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所藏两种《四库全书》零帙

2014-09-22 16:08兰旻
图书馆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

兰旻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四库全书》部分散逸于民间。广西在古籍普查过程中,发现有两种《四库全书》零帙。经考证,柳州博物馆藏《糖霜谱》为文津阁散出,广西图书馆藏《文苑英华》零帙为文澜阁散出。

[关键词]四库全书 ; 零帙 ; 糖霜谱 ;文苑英华 ;文津阁 ;文澜阁

[中图分类号] G259.27 [文献标志码]E

《四库全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书成之后,抄成七部,分别藏于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辽宁沈阳故宫文溯阁、江苏镇江文宗阁、杭州孤山文澜阁、江苏扬州大观堂文汇阁中,即所谓的“北四阁”(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和“南三阁”(文宗阁、文澜阁、文汇阁)。”其中文渊阁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图书馆,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三部毁于战火中,文澜阁本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散逸,丁丙、丁申兄弟竭尽全力,收回八千余册,有部分幸存于世,散逸民间,零星见于公私收藏。

在参与全国古籍普查时,广西发现两种四库全书零帙:《文苑英华》残本一册,现藏于广西图书馆;《糖霜谱》十叶,现藏柳州市博物馆,其中《糖霜谱》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对此两种零帙加以考述,作为古籍流传史的一个备案。

1 两种残本之特征

《文苑英华》残本保留四库全书原装帧:包背装,封面用绢面。书中前有乾隆“古稀天子之宝”印,后有“乾隆御览之宝”印,以浅黄,质地细腻匀净的太史连纸红格抄写,匡高20.8厘米,广14厘米,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卷前副叶有“详校官编修臣邵晋涵”黄色题签,封底首行书:“总校官编修臣吴裕德”,有挖改痕迹,次行低三格书“检讨臣徐鉴”,第三行书“校对生员臣何天衢”字样。抄写字迹工整精美,红格黑字,古雅清俊。

《糖霜谱》以细腻洁白、质地柔韧的开化榜纸红格抄写,匡高21.8厘米,广15.5厘米,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有提要一篇,正文一至七篇。钤有“文津阁宝”、“太上皇帝之宝”、“避暑山庄”等印,《糖霜谱提要》后第一行写“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第二行写“总校官臣陆费”,封底首行书“总校官候补知府臣叶佩荪”、次行写“校对官编修臣方煒”、第三行低一格写“誊录监生臣袁文揆”字样。

2 两种残本版本之确认

上述两种残本的各种特征, 符合清乾隆间馆臣编纂的《四库全书》特征, 应当是四库全书流失在外的残本。

2.1详校官、总校官、校对人员

以详校官、总校官及校对人员判断,广西藏两种书符合《四库全书》的特征

两种残本卷前卷末的详校官、总校官及校对人员均是四库馆中人,多见诸《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及《四库全书总目》卷首所载任事诸臣衔名[1]。

2.1.1《文苑英华》残本所录人员

《文苑英华》残本卷前卷末所录邵晋涵、吴裕德、何天衢等人员名单,可以从《纂修四库全书章程》中查到。如:

四九《办理四库全书处奏遵旨酌议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摺》:“又查有进士余集、邵晋涵、周永年,举人戴震、杨昌霖,于古书原委亦能多识,应请旨行文调取来京,在分校上行走,更足资集思广益之用。”[1]77

三九九《军机大臣奏查明总裁程景伊等错误次数请交部察议片》:“纂修余集,覆校徐立纲、汪学金,分校杨寿楠、萧九成、裴谦、王福清、王家宾、吴裕德、吴省兰、金学诗名下错误俱各止一次.”[1]631

一一八七《质郡王永瑢等奏请钦赐三分书校对贡生陈煦等举人并淮予会试摺》:“乾隆四十九年,臣等因校对需人,奏请于生监中拣选文理明通者二十四人……臣等谨遵原奏,仰恳皇上天恩,将贡生陈煦……何天衢……等二十二名,钦赐举人。”[1]1987

