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综合措施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

2014-09-21 07:44于国军闫立君
河北渔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毒物鱼体综合症

于国军 闫立君

肝脏是鱼体最大的腺体和代谢器官,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解毒、免疫等多种功能。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脏内进行合成转化、储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理应重视对鱼体护胆保肝。

但近些年来,受高密度养殖的影响,鱼类肝胆综合症成为水产养殖的高发病。尤其是草鱼、框鲤、武昌鱼、罗非鱼等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中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30%,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损失。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一下在肝胆综合症预防过程中的体会,以期对肝胆综合症的预防起到参考作用。

1临床症状

鱼体发黑,体表完好,常溜边上浮,游动无力反应迟缓,有时乱窜,常腹部膨大,摄食减少,鳃丝红肿。随着病情发展,受到应激时易出现胸、腹、背鳍出血现象。

2剖检变化

剖检后可见腹腔积水,肠道无食,常充满黄色粘液,肠壁变薄无弹性,肝脏肿大,常呈花白肝或色淡发黄。有时伴点状出血,质酥易碎,肝组织内存有脂肪颗粒或白色结节。

3发病原因

诱发该病的因素包括水体环境有毒物质和饵料营养不匀衡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鱼体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或直接诱发该病。

3.1水体环境

养殖密度过大,水体老化,水中长期溶氧不足,有机物厌氧分解盛行,底质底层水中积累大量有害物质。如低级脂肪酸、胺类、重金属,再加上过度投饵积累的代谢废物氨类。使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长期超标,对鱼体免疫系统的破坏不可逆转。是肝胆综合症的重要应激诱因。

3.2中毒性因素

饵料和水中的多种毒物包括化学毒物(敌百虫、硫酸铜、棉酚等)、植物毒素、霉菌毒素(黄曲霉素、代谢毒物如氨、胺类等)。这些毒素都对肝脏有特异的毒性作用,可使肝脏严重损害。由于肝脏是鱼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一般毒物经肝代谢或解毒,毒物本身或代谢物可损伤肝实质细胞,肝损伤后,来自肠道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内循环,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液外渗,产生出血倾向。

3.3饵料配方不够科学

饵料中能量用量过高和油脂添加剂过多。由于蛋白质料价格较高,现有一种趋势,配方中能量饵料比例提高和油脂添加增大,此举的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鱼体生长速度,但造成了鱼体免疫力的降低。由于糖类与脂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过量糖则转化为脂肪在肝脏和腹腔的储存。解剖时可见,脂肪肝和肠道周围脂肪沉积充盈腹腔。

3.4饵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饵料中氯化胆碱、Vc、 VE、Vk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糖脂类和蛋白质在肝脏中的代谢和转化。尤其维生素易失效,且不易混匀。

4防治措施

肝胆综合症的病因较复杂,该病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该病,有条件的鱼塘应坚持每年冬春季干塘及时清除过厚的底泥,彻底消灭底泥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毒物。春季放养苗种前用生石灰清塘,调水。

转变不合适宜的高产高效的观念,改变单养模式,减少放养密度,做到水体不超载。

饵料应选择那些销量大、信誉好、配方合理的大公司产品,不投喂库存期长的饵料。合理投喂饵料,夏季应掌握好八分饱原则。

强化增氧措施,7-9月份要整夜开机,保证第二天早上鱼类良好吃食状态。同时遵循少量多次注排水原则,实践证明,水体溶氧充足是稳定水质的有力措施。

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抗病力。在肝胆综合症高发期,饵料中加拌一些Vc、 VE及黄芪多糖,可以增强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与危害。

加强综合管理措施,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毒物鱼体综合症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关注夹腿综合症
毒物——水银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几种鱼体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