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途径

2014-09-22 17:56侯天顺党进谦杨秀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途径大学生

侯天顺+党进谦+杨秀娟

摘要:从主观能动性的内涵出发,系统阐述了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途径: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关爱特殊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能动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9-0073-03

基金项目:陕西省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201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优质课程建设重点项目“‘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优质课程建设”(2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实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但与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比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专业设置还不够合理,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还不够先进,缺乏原始创新等。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最近五年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动向:大学去行政化,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推出,全球公选校长,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有效衔接的讨论,高考制度改革,大学生创业问题,大学语文教育的存废等。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改革,但是仍然感到步履维艰。

目前,高校中每年申报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但是绝大多数改革研究都是基于两种理想状态:教师全心全意地教课,学生全心全意地学习。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教学,在教学及班主任带班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导致多门课程挂科,严重影响正常毕业。笔者每遇此事,常感锥心之痛。暂且不论教师教学问题,下面谈谈主观能动性的内涵,分析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原因,探索提高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希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助益。

一、主观能动性的内涵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赋存于人的大脑中,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是意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时刻在支配与控制人们的行为,从而引起物质世界的变化,这种能力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毛主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1]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动物不具有主观能动性。河狸筑坝,老鼠打洞,蜜蜂采蜜等,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活动。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能够思考,能够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而动物仍然处于低级阶段。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3)人类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2]。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能机械分割。个人的一生相对于人类历史长河而言,是极其短暂的,唯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达到最良好的状态。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与规律都潜藏在其内部,不可能主动呈现,更不可能主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所以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都需要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缺失的原因

笔者刚进入教师角色那会儿,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凡事都想一鼓作气,干出一点成果出来。但是几年下来,却感到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平时上课期间,很多学生迟到、早退,上课说话;抄袭作业、课程设计;个别学生从来不来上课,通知5-6次,丝毫不见效果;个别学生挂科6-7门,两年谈话10余次,仍然是混日子……身为教师,笔者常常反思这些问题,也常与其他院系教师交流。自知人微言轻,但仍苦苦求索。

(一)社会大环境急功近利

改革开放以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的产物。但是经济建设随之也带来了很多社会负面问题,人们过度逐利,导致社会不良思潮泛滥。社会发展从来没有离开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当前市场化经济所诱发的人们道德败坏只是一个方面,中国几千年以来所积习的一些糟粕文化可能是导致人们追名逐利的深层次原因。显文化和潜文化并行不悖地构成中国文化。当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时,潜文化难登大雅之堂;当政治腐败时,潜文化就会浮出水面而登堂入室,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仁、义、礼、智、信”,“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等显文化过于高深,难以在老百姓中完全取代潜文化,所以实用主义的潜文化一直在民间受到极大的吹捧。也难怪,毕竟绝大多数人位于庙堂之下,要为“衣蔽体,食果腹”而奔忙。

厚黑文化、痞子文化、犬儒文化、游民文化、拜金主义和拜权主义文化、市侩主义文化等潜文化从来没有完全离开我们的身体,即使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不能否认,国人官本位思想是极其浓厚的,即使在象牙塔中的知识分子也难免俗套,学而优则仕本质上都属于实用主义。大学生毕竟生活在社会之中,如此一个大染缸,又有几人能敌。偶尔一两个,只会被当作刺儿头处理,成为现行体制的牺牲品。

(二)家庭教育缺失

大学生一般都在18-25岁,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已经完全脱离父母监护。然而,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本质区别,大学教育强调自觉学习,自我学习,没有人监督。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很差,一旦没有人监督,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中小学时期能够经常见到父母,父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鼓励、监督子女完成学业。上大学后,两者不能见面,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反而不能适应环境了,缺乏家庭教育,慢慢就丧失了学习动力。

(三)学校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各大高校都设置了教学运行体系与质量监督标准,但是99%都是针对教师而设置的。即使有针对学生的,那也是形同虚设,处于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管的过严,学生自杀等事故层出不穷;不管,整个学校教学体系就是摆样子。针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舞弊都明明有教务条例,但是试问哪位教师、哪所高校敢不打折扣地执行?以何种方式管?管到何种程度?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

