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创新

2014-09-22 18:58周彩虹周浩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周彩虹+周浩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中国梦背景下,必然要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创新工作媒介和教育体验环境,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进而实践“育人梦”,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中国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9-0084-02

每一个人都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所谓“中国梦”就是指要实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以来的伟大复兴,它凝聚了中国世世代代人的深切期望,符合中国民族的整体发展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1],而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南。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大学生当之无愧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也必然肩负起伟大的“育才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在实现中国梦这一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必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创新辅导员工作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题中之意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梦”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必然,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思考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教育学生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梦的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同时更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梦与他们息息相关,使他们坚定梦想、努力圆梦。为此,辅导员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历史责任,这必然要求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勇担教育责任。

二、提高辅导员工作素质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高校辅导员首先承担着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自己的梦、教育的梦必然与中国梦的实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圆自己的梦,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圆“育才梦”,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共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开展好中国梦教育,辅导员首先要加强理论素养,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2],要全面理解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其次,辅导员要加强道德修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认真刻苦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课题、融入文章,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3]。最后,辅导员要加强能力培养,一方面要深入思考,将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任务融入复杂的日常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国梦的凝聚作用和精神力量,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工作内容,用“中国梦”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我们的祖国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落后挨打,到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自力更生,再到今天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的大步提升,中国梦的提出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当代大学生理想坚定,思想主流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常把“迷茫”作为自己的一个口头禅,他们对学习迷茫、对社会道德迷茫,甚至不乏对理想信念迷茫,这种迷茫的产生是青年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思想矛盾与震荡的必然反映,但同时也反映出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仿佛脱离了生活本身,成为超越生活大而空的价值目标,显得苍白无力。中国梦的提出让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了新的着力点,它根植于历史和现实,是对中国现实的、客观的社会发展的科学预测和反映,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生动性。中国梦的实现成为广大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感召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引导他们在客观认识和合理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正确认知自我,明确科学的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个人的成长成才,才能最终促成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二)创新工作方法,用“中国梦”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4]。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结合起来,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既体现个人价值,又实现社会价值。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必然是漫长的,艰巨的,曲折的。引导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倾听大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了解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仍秉承着“分、分、分,学生的小命根儿”的观念,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智商高、情商低,处理不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更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也有一些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一些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读书无用,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混文凭,搞关系,不能客观评估自身能力,希望早日进入社会“发大财”。引导大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才道路就是要指导大学生处理好修身、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正确认知学历、能力和人格品质在其自身成长的道路上的重要性。因此,辅导员工作应由单一育人方式向复合育人方式转化,由教育型向示范型转化,由师长型向良师益友型转化,由说教型向示范型转化[5],创造条件和情境激发大学生自身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使大学生既能独立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学业任务,又能够根植于社会发展需要来思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种梦想和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注重精神层次的指引,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或是求学道路。

(三)创新工作媒介,用“中国梦”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

“中国梦”凝结了整个社会的愿望,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大学生了解中国梦、认知中国梦不仅仅在课堂上、在校园中,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传媒。在这个自媒体时代,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网络互动平台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观点、交换思想、传播理念的主要途径。随着学生生活交流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说教和一味的纪律规范已经不足以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张扬个性而又矛盾盲从,此时的辅导员再不能停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消防员”角色,而是要主动出击,不仅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效度,更要建立微信、微博,网络主页等多元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敏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变“堵、教、管”,为“导、引、共情”,促使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受众性广等特点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民主和自由。一方面辅导员要身正为范,在自己的网络阵地上宣传主流价值观念,真实展现自己的坚定梦想和信念,恪守职业道德的日常工作状态,做到言传身教,这种情景式交流有利于大学生尊重并理解辅导员工作,产生情感共鸣,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要关注并及时解决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疏导大学生容易产生的不良情绪,让大学生意识到必须规范自己行为,克服各种困难,抵制外界诱惑,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四)创新教育体验环境,用“中国梦”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梦的提出是国家强盛的需要,民族振兴的需要,更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们从事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进行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6]。实现中国梦一方面作为需要和责任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全社会资源整合、科学发展的奋斗过程更给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辅导员工作就是要抓住这一契机,创新教育教学环境。良好的教育体验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沉入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生存时空去经历、去感悟,有利于诱发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机制[7],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青春梦想。梦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科学梦想的形成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教育不仅仅在校园中,更要引领学生进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走入社区、走进工厂,亲身体验社会发展现状,思考个人价值,在交往和实践中增长劳动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大学生群体不断体现出新的特点,辅导员工作也因此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梦的提出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才能较好地践行“育才梦”,最终汇聚成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的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2-12-06.

[2]王树荫,温静.中国梦的由来、意义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3]杜玉波.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03-26.

[4]习近平.在第二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8.

[5]李永健.论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5、514.

[7]柯羽.回归生活世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2,(7).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