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海域石斑鱼延绳钓渔具革新试验

2014-09-21 07:38徐建国苗炳友
河北渔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石斑鱼

徐建国 苗炳友

摘要:根据山东圣海渔业集团公司渔轮赴几内亚比绍海域生产过程中有关石斑鱼延绳钓渔具使用的试验情况,简述了渔场自然环境及目前应用的钓捕石斑鱼效果较好的延绳钓网具主要参数,重点探讨了渔具改进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石斑鱼;渔具改进;几内亚比绍海域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较快,特别是西非延绳钓渔业,也逐渐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非延绳钓渔业主要以石斑鱼为捕捞对象,但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钓获率低,产量不理想的现象。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设计、调整、改进钓具,提高渔获量,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限于种种原因,关于渔具改进技术交流甚少。文章根据圣海渔业集团公司渔轮在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海区的实际生产情况,重点考虑渔场特点,对渔具渔法的改进情况进行了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促进西非远洋渔业发展的目的。

1渔场自然环境概述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海域位于北纬10°~12°20′,西经17°20′以东海区,沿海有四大河流入海,有大量的营养盐类流入,形成良好的渔场。该海域气候炎热、潮湿,沿海地区以季风为主,全年分雨旱两季,每年5-10月份为雨季,11月翌年4月为旱季,四季如夏。

沿海有岛屿60多个,分布在沿海较大的一片水域,西南侧还有一条由礁石、石块、浅滩组成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危险带”水域,拖网不能进入作业,对渔业资源保护有利,但延绳钓可进入作业。从岸边至50 m等深线一带,海底还较平坦,50 m等深线外坡度较大,从150 m等深线外,坡度更大,水深急剧变深。20、30、50 m等深线在北部和中部海域基本上与岸线平行,而在南部海域等深线方向与岸线垂直。北纬11°30′以北,海底比较平坦,底质以泥、沙泥为主,靠近河口地区为软泥、淤泥。北纬10°40′~11°30′中部海域,则以沙底为主。以南海区海底不平,多礁石、硬质沙底。

该海域表层和底层水温分布特点是:近岸水温高于外海,南部水温高于北部,这是由于受几内亚湾暖流和北部加那利寒流的影响所致。这两股水流在该海区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混合区,随着北上暖流势力发展,混合区也随之北移,两股水系的南下、北上移动,也会导致中心渔场偏南偏北的变化。盐度的分布特点是:北部的盐度低于南部海区,南北部河口地区由于受到淡水入海的影响,形成两个明显的低盐水舌,其舌轴流向随入海淡水的多少和南部暖流势力的变化而变化。该海域石斑鱼、鲷科鱼类等底层鱼类较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渔场,硬质沙底和礁石水域,无显著鱼汛期,可常年捕捞。

2渔具设计和使用情况

2011年底圣海渔业集团公司,拟定派出10艘750 kW渔轮首批开赴几内亚比绍海域生产。众所周知,用钓具捕鱼是利用鱼类摄食饵料的行动特征,诱集鱼类食饵,使其在吞食时被鱼钩钓获的一种捕捞作业方式。因此,钓渔具的捕鱼技术关键是:(1)提高饵料对鱼的引诱能力;(2)提高钓钩刺挂渔获的命中率。由此我们根据石斑鱼习性及渔场状况,为提高石斑鱼延绳钓的渔获效果,进行了系列改进。从生产实践中分析,钓具结构合理。经过改进的钓具石斑鱼钓获率提高26.15%,产量增长35.65%,成活率也提高36.91%。2012-2013年连续生产2年获得高产,试验船与对比船相比,总产量增长40.12%,石斑鱼产量增长51.76%,产值增长60.21%,利润增长617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名列同一海区作业的中国船之首。此钓具还被推荐到其所属另七个分公司使用,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3渔具改进情况

3.1增大钓钩尺寸

钓渔具中钓钩尺寸即钩高、钩宽、尖高和尖宽对钓钩的强度、钓捕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原使用的钓钩是用2.8 mm的不锈钢丝制成,钩高35 mm,钩宽15 mm,尖高13 mm,尖宽13 mm,这种尺寸较小的钓钩用于捕捞嘴裂长、生性凶猛、贪食而机灵的石斑鱼不够理想。根据石斑鱼嘴裂长的特点,现采用大尺寸的钓钩,采用4.2 mm的不锈钢制成,钩高、钩宽、尖高和尖宽分别为68 mm、31 mm 、32 mm和25 mm,加强了钓钩的强度。为了达到石斑鱼吞食后容易取出钓钩的目的,使用了倒刺较大的尖钩,鱼吞钩后能明显减轻对鱼体的刺伤,保持活力的时间相应延长,钓获的鱼饲养成活率提高。

