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花鸟画平面性构图特征探究

2014-09-23 14:52徐敏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西画平面布置花鸟画

徐敏

徐 敏 1979年生于湖北武汉,200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笔花鸟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本人在学习和工作期间,作品多次参加专业赛事并获奖。目前出版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和作品十余篇,作品被多方收藏。

1、“大景”花鸟画的平面性特点

绘画是有民族性的,中国画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性画种,集中的体现着平面性的特征。中国画的艺术体系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观察和认识现实的方法;一个是关于表现和描写现实的方法。所以,中国画里表现的平面性特征,必然和中国画家们的观察方法有关,中国画的观察方法集中体现在:边走边看、以情观景、着眼组织结构和凭借形象记忆这几个方面。

(1)边走边看

中国画家作画喜欢在生活中进行观察,而不只是站在某个固定的视点上,来观察和描绘固定视圈之内的事物。这种观察方法根源于人们的生活习惯,边走边看是个通俗的说法。物有四面八方,远近高低,正侧里外。中国画家往往是边走、边看、边想,把对象的各个方面作了观察之后来进行创作。这种全面的观察方法,必定使画家在描绘画面的时候更加的自由。

“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这样的观察方法不仅更全面、更深入,作者与自然的关系也更亲密无间,这种观察方法来源于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天人合一”的观念。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观察方法必然带来的是平面性的特点,与西画里用明暗和焦点透视表现的深度和立体感不一样。在花鸟画的“大景”画法里,也是以这样的观察方法来指导创作的,因为“大景”画里物象丰富繁杂,要安排得当 ,不能象西画那样用明暗的方法来层层推移,必然要求用中国画独有的平面化处理方法来安排。

(2)以情观景

中国画是以这样全面的观察方法来表现对象的,但绝对不是原封不动的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全面的表现出来。

西画的传统着重于写生,而中国画的传统则着重于写意,写万物之生意,也写作者之意趣。所以,中国画在观察过程里明显的带有感情因素,就象恽寿平所说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中国画里的景物在画家眼里是有情有态,有生命的。从美学观点上看,画家在绘画语言里融合了自己各个方面的学识修养,成为一种诗情画意。

由于画家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是有感情的,有倾向性的,因而在观察时,必然在客观的基础上加以主观的肯定。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这个道理,这句话精辟的表明了中国画在生活和艺术的转换关系中的传统美学思想。经过“迁想妙得”而得出的艺术形象必然更加生动和传神。“大景”花鸟画的布局安排也要选择作者最感兴趣,最能打动人的部分入画,在作者的立意中安排有情态的布局,这样才能创造出有生意的作品,而不是象西画那样画成静物风景画。

(3)着眼组织结构

要“中得心源”,必先“外师造化”,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邹一桂在他的《小山画谱》里说到:“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风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古人向来注重写生,只有从自然中得来的生意盎然的花草形象,才能给艺术创造提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国画是屏弃了西画强调的明暗光影描写为主的方式,所以对于物象的结构要求甚为严密,结构是物体最本质的特征,只有了解了这个,我们才能自由的描写物体,安排画面,创造生动的形象,有情有理的观察方式才能给画面以生命力。

在花鸟画当中,有些人认为,只有“折枝”形式的花鸟画需要严格的写生结构、安排布局;而“大景”的花鸟画画面景物繁多,不必象折枝那样严格的去写生,只要画面布局得当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理解方式。“大景”花鸟画虽然景物繁多,为防“谨毛失貌”不适合每一个局部都象“折枝”花鸟画那样细密的刻画细节,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大景”花鸟画只要有个大的面貌就可以了,不需要细节的刻画,“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表现范围开阔的山水画尚且注重组织结构的刻画,表现近景为主的“大景”花鸟画更是不能脱离实际物体的结构,来谈画面安排,因此,结构的表现是花鸟画中不容忽视的重点。

(4)凭借形象记忆

在中国画家看来,物象的形体、动静、神情、姿态若不能活现于心中,是不足以言画的。中国画强调形象记忆的观察方法,这样不会为对象繁杂的、偶然的细节所局限,而能更自如的传对象之神。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明代的顾凝远也在他的《画引》中说到:“六法中第一气韵生动;有气韵,则有生动矣!气韵或在境中,亦或在境外;取之于四时寒暑,晴雨晦明,非徒积墨也。”

这两段文字都清晰的表述了,要“得动植生意”光靠写生是不够的,要多看书,多到大自然里去观察和感受自然,以“意”造“境”。形象记忆的观察方法,能更好的传对象之神,因为形象记忆得到的印象是物体最本质、最生动、最有特征的一面,同时还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给画家提供了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用形象记忆的观察方法,在“大景”花鸟画里可以防止过分的描摹细节,既不陷进一味写生细节的自然主义表现手法里,又不会因为只表现画面大效果而忽视了画面中的细节情态,使画面不耐看,在构图和技法都很复杂的“大景”花鸟画里,这样的观察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2、中国画的平面性布局技巧

在这样民族化的观察方法之下,“大景”花鸟画的布局也呈现出独特的平面性的表现技法特征。

(1)中国画的远近法

如前所述,边走边看是中国画观察方法的一个特色,他在表现技法上,带来的是独特的远近透视方法。

中国画的远近法是打破了固定视圈的限制,把在不同视圈内观察所得的事物巧妙的组织在一幅画里,画面似乎有几条不同的视平线,几个不同的视点,这一套透视方法更好的表现了画面平面性的特征。虽然中国画仍然遵循近大远小和近详远略的原则,但是为了表现平面化的效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透视感觉。这种透视方法必然要求画面出现与之相适合的平面布置手法。

(2)平面布置

中国画的平面布置方法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他和中国画的远近法有着很大关系。比如中国画常见的立轴和长卷构图形式,前者是近的居下,远的居上,近不挡远,愈远愈高;后者是愈远愈向左或右发展,这些都是平面的布局的手段。

平面布置不仅和远近法有关,也着眼于组织结构。辽代的《四季山水图》中,前山的树木和后山的树木,可以画的一般大,前坡上觅食的鹿群和后坡上的鹿群,可以画的一般大,近处勾勒的线条和远处勾勒的线条,可以一般粗,这种主要依靠结构来介绍空间关系的处理手法,也可以造成平面布置的效果。

同时,平面布置的构图往往是“取近少取远”或“取远少取近”,或把近处景物往远推,或将远处景物往近拉,使画面上所取的景物,远近大小不致相差过甚,画面中,往往没有明确的地平线。当然,平面布置不是不要纵深的空间关系,中国画论提出的“三远法”就包括纵深关系在内,只是纵深的关系必须服从平面化的效果当中。平面布局在处理巨大空间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在以宏大场景为主的“大景”花鸟画里,是非常重要的处理方式。“大景”花鸟画的场面宏大,结构烦琐,景物繁多,如果不用平面布置的技法去处理,很容易画成西画里的静物画或风景画。

猜你喜欢
西画平面布置花鸟画
探讨高层建筑总平面布局和消防设计平面布置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新疆早期西画发端概述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