吸, 对于痰液在下呼吸道存积、咳嗽无力及痰液黏稠患者, 可滴入湿化液, 根据药敏结果行气管滴药。在插管中, 严禁来回抽吸, 从而减少对黏膜的损伤。

1.2.6 饮食护理 患者长期无法进食, 然而作为消耗性疾病, 患者机体消化、吸收功能相应增加, 因此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可间隔4小时喂食1次, 食物温度不易过高或过低, 避免胃黏膜损伤及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肺炎, 未出现死亡患者, 肺炎发生率为2.6%;参考组10例患者出现肺炎, 其中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6.3%、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肺炎控制时间为(7.32±2.34)d, 参考组肺炎控制时间为(16.35±3.33)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脑部出现广泛挫裂伤, 脑干损伤严重, 颅内出血,导致患者昏迷较长时间, 同时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出现改变, 患者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吞咽反射抑制, 呼吸道分泌物无法自主排除, 导致呕吐物及分泌物极易被吸入呼吸道, 气道受阻, 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等,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较长,同时疾病持续时间较长, 程度较重, 对抗生素不敏感, 患者极易出现耐药, 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病情控制难度较大。

通过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有效避免气道阻塞及窒息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缺氧现象, 有助于及时建立人工气道, 促进患者脑缺氧的尽早改善, 为抢救提供有效的条件, 同时通过早期气管切开可促进患者通气现象的改善, 对低氧血症进行纠正[3]。气管切开作为侵入性操作极易对患者呼吸道造成损伤, 同时外界细菌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 造成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因此患者气管切开后,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熟悉肺炎发生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同时严格无菌操作。研究表明,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 医护人员要加强监测、预防等全面干预, 减少肺炎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

[1] 刘康峰,黄文娟,马劲光,等.沐舒坦联合肺灌洗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 10(11):1156.

[2] 华凝尊, 章静, 黄敏秋, 等.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26(32):40-41.

[3] 孔磊, 许立民, 宋献丽, 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3):219-221.

猜你喜欢
套管颅脑气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塔河油田套管坐挂异常原因及对策分析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