(四)求学目的与教育初衷相悖

高校通过理论课教学与少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谋生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真正精髓。但是,社会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就立即能够参与社会生产,绝大部分学生也都是抱着找工作的心态求学的,所以就出现了求学目的与教育初衷相悖,学生无心求学的状况。凡事抱着有用就学,无用则弃,殊不知大自然万事万物本相生相克,本无学科专业之划分。只是自然界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如果不分类,则难以说明白,实属无奈之举。

三、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途径

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民族多,周边环境很复杂,要真正实现富国强民,本质上还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所以培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建设的洪流中去,是至关重要的。

endprint

(一)树立远大理想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活着如果没有理想,整天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精力非常旺盛,接受各种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是阅历尚浅,个人价值观不成熟,社会责任感不强,往往胡说的多,深思的少;空想的多,实干的少。大学生课外时间多,但是大多数学生把大量时光浪费在泡网吧、逛街、打牌下棋、闲聊睡觉之中。等到走上工作岗位,一问三不知。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还是处于谋生教育阶段,这是社会发展大背景决定的。高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课,但是仅凭一门课程,指望叫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如何在日常教育中,时刻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教授土力学、基础工程,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结合一些工程事故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一些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感觉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另外,在课堂讲授中,经常介绍岩土工程名人事迹,鼓励学生们学习先人们刻苦学习、精于钻研、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但是笔者仍然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如果所有教师都是这样,让学生时刻深深感到求学的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可能混日子的学生会大为减少。

(二)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由此可见,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力源泉在于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所以一个人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须要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否则只能是应付差事。在物质贫乏的时代,不少大学生有很多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西南联大时期国家还是涌现了一批学术大师。而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下降了。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言道,科学和哲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一是对自然界的惊异而产生的好奇心,二是有思考这些好奇心的闲暇时间,三是有不受束缚的思想自由。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是要学生产生好奇心。然而各个学科差异性很大,加之教师本身水平的限制,这确实是当前教育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笔者无意间看到了李广信老师的岩坛漫话[3],里面讲述的岩土哲学、趣味土力学、说三道四谈规范、案例趣谈等内容,引发了笔者对岩土、对人生深入的思考。万物生发于土,又归藏于土,个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与岩土世界中是何等的渺小。这也为笔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了最好的一课。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时代,知识的创新、存储、获取、传播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在这样一个时代,企图通过高等教育谋取职业而不再学习先进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时代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1994年,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要求人们在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时期都要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不等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而已。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注意知识更新。

但是知识创新速度、信息传播速度过快以后,也引发另外一些问题。大学生毕竟年少,阅历浅薄,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知识,无所适从。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方面的事情关注较多,那方面的事情必然无暇顾及。所以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会学[4]。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下及时复习、抓住重点、理清思路。笔者从教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看小说,大把时间白白流失了。少数学生虽然上课很认真,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说明学习过程中没有抓住重点。社会很浮躁,各种不良思潮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必须及时清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鼓励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一旦到了艰苦环境中就感到束手无策。社会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物质世界无论多么丰富,人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作风还是不能丢。否则,个人很难立足于社会,国家很难实现真正富强。笔者在带学生野外实习、做实验、干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害怕吃苦,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另外,还有一些人数据整理过程中,明明有问题,不想再去野外搞调研,不愿下实验室再去补做实验。这些都是很可怕的。搞岩土工程就像医生给患者治病,来不得半点虚假,轻者害的国家劳民伤财,重者出现工程事故,等同于谋财害命。

(五)关爱特殊学生

大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地域、年龄、家庭、收入、教育背景、人生阅历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差别很大。笔者如果不是从事班主任工作,很难相信高校竟然存在如此多的特殊学生。有的住在深山老林,靠种地为生,父亲还是孤儿;有的来自西部贫困家庭,学习基础极差;有的家里有四个姊妹都在上学,自己还患过肺结核;有的父母常年吵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育;个别人的父母还出了车祸丧生。这些都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事实,家里的约谈记录厚达百页,绝非杜撰之词。对于特殊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我国教育家夏丏尊言道:“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习好的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特殊学生更需要特殊关爱。教师更应亲近他们,鼓励他们,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使其幸福成长。

四、结论

1.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

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与动物的本能存在根本性区别。唯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状态。

2.从社会大环境急功近利、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求学目的与教育初衷相悖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3.大学生是祖国建设与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途径: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关爱特殊学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2]王文鹏,李艳文.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5).

[3]李广信.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4]刘凌波.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途径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