2.1.2 《糖霜谱》所录人员

《糖霜谱》十叶,其卷前卷末所记录的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叶佩荪、方炜等人员名单,可在《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中查到。如:

六七 《谕著照节赏年赏例赏给纪昀陆锡熊各一分》:“四库全书处总纂官 翰林院编修纪昀、军机处郎中陆锡熊,着照懋勤殿翰林节赏年赏之例,各赏给一分。钦此。”[1]109

一○○《谕内阁纪昀陆锡熊校书勤勉著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 》:“办理四库全书处将《永乐大典》内检出各书,陆续进呈。朕亲加披阅,间予题评,见其考订分排,具有条理,而撰述提要,粲然可观,则成于纪昀、陆锡熊之手。”[1]145

二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查明黔省鲜有书籍可供採择摺》:“臣复加遍查无异,理合会同学臣孙士毅恭摺覆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1]3

四九《办理四库全书处奏遵旨酌议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摺》:“应令武英殿提调.翰林陆费墀董司其成。”[1]76

一○四二《军机大臣和珅等奏查核四库馆暨三通馆错误记过各员交部察议片》:“查有总校叶佩荪记过二百八十一次。”[1]1792、1793

一○五五《军机大臣奏秋季所造第四分全书错误记过次数请将总校等官交部议处片》:“方炜、严福、郭晋、柴模各记过四次”。[1]1813

2.2纸张、板框、用印

根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记录,七阁四库全书用印、用纸、行款情况各具特点,这为后人进行版本判断提供了依据。两种残本在用印、用纸、板框、装帧等方面,均符合清乾隆间馆臣编纂的四库全书的特征。

2.2.1用印

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一五一八条《四阁全书及续三分全书用宝情形单》:

“文渊阁:前页本阁宝,后页乾隆御览之宝。文源阁:前页本阁宝,后页圆明园宝。前页古希天子,后页信天主人。文津阁:前页本阁宝,后页避暑山庄。文溯阁:前页本阁宝,后页乾隆御览之宝。续三分:前页古希天子之宝,后页乾隆御览之宝。”[1]2386-2387

由此可知,文源阁《四库全书》首页钤盖“文源阁宝”和“古希天子”印,末页钤盖“圆明园宝”和“信天主人”印;文津阁《四库全书》首页钤盖“文津阁宝”,末页钤盖“避暑山庄”和“太上皇帝之宝”;文溯阁《四库全书》每册首叶钤盖“文溯阁宝”,末页钤盖“乾隆御览之宝”。其后抄成的江浙三阁《四库全书》,均于每册书首页钤盖“古希天子之宝”,末页钤盖“乾隆御览之宝”。”

2.2.2用纸、板框、装帧

第九○八条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酌定僱觅书手缮写全书章程摺》:“‘现办四库全书,俱用金线榜纸,若添写三分,仍照前项纸色,恐致牵混,且恭绎谕旨,此书分贮各处,许多士编摩誊录,在于广布流传,与天府珍藏,稍有不同,拟用坚白太史连纸刷印红格,分给缮写,以示区别。”“乾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奉旨:依议。钦此。”[1]1616、1617

第九五五条 《户部为再行酌定续办四库全书事致稽查房移会》:“伏查原奏写书格纸,改用坚白太史连,系欲与先办四分显有分别,以免牵混。今由户部取到太史连纸样,质地尚属坚致,惟尺幅较小,臣等按将板心略为收入,将来四面裁齐,装钉成书,较之先办之四分,其高矮阔狭所差不过七八分,似亦不甚悬殊。【真按:四库全书之用纸.】谨将原用式样及拟改式样分别黏签,恭候钦定。以上各条,臣等公同悉心筹酌,理合缮摺具奏,伏候皇上训示施行。谨奏。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奏(奉)旨:依议。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三日抄出到部。”[1]1705

