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命运的转变

2014-09-22 10:13赵楚
领导文萃 2014年18期
关键词:卫青霍去病武帝

赵楚

大历史风云中的三个将军

假如要普通中国读者说出汉匈漫长战争史上三个最著名的将军,一般人都会选李广、卫青和霍去病。这三位名将的声名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最显赫的,但他们的命运在从和平到战争的大转变中却天差地别。李广“难封”,在崇尚军功的秦汉时代,他一生经历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服役40余年,他自己说,经历了70余次与匈奴的战斗,最后却始终不能得到封侯的爵位,郁郁自裁;卫青是汉武帝时代大规模战役的统帅,获得国家最高军职;而马踏匈奴的霍去病则少年得志,虽早逝却也风光无限。

李广最有名的事迹是飞箭射石虎的故事,此事难以考据。在他担任八百石的禁卫军军职时,去开国不远的文帝曾夸奖他说:“很遗憾,你真是生错了时代啊。如果你生在高祖打天下的时代,凭你的英勇和武功,获取万户侯的地位真是一点没问题。”在他担任边地军政合一的太守职务时,匈奴人也为他的威名所震慑,每当匈奴来袭,他总是身先士卒,率先投入第一线的搏杀。

与李广相比,卫、霍的出身则低太多。卫青是西汉开国功臣平阳侯曹参后代的家臣与侯的小妾私通所生。他冒用了母亲的卫姓,在其父郑季家里,其他同父兄弟们完全不把他当家人,而是当仆人对待。他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在平阳侯家里做歌姬,偶然的,这位歌姬姐姐被来侯爵家里玩的汉武帝看中,然后一路由贵妃升为皇后,卫青因此也从侯爵家的骑马仆从升到皇帝亲随卫兵的行列。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是卫青另一个同母异父姐姐与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县吏私通的孩子,他的成长比舅父卫青远为顺利,此时卫家已因卫子夫的高升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地位,因此他很小就能被选入随侍皇帝的禁卫军服役。

卫青因为在汉匈战争中的功勋长期拥有西汉最高军职——大将军,而霍去病在17岁(公元前121年)开始追随舅父的大军参与汉匈战争。在元狩二年春夏两次远程突击的大兵团骑兵作战中,霍去病率领独立分队对匈奴国家的右翼战略支撑点河西地区进行了迅猛突击,特别是在夏季战役中,他击破匈奴在祁连山的主力,取得了决定性战果。随后,匈奴内部出现了分化,汉朝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他在23岁英年早逝前,已经被封为仅次于大将军的骠骑将军职位,在政治上与其舅父一样,享受三公待遇,即国家体制中皇帝以下最高的政治地位。

将军们的好运与败运

李广与卫、霍的生平沉浮对比太强烈,以至于武帝把这一戏剧性的反差归结为李广“数奇”,即命不好,特别倒霉。后世也有很多人接受了这个解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成了常用的感喟岁月流逝,事业不成的成语。问题是,这种感慨忽略了两件事:其一,李广平生的军事机会是很多的,不说文景时代边界的守备作战,从拉开汉匈战争序幕的马邑之谋开始,李广屡次担任独立的战役部队指挥官,但他或者在卫、霍取得丰盛战果的时候全军覆没,或者因为迷失道路而不能率军及时参与战役计划。其二,卫、霍取得的战果本身是惊人的,而在当世人眼中,卫、霍的武将名声和形象无疑比不上李广。所以,命数的解释是一个虚妄的安慰。

