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践行“我是建设者”

2014-09-23 17:15姚荣华
新闻前哨 2014年8期
关键词:建设者社会责任

姚荣华

[摘要]“我是建设者”大讨论自从在湖北新闻界开展以来,引起了全国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事业中要扎实践行“我是建设者”的新闻作为,传递“正能量”,既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深化走转改,还要多理性思考,积极引导舆论,更要摒弃唱衰心态,做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关键词]建设者 社会责任

2013年3月22日,《湖北日报》刊载了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来信。该信指出了当前一些新闻媒体存在的不良现象,也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新闻工作者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姿态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一花引来百花开,湖北新闻界“以何种姿态履职”话题展开“我是建设者”的大讨论,引发新闻战线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思考。在举国上下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今天,“我是建设者”大讨论触及了新闻工作者该以何种姿态履职的根本性问题,推动了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条件下对社会责任的再理解与再认识。

一、“我是建设者”大讨论的背景

1.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迫切要求。

新闻工作者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深化担当建设者的主体意识。马克思曾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工具的思想”,他认为,“报纸应当由主要报道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宣传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肯定新闻工作者是社会事业的参与者、建设者,使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得到进一步发展与继承。在抗战时期,毛泽东曾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发挥建设者作用,成为“战斗动员有力的喇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均重视发挥新闻工作者的建设者作用。江泽民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四以”的要求,十六大后,胡锦涛的执政理念形成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指导思想。“三贴近”思想一方面肯定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中的建设者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求新闻工作者与群众密切联系,反映群众心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给当下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新闻工作在社会事业中的定位和要求在根本上并未改变。

在当下,做“建设型记者”不仅顺应时代之需,也体现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因为只有时刻把自己看做是社会建设中的一员,与群众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出建设性的报道,为实现“中国梦”,促进社会进步出力气。

2.市场背景:“破解”社会转型期重压的现实要求。

时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形势错综复杂,新闻媒介作为现代文化社会的“传声筒”和“文化装置”,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贫富差距增大以及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与多元性不断增强,在急剧的社会变动中人们大多充满困惑与压力,伴有浮躁的情绪。新闻工作者同样如此,在转型期的压力下缺失社会责任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一些新闻工作者容易被外界偏激的声音左右,对“负面新闻”、“风流韵事”饶有兴趣,对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却表现出不屑的态度,这种心态失衡将会带来舆论引导的偏差,对社会发展不利。在如此情境下,发扬“我是建设者”的精神一方面能坚持真实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展现中国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有助于媒体从业者认识到引导舆论,呈现社会发展的主流,传递正能量。

3.传播环境:应对新媒体传播格局变革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现代传媒和传播形态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面对新媒体的崛起,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媒介融合逐步加强,舆论公信力成为媒体竞争力核心的今天,新闻从业者用建设者的姿态来引导舆论,获得受众青睐成为发展的关键。尤其在这样的一个海量纷杂的信息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一些记者对网络信息盲目自信,对虚假新闻事实不加分辨的情况下就一哄而上争相报道,不仅损害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我是建设者”口号的提出,不仅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传播格局变革的迫切需求。

二、“我是建设者”的角色定位

1.记者是“建设者”。

“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有助于记者搞清楚“我是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参与“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中的一名记者写道:“新闻工作者不是无冕之王,只是千千万万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只有以社会主义事业主人翁的姿态深入基层百姓、深入火热实践,才能拿出人们群众欢迎的新闻作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用手中充满“分量”的笔,用真实的镜头,生动的语言文字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描绘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文化,为文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说,记者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建设者一样,是社会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记者要有“建设者”的姿态。

新闻事业是社会性的事业,要以建设者的姿态担当社会责任,做时代进步的记录者、推动者、建设者和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有建设者的眼光。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者作为建设者,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问题,在报道中就要有建设性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有助于记者积极发掘社会的主流与积极面,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凝聚中国力量,共助“中国梦”的实现。

其次,新闻工作者要有建设者的技能。如今,传媒转型及其全媒体发展都在说明媒体所处环境正在日新月异,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媒体工作者就要有更扎实的业务技能,不仅要学习新的传播理念和规律,同时还需掌握传播新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最后,新闻工作者要有建设者的担当。新闻工作者要向各领域的建设者学习,要有担当的气魄。无论是在灾难面前,还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以建设者的姿态担当社会责任是媒体记者的共同追求。endprint