根据上述及相关史料可知,七部四库全书行款比较相近,均为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心上书“钦定四库全书”。七部四库全书虽均以红格抄写,但北四阁和南三阁用纸有所不同。北四阁用开化榜纸, 南三阁用坚致的太史连纸。另外北四阁开本略大, 南三阁开本相对较小。

据以上的情况用以判定广西上述两种零帙:以纸张和开本来看,广西图书馆所藏《文苑英华》残本符合南三阁本的特色。据浙江图书馆现存的文澜阁本,文澜阁本板框为:高20.8 厘米, 宽14 .0 厘米(童正伦的论文《文澜阁<四库全书>原本散见与鉴别》提供的板框是高20.7,宽13.9,测量差异在可理解的误差范围内),广西图书馆藏《文苑英华》残本跟浙江图书馆现存的文澜阁本的板框一致。南三阁本在北京统一抄成之后,由北京运到浙江、江苏,装帧由各地自己负责。南三阁本,仅封面有差异 。文汇阁本集部用“耦合色绢”,封面书名外框与“钦定四库全书”字用印刷。而文澜阁本封面集部用褐色绢,封面纯是手抄[2]。广西图书馆藏《文苑英华》封面为包背装、褐色绢、手抄。故广西图书馆藏《文苑英华》残本根据用纸、装帧、行款、用印的情况等,综合判定,是由文澜阁中散出的。

同样,根据柳州市博物馆所藏的《糖霜谱》十叶的板框和用印情况,亦可明确判断该书是原藏承德避暑山庄、现存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本散出的本子。

3 两种残本之价值

《四库总目提要》:“宋王灼撰,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人。绍兴中尝为幕官。是编凡分七篇。惟首篇题原委第一,叙唐大历中邹和尚始创糖霜之事。自第二篇以下,则皆无标题。今以其文考之,第二篇言以蔗为糖始末,言蔗浆始见楚词,而蔗饧始见《三国志》。第三篇言种蔗。第四篇言造糖之器。第五篇言结霜之法。第六篇言糖霜或结或不结,似有运命,因及于宣和中供御诸事。第七篇则糖霜之性味及制食诸法也。”[3]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蔗糖制糖工艺、制糖业历史源流的专著,是研究宋以前蔗糖制作史、农业发展史、经济发展史、科技发展史时所必须涉猎的重要资料。《糖霜谱》宋本在国内已不可见。据李孝中、侯柯芳辑注《王灼集·辑注说明》:“《糖霜谱》,一名《颐堂先生糖霜谱》,一卷。目前国内可见的本子有:《楝亭藏书》本、《美术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五种。各本文字没有差异。书中认为《美术丛书本》是源自宋本。该书成于2005年,其所指《四库全书》本当是文渊阁本。”[4]台湾商务印书馆于中华民国75年(198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糖霜谱》,其后研究者所采用的大多是文渊阁的影印本或电子版。《四库全书》所据底本已不可考。柳州图书馆藏文津阁本可以用以作为校对和参考,并推测所据底本的原来面目。

浙江图书馆藏文澜阁本在光绪时做了改装,绢面全部换成四色纸面,做了切边,开本较原本短了四毫米,不复保存原书的装帧[2]。而广西图书馆藏本很好的保存了原书装帧,保留了文津阁本藏书的原貌,有其特殊的历史文物价值。

【参考文献】

[1]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 童正伦.文澜阁《四库全书》原本散见与鉴别[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2(4):63——65.

[3]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3:990.

[4]李孝中、侯柯芳.王灼集[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即四川古籍出版社),2005:辑注说明 .

[作者简介] 兰 旻(1982-),女,馆员,硕士研究生,广西图书馆,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保护。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在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抗战时期围绕《四库全书》阁书的文化掠夺战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史部研究
乾隆时期官方学界对王夫之的认识
文溯阁建造缘起及特色述略
周永年“儒藏说”提出时间考兼论其对《四库全书》纂修之影响
藏书楼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
读过《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