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沙漠也不忘铺围巾

2014-09-22 09:49羲水
当代青年·我赢 2014年8期
关键词:虹影姨夫贫民窟

羲水

她出生在重庆长江南岸的贫民窟,饥饿和苦难是她最深刻的记忆。

多年后,她想写一本书,想用这本书告诉女儿她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她回忆道,小时候他们一家人住在南岸的山坡上,这里拥挤着简易小板房和石棉瓦棚子,所有的屋子看起来都是“朽烂发黑”。贫民窟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好像全世界的臭味都集中在这里。她家的正房只有十平方米,一间阁楼也不到十平方米,竟挤下了一家八口人,而她是最后一个孩子。这里的人形形色色、身份复杂,专有人在偷偷摸摸地做各种坏事,尤其是女孩子夜里出门都提心吊胆……连她也总觉得有个头发乱蓬蓬的男人在跟踪她,因此她“总有脊背发凉感觉”。

她的母亲一直靠做临时工养家糊口,受了十多年的折磨,心脏病、贫血转高血压、风湿关节炎、腰伤,浑身都是病。后来,母亲到造船厂烧“老虎灶”,平时住在厂里女工集体宿舍,周末才回家。病休的父亲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他视力差,天黑以后,常常是用手摸着洗衣做饭。

家里总是没有吃的,两元钱一个饼,要花去一个工人两天的工资,拿回家,也是每人一小角。在她终于写成的自传性质的书《饥饿的女儿》里,读者会看到这句话:“我们院子里有一家人,四个儿子有三个进监牢,轮换着出出进进,才使一家人没饿坏。”

“我在母亲肚子里就营养不良”,母亲为了这个不幸的孩子,还做了一件让自己终生懊悔的事情:她的三姨夫刚刚出狱,撑不下去,前来投靠母亲,可是母亲哪有余力养活一个成年人?只好给他两块钱,然后眼睁睁看他走开。后来,三姨夫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了,连尸体都找不到。一想起三姨夫,母亲就很痛苦。母亲曾经对她说:“那阵子我已经怀上了你,我是为了你,活活饿死冻死了他。”正是这件事,让她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有出生,“就是一个有罪的人”?

虽然生活是这样的苦难,饥饿是这样残酷地扭曲着人们的生命,但是她依然相信苦难是一笔财富,她也曾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愧对了曾经遭受的苦难。

曾经有人问她:饥饿和苦难,为什么没有掠去你对美的追求,反倒激扬了它?她回答道:“怎么会?!越是贫困的年代,人们生活得越是用心精致。”物质泛滥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它会令我们失去对生活的品味、创造之心”。

在遭受饥饿折磨的同时,小时候的她还时常瞪大眼睛观察贫民窟的人们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美味,创造出生活的美的一面。譬如,吃完西瓜,人们把瓜皮的白肉切出来,放上盐,拌了大蒜、辣椒和酱油,吃起来“真是香脆可口”。无米下锅时,有些人就想办法到河里钓鱼,钓到鱼后也不会急着一次吃光,还要想办法怎样保存一个星期而不会坏掉。有个婆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邻居们又是怎么孤立她,她总是把头发梳理得整洁好看,衣服也总是干净利落,“看上去总是温柔恬静”;走进厨房,择菜、洗菜、切菜,也是有条不紊、从容优雅。她的母親也对她说,“做菜时一定要把心放进去,才能做出好菜来”。虽然家里条件很差,但老家的堂屋、门框、木梯、阁楼的窗户,都雕刻有非常漂亮的花瓣。她的父亲目盲之后,仍不忘不停地打扫房间,每个角落都被他侍弄得干干净净。父母婚后的第一件家具是一张红木棚子床,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要细心地擦拭一番,几十年后,这张床竟然光洁如新。

“我看得眼花心乱。”她深情地说,“这样的生活态度真是影响了我,造就了我,让我哪怕置身在一片沙漠中,也会摘下身上漂亮的围巾铺在地上;哪怕面对一张最破旧的木桌,也会想方设法铺块花布作装饰。”

近期,她接受了一次专访,记者赞叹说:“不管她的世界曾经有多黑暗,多残酷,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伤痕,始终光鲜明艳,活色生香。”

她,就是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诗人虹影,同时也是一个美食家,她写作的《饥饿的女儿》被近三十个国家的读者所阅读。在2009年,虹影还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责编/夏漪(1150535316@qq.com)

猜你喜欢
虹影姨夫贫民窟
爱与美食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来自贫民窟的科学家
坐姨夫新车的感觉真不爽
虹影:儿童文学的闯入者
我的“作家”姨夫
虹影:比文字真实的爱情和生活
唯一的愿望和唯一的埋怨
肯尼亚推出贫民窟一日游
姨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