3.2增大支线间距

支线间距的确定与捕捞对象的种类、采用的作业型式和操作要求密切相关。鱼群密集,支线间距调小有利;鱼群分散,支线间距调大有利,可加大钓捕面积。石斑鱼个体较大,群体分布相对较稀散,支线间距大些有利,原使用的石斑鱼延绳钓,支线间距为4.45 m,鱼上钩机会少。为了增大作业面积,提高钓获率,增加渔获量,当前使用的石斑鱼延绳钓渔具支线间距调整为7.20 m。

3.3提高钓钩离海底距离

石斑鱼看见钓饵后会斜向上扑向钓饵,而不是平行捕食,这种索食行为要求钓钩离海底高些,以利于捕捞石斑鱼。原石斑鱼延绳钓渔具的钓钩离海底较近,与石斑鱼的摄食姿势不相适应。现通过加长沉子绳,使钓渔具在作业状态下钓钩离地1.10 m左右,这样石斑鱼在远距离就可以发现钓钩上的饵料,且适宜石斑鱼从一定角度向上快速游动摄食的习性,有利于石斑鱼摄食钓饵,提高石斑鱼的钓获率。

3.4改变浮沉力配备状况

原使用的石斑鱼延绳钓渔具,在作业状态下是不能随水流而漂动的,主要原因是沉子(石块)沉力大。现在的渔具所使用的石块从原来的1.20 kg减至0.4 kg,沉子减轻了,钓渔具在作业状态下可随水流漂动。原使用的石斑鱼延绳钓渔具每隔5条支线装一个浮子,这样两浮子之间的干线作业时在水流的冲击和重力作用下,就会在海中呈悬链状态,影响了支线间距和钓钩所处水深的一致性,导致整个钓渔具的钓钩不平整,且位于中间部分的钓钩可能因下垂而着海底,饵料粘上泥土后会导致钓获率下降,不利于钓捕鱼类。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我们根据应力分布情况,在每条支线与干线连接点上装配一个浮子,这样干线就不会在海中呈悬链状态,以使作业时钓渔具干线基本保持水平。即使有的钓钩有鱼,由于浮力的缓冲作用可减少相邻的几条直线的摆动,从而提高石斑鱼的钓获率。

3.5优选钓饵

钓饵在钓渔具捕鱼中起诱惑鱼类捕食钓获的重要作用。因此,钓饵的品质及适用性能是影响钓获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钓饵的诱惑效果是钓渔具捕鱼研究的重大技术课题。石斑鱼在自然环境中,不论死活饵料都摄食,但因其嗅、味觉敏锐,故性虽凶残,但不贪食,而对钓饵比较挑剔。因此,从钓饵诱惑性来说,鲜活饵要比死饵诱钓效果好。幼鱼捕食饵料比较敏捷,成鱼尤其是高龄鱼比较迟钝、凶猛。产卵后较贪食,产卵期间厌食,常栖于洞穴或礁石缝隙中,对钓饵较挑剔。因此,对成鱼及产卵期间的石斑鱼要力求用鲜活适口的钓饵。总之,钓饵需依不同季节、海况、捕捞对象大小和生活阶段不同来选配。为优选钓饵,我们根据石斑鱼的摄食习性,选择了鲜小鱿鱼、活鲜蟹类、鲜虾杂鱼作钓饵进行对比试验后确定最佳钓饵。实践证明:活鲜蟹捕捞效果最佳(钓获率为0.89%)、鲜小鱿鱼次之(钓获率为082%)、鲜虾杂鱼较差(钓获率为0.75%),最后确定用活鲜蟹为石斑鱼延绳钓钓饵。石斑鱼是视觉灵敏而又贪食的肉食性鱼类,在装活饵料时,不要伤害其要害部位,以保持其活力,就是死饵也要尽量使其状似活饵,装饵要钩过饵料的一半,并露出钩尖,且防止其在水流作用下产生旋转,以免影响渔获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斑鱼
青红杂交斑及其父母本生长对比分析
石斑鱼年产量已破20万吨!2023年,你对这条鱼的信心有多大?
巨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物种有效性分析
疫情+年底结账,石斑鱼价格应声下跌,春节前或涨一波
“金虎石斑鱼杂交种家系建立及苗种规模化培育”项目通过现场验收
4种石斑鱼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迫切关注!因流通受阻,9成石斑鱼养殖户正愁卖鱼难,诉求和担心日增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