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14-09-22 03:34车晓翠张春燕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车晓翠, 赵 玲, 张春燕

(1. 吉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春 130118; 2. 吉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长春 130118)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车晓翠1, 赵 玲2, 张春燕1

(1. 吉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春 130118; 2. 吉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长春 130118)

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完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及改进教学过程,是实现本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吉林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建设现状及课程体系设置为基础,探索符合农业院校特征的本课程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教学途径, 在理论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实验课程、课外实践、野外教学实习三者的有机结合,采用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式推进课程建设,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 教学创新; 模式构建

0 引 言

《城市规划原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现更名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以下简称城乡规划)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较广、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同时,本课程对后续的诸如城市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村镇规划等课程的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鉴于此,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本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就成为国内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邓云叶等针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特点,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王洪海等就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创造互动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意见[2];袁青等从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正确分析授课对象、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张亚丽等针对非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城市规划原理》的现状和问题,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案例挑选的要求和实施步骤[4];洪亘伟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要求,对实践教学结构、内容及手段进行优化研究,介绍了板块式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模拟式教学等多种实践教学手段[5];何东进等在分析当前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专业交流平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评估体系等5个方面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6];邹家红等提出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应以教育改革、地理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在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基础课以及拓展选修课教育的基础上来优化课程体系以及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7];邓琳等从师资结构创新、教材编写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系创新等角度提出了建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途径[8]。可见,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与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农业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开展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工作提供了方法借鉴。

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吉林农业大学一个年轻的专业,办学不足十年,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定尚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应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也逐步向具有“良好科学素养与发展潜力”的创新人才的方向调整。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基于学科发展现状及学校定位,探索符合农业院校学科特点、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模式、措施与方法,从而完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及改进教学过程。

1 理论教学体系重构

1.1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吉林农业大学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结合学校的农林特色,依托本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优势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合了园艺、农学等学校特色专业中的相关内容。考虑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的承接性和连贯性,增加学生对专业及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在课程体系上,学习本课程之前,安排学生学习土壤学、国土资源与评价、地质地貌学等有关农林规划的相关课程,在本课程之后,专业课程体系还将让学生继续学习生态环境规划、村镇规划等课程。

本课程理论课程体系由城市与城市化概述—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环境与条件分析—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等几大模块构成。在具体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农业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如在“城市化”的定义讲解中,不仅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而是结合地域景观特征解释为城市化还包括城市地域景观由城市向农村地域逐步推进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从感观上理解城市化这个重要的概念。

1.2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吉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教材内容信息量大且知识面广[9],而理论课程仅为48学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成为授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有必要以专业培养目标及已有的专业知识背景为导向,重新构建教材的知识体系,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1篇的“城市与城市规划”作为学科的基础理论的支撑予以重点介绍,其中城市与城市化概念、城市化发展阶段与类型、近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如空想社会主义、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市理论等重点讲解,并结合实际介绍长春市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动力、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等内容。第2篇结合已有的经济地理学知识背景,从要素条件分析角度重点介绍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详细讲解区域环境、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等条件的分析方法,并结合长春市作为案例分析。第3篇着重介绍城市规划的类型,从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重点讲解各种规划所属的规划层次,结合专业知识体系,重点介绍城市总体规划,讲授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确定方法及要点,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制定等,并结合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案例分析。第4篇城市专项规划考虑到后续课程有市政工程设施规划故省略,第5篇对城市开发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进行了简单介绍(见表1)。

表1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的比较

2 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要求与实习或社会实践相结合以获得最佳效果。目前,农业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实践教学尚显重视不足,仅仅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完成,未能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也未能体现农业院校的特点。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吉林农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在借鉴国内有关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及学校特点,着重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将实践教学设计为实验课程、课外实践、野外教学实习3个系列,设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院的独立实验室、城市规划模型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完善,从而实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见表2)。

表2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2.1实验课程

独立城市规划实验室及模型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设施,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依托于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城市规划实验室,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内容,将实验课程划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性实验主要是对城市规划的原理性问题如CAD的应用、图形处理等。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包括区位分析、城市用地评价与定级及城市总体布局方案制定等。

2.2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是实验教学和野外教学实习的有效补充。主要的作法是教师针对于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有兴趣,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建立专题研究小组,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素材,并要求学生定期将研究成果以报告或PPT的形式呈交,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自己相关科研活动介绍给学生,供学生实践。

2.3野外教学实习

野外教学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主要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是由指导教师联系当地规划院进行参观,了解当地最新的规划成果,并请当地规划专家做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部分是在大学四年级综合实习期间,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条件,利用两周的时间参观学习吉林省及周边地区城市建设情况,并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以专题小组的形式设计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撰写规划文本、说明书及绘制规划图。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理论讲解为主,同时配合实例评析、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探究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地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由于其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点难点容易遗忘,易造成学生听课疲劳等问题,影响预期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制作采用精简文字与精美图片相结合进行讲解,同时,重点部分采用板书形式使得授课内容条理清晰,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城市建设案例的精彩短片,如长春市城市规划展览、广州市概念规划、沈阳都市区规划、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等;并根据具体科研项目介绍一些相关规划,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多种授课方式灵活运用

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授课方式。在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城市规划影响要素及城市总体规划以讲授为主,在城市用地评价、城市性质确定、城市总体方案制定在讲授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专题讨论,提出优化方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结 论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措施与方法等方面逐步探索符合本校学科特点、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模式,从而完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及改进教学过程。

[1]邓云叶,童成丰,杨贤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35):17765-17766,17770.

[2]王洪海,王立君,王亚斌.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 建筑教育, 2011(6):175-176.

[3]袁青,冷红. 城市规划原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强省”实践-高教科研, 2008:439-440.

[4]张亚丽,曲良学,孟庆香,等. 案例分析法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 2009,15(1):171-172.

[5]洪亘伟.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 高等建设教育, 2008,17(5):110-113.

[6]何东进,刘爱琴,吴承祯,等. 农林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3(2):81-85.

[7]邹家红,袁开国,刘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8(1):10-13.

[8]邓琳,王纯岩,乔雪.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28(3):132-133.

[9]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 4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Teachinginnovativemodelofurbanplanningprinciplescourse

CHEXiaocui1,ZHAOLing2,ZHANGChunyan1

(1.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This is an effectual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course by exploring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model, perfecting the course teach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a teaching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sponsoring positioning and goal for major training,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Jilin University, the article explored the teaching approach for suit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agriculture university, such a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system, optimiza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means. Accordingly,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can be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a method instruc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course.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teaching innovative models; model construction

2014-08-25。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H13182); 吉林农业大学校级重点教改项目(2013xjzd014)。

车晓翠(1979-),女,内蒙古赤峰人,吉林农业大学讲师,博士。

1673-5862(2014)04-0573-04

G642

: A

10.3969/ j.issn.1673-5862.2014.04.026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