三、在报道中践行“我是建设者”的新闻作为

“我是建设者”讨论的根本的落脚点,在于媒体该如何以建设者的姿态做“建设性”的精品报道,真正反映社会生活,贴近群众民意,积极引导舆论,促进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和发展。

1.贴近生活,深化“走转改”。

著名新闻人穆青指出,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就如穆青所说,要想写出时代的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现实。因为只有在现实中,才能捕捉到各种有意义的题材,追新逐异。

当前在新闻战线上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正是践行“我是建设者”深入现实、贴近群众的最好载体。新闻从业者要继续深化走转改,只有这样才能做有用、好看的新闻。自2011年8月中央在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深圳商报》开辟了《走万家企业》栏目,截止2013年7月,经济新闻部就刊发了80多篇来记者深入生产一线的采访手记及调查,用鲜活的文字、生动的例子反映了深圳市生产一线的新气象、新变化以及生产加工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在两年的“走转改”实践中,记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在基层采访中焕发了激情,写出了扎实、贴近、生动的好新闻。一位刚从扶贫点采访回来的记者感慨:“平时总觉得没有什么鲜活素材,到了基层才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鲜活的报道其实就在身边。”

实践是最广阔的新闻天地,基层是最大的新闻富矿,群众是最值得学习的语言大师。记者不真正地接地气,就抓不到活鱼。只有把新闻写活了,写实了,引起群众共鸣,彰显社会责任,才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新闻作为。

2.多理性思考,积极引导舆论。

“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递正能量”,这既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基调,也是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从建设者的角度,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准备判断和评估新闻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展现媒体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社会舆论朝正确方向发展。

2013年6月,继辽宁抚顺城管打人事件后,延安城管跳脚踩商户头部事件再度引爆舆论。就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人民日报从7月3日起,在《民主政治周刊》连续三期关注城管执法,头条通讯从城管、群众、部门、政府的角度出发,讲述走出城管执法尴尬还需社会各方支持的观点。接着又谈到了城管执法的必要性。第三篇报道则总结了近一个月来对城管执法话题的舆论讨论,把落脚点放到了建设性的意见上,报道揭示了市民不但少为城管说话,而且常常乘机起哄、阻挠执法的怪象。这些报道既讲清事实,也让群众明白真相,让挑唆无隙可乘。在众生喧哗的舆论场中,人民日报不偏不倚,摆事实,客观理性的分析疏导了不良情绪,有效引导了舆论,释放了强大的正能量。

3.摒弃唱衰心态,做建设性舆论监督。

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应该始终站在“建设者”的角度,积极报道社会热点事件,舆论监督的落脚点应该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011年7月,武汉晚报记者左洋在接到旅客反映武汉最大汽车客运站——金家墩站“兔子”拉客、黑车宰客的投诉。记者先蹲守一周暗访,在武汉晚报曝光事件后,江汉区政府立即责令有关单位整治。然而,记者并未停止调查,而是连续一个月连续跟踪报道,最终找到症结:区交通局缺乏有效执法权。9月初,江汉区政府解决了执法难问题。2013年1月—2月,金家墩站在武汉市交通文明指数测评中垫底提升至前列。

事实证明,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积极主动报道社会事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不仅有利于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也有助于解决问题,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四、结 语

“我是建设者”不仅是一种定位,更是一种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时刻鞭策做建设型记者、编辑、评论员,更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将此讨论内化于心,在新闻事业中践行“我是建设者”的新闻作为,深化走转改,积极引导舆论,做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时代在发展,对于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传媒体制变革的背景下,记者要摒弃浮躁的心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色,更要沉下心做新闻,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当好新闻战线上合格的建设者,为中国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肖曜 梁锋:《新闻工作是建设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新闻前哨》2013年第6期

[2]蔡华东 李琼 付勤等:《建设者传播正能量、共圆中国梦——湖北日报“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思考与实践》,《新闻前哨》2013年第6期

[3]段姝贤:《深化走转改坚持三贴近着力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太行日报》,2013.年6月4日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者社会责任
建设者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建设者
福照到家!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劳动者”与“建设者”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