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与山羊

2014-09-23 00:12尤今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4年31期
关键词:棍子绵羊山羊

尤今

有一回,在中国西宁那百花齐放的公园里,我目睹了让人感慨万千的一幕。两位相熟的母亲,带了独生子女来逛公园。甲的女儿约莫六岁,乙的儿子看似同龄,但却比女孩略高。两个母亲坐在石椅上闲闲地聊天,孩子便在郁金香灿烂绽放的花圃旁追逐嬉戏。女孩手中拿着一根雕工精美的短棍,快活无比地舞弄着;男孩不甘寂寞,也想耍棍,手中没有,便抢;女孩当然不甘被抢,左闪右避,男孩无法得逞,竟然快速伸手掴了女孩一记耳光,年纪虽小,用力却猛,女孩脸上顿时浮现了一朵肿肿的红云。她哇哇大哭,男孩趁机夺走她的短棍,边跑边舞,无比快活。

两位融洽地交谈着的母亲被惊动了,甲冲上前去抱女儿,乙扑上前去追儿子。甲一边心痛难抑地抚着女儿的脸,一边愤愤不平地说:“你比他大,怎么竟会被他欺负呢?”女孩抽抽噎噎地哭着,非常委屈;甲接着恶狠狠地吐出了几句让我瞠目结舌的话:“你手中有棍子呢,为什么不用棍子打他?你用棍子扫他啊,看他还敢不敢欺负你?”孩子才五六岁耶,母亲竟教她使用暴力!这时,乙把儿子追回来,领到甲面前,嘱他道歉。男孩伸出手,想和女孩相握,甲挡开了他的手,说:“算了。”他嗫嚅地说:“对不起!”甲冷冷地瞅着他,对女孩说:“告诉他,你永远都不要再和他玩了!”说毕,站了起来,牵着女孩,头也不回地走了,甩下了愣愣地站在原地的母子。

无知的男孩以一记耳光伤了女孩,她脸上的红肿,也许不一会儿便会消退了;但是,她母亲耳提面命的所谓“教诲”,她母亲的肢体语言却会让她铭记终生。

甲,把女儿教成了一个以牙还牙的“暴徒”。

当孩子面对欺凌时,身为父母者,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去面对呢?

“他打了你右边的脸颊,你应该把左脸转过来让他打。”

不不不。

这种“百忍成金”的教育方式早已过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教成一个凡事低头、遇事畏缩的懦夫。节节退让,遇事不鸣,有时就像一把蒲葵扇,会把对方的气焰越扇越旺,而这,也会形成一种“姑息养奸”的恶果。

每个孩子出世时,都是一头温驯的羊,有着一颗像绵羊一样柔软的心。倘若孩子在一次突发性的事件里吃了明亏或暗亏,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学了乖之后,提高警惕,生出防卫之心,已是人生的一种收获了;当对方在认清了自己的过错而道歉时,家长便应该教孩子以那颗绵羊的心来包容、接受、原谅。很多时候,原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啊!

然而,与此同时,家长一定要为亲爱的小绵羊装上一对山羊的角。当对方在毫无歉意与悔意的情况下再三再四地发出攻击时,孩子便得以自备的武器给予全面的反击以求自保了。

我们可以善良,但不是毫无原则地愚善;我们可以乐观,但不该失却理智地盲目乐观;我们可以退让,但不是黑白不分地忍让。

山羊的角,可以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着保护自己的一道底线。

我们当然不要孩子成为咄咄逼人仗势欺人甚至设计害人的山羊,但是,我们也不要孩子成为频频跌落人生泥沼而无助地痛苦挣扎的绵羊啊!

睿智的父母,应该通过现实生活的事例,不断地给予孩子活的教育,让他们拿捏其间的分寸,有着绵羊的心而不弱,有着山羊的角而不恶。

最关键的是,身教。

摘自《广州日报》2013年6月23日

【赏析】

在社会生活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要求人们练就坚硬的“山羊角”,以免沦为弱肉强食的牺牲品;同时,还需要有一颗柔软的“绵羊心”,宽容他人的过错,宽容自己,让人生获得快乐与幸福。教给孩子有一颗像绵羊一样柔软的心,有一对山羊一样强大的角,这不仅是家庭教育之道,更是在社会立身处世之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棍子绵羊山羊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山羊
Chapter 13 An unexpected refusal 第13章 突遭拒绝
绵羊和小鸟
山羊受骗
思维推理
聪明的山羊
巧计得绵羊
老父亲
品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