稍微细致比较一下李广与卫、霍的统军与治军及作战风格,人们可以看到,卫、霍在战斗中也是身先士卒的,除了霍去病有不体恤士兵的名声,卫青本人对于其所属军官的照顾是很周到的。李广与卫、霍真正值得讨论的差异在战绩。没有取得决定性战果是造成李广悲剧命运的主因。武帝即位时,左右朝野已经普遍称赞李广的将才,因此武帝征召他为皇家禁卫军的统领——未央宫卫尉,也就是说,他很可能担任卫青的上司。当时曾有人比较他与另一位同时代的平级将领程不识的统帅风格。后者率军野营时总是一丝不苟构筑营地,安排夜间巡逻和步哨,但李广只是派出侦察人员,不从事这些军营的日常构筑和安排。他是一个沉默严肃的人,他为人的乐趣是无事时在地面划定地图和进行战斗推演。与朝野上下一样,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非常自信,对于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变化却不甚注意。

霍去病曾被武帝问及为什么不熟读古代的兵书,他回答说:“战争的形态变了,应该随机应变,不必拘泥于古代的兵书。”这句话在考证霍去病军事履历时特别值得注意。因为,与此前中原的诸侯战争不同,汉匈战争是对外用兵,而且骑兵的革命已经到来,古典军事教育所教导的那些教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霍去病的回答可以代表卫、霍这一代军人对于时代的认识。运用骑兵的优越运动能力,过去战争所聚焦的会战已经被数千里范围内的战略机动作战所代替,过去的战略变成了战术,这些正面或侧面的攻防战略,也许就是李广每日默默操习的东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作战。卫、霍都有远程突击的战例,而李广在决定性会战中的迷路可以表示两代人在这种新战略观念与能力上的差别。简言之,作战和指挥能力上的差别是造成李广与卫、霍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

决定命运的无上砝码

作为武帝之前的西汉战略家晁错在规划汉匈战争时把选将列为第一优先。公元前119年,汉匈漠北会战中李广被统帅卫青剥夺攻击部队指挥权,不少人根据此事作出论断:因为卫、霍是皇帝外戚,所以李广的失败是这种政治劣势而造成。问题是,纵观李广参与的历次较大战役,他经常是独立作战的指挥者,而且其部队也是与卫、霍毫无差别的主力骑兵部队,说他在兵力或任务上受到歧视是没有根据的。但这种说法的确包含一个时代性的转变,此点鲜少为人注意,由于中原国家内部皇权的确立,汉武帝时代为将之道观念,的确孕育着根本变化。

无论李广和卫、霍时代,即使在武帝晚期对西域的战争中,李广利这样出身外戚,即皇后一族的军人也受到更多任用。在这种裙带选将的背后,人们应注意到,这仍然是汉初开国军功勋贵与皇权矛盾的延续。正如汉初的情形,皇帝在树立绝对皇权和大一统帝国的政略中,皇家掌军很自然发展为联合后族的力量,只是在吕后和诸吕的命运中,卫、霍之辈深刻意识到外戚对军权的分享是必须以支持皇权为前提。卫青与他之前那些获得高位的外戚行为上根本不同的是,他素有“柔和媚上”的污名,他从不培植自己的幕府势力,政治上极为低调,在他姐姐的皇后地位动摇后,他甚至拿出皇帝奖励他战功的奖金去孝敬皇帝的新宠。而这种政治觉悟也可以部分解释霍去病在军营中的跋扈,这都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态。他们意识到,新的普遍皇权时代已经来临,汉高祖宣示的“共定天下”的上层政治分享模式已经完结。

这种在政治上向绝对皇权的臣服姿态才是卫、霍受到武帝特别信任的根本原因。对于将军们的事业而言,追随皇帝去建功立业和分享光荣是不能设想了,而以皇帝之命、率皇帝之兵,去为帝国和皇帝增添光荣,建立事业,这才是新时代将道的核心要素,也是决定将军们命运的要素。以此言之,李广这样世代靠军事能力去博取万户侯——即特权军事勋贵地位——的思想本身就已经落后于时代,武帝任用卫、霍等外戚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新时代已经不允许再出现汉初军功贵族阶层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卫青霍去病武帝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霍去病被摸得锃亮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
西汉抗击匈奴的青年统帅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