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罗伯森 悉尼交响乐团的“新掌门”

2014-09-24 21:47胡越菲
音乐爱好者 2014年6期
关键词:交响乐团音乐家悉尼

从创立至今已经走过八十二年的光辉历程,地处天南一隅的悉尼交响乐团恪守独特的交响乐文化,在国际乐坛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地位。乐团始终与同时代最优秀的音乐家结缘,担任过乐团首席指挥职务的包括艾度·迪华特与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等一线指挥大师;此外,澳大利亚本土唯一的指挥大师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也曾经执掌这支乐团。2014年1月,美国指挥家大卫·罗伯森(David Robertson)成为了悉尼交响乐团的新一代“掌门人”。

作为一个完美的音乐家和娴熟的曲目编排者,大卫·罗伯森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美国指挥家之一,其激动人心的曲目以及音乐才华为其捕获了乐迷与音乐家们的眼球。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罗伯森担任过BBC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里昂国立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合作过的国际一流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等。

2007年9月,原定率领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赴纽约演出的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在出发之前突然染病,无法成行。经过乐团与阿巴多大师的慎重挑选,最终决定邀请时任圣路易斯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大卫·罗伯森“临危受命”,与这支“全明星”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由于临时顶替登台时出色的发挥,此后罗伯森也成为了琉森音乐节舞台上的常客,还在2012年率领圣路易斯交响乐团首次登上了琉森KKL音乐厅,在此之前仅有克里夫兰、费城、洛杉矶等少数几支最顶尖的美国乐团享受过此等殊荣。

尽管已经与谭盾、郎朗、王健、吴蛮等中国音乐家有过多次合作,但是大卫·罗伯森之前从未到访过中国,这也令他成为当今乐坛少数几位一直与中国“无缘”的顶级指挥家之一。2014年6月,大卫·罗伯森终于将率领悉尼交响乐团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西安等地,演出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安德鲁·舒尔茨的新作《铜角与蛇号之声》以及与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昊辰合作的贝多芬《第五“皇帝”协奏曲》。这将是在大卫·罗伯森在中国的首次正式亮相。

2014年是理查·施特劳斯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他的《英雄的生涯》是一部“自传”式的音乐作品,作曲家在其中自比“英雄”,不仅不加掩饰地将自己描绘得高大伟岸,也毫不留情地对自己的“敌人”——特别是那些不喜欢他的乐评家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样一部幽默与宏大并存的作品在音乐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为铜管与打击乐而作的《铜角与蛇号之声》是一曲短小的号角音乐,取材于神话故事。四年前作曲家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里欣赏到了一组绝妙的古代乐器陈列,其中包括了一件青铜时代的号角以及年代稍近一些的蛇号。铜角与蛇号都是古代的铜管乐器,上面绘制着许多非同一般的怪兽造型和蛇类的曲线。作曲家由此联想到前几个月,澳大利亚旅游局为森林大火设置了全新的等级“灾难性的”。这两种事物——大火的存在以及铜管与打击乐奏出的警示信号的力量——在他的脑海中合二为一,形成了这首作品。这次演出也是这部作品在全世界的首演。

在演出前,我们对指挥大卫·罗伯森进行了一次越洋邮件采访。

- 胡越菲 - 大卫·罗伯森

您和悉尼交响乐团的“澳洲首演”是在2003年,您对那场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吗?

悉尼交响乐团充满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和他们一起合作非常愉快、轻松。我想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爱上澳大利亚的音乐生活以及悉尼交响乐团。

2007年9月,您临危受命,顶替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在纽约演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备一场这么重要的演出,您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演出的当天,我的双胞胎儿子刚出生十八天。事实上是我刚生产完的妻子接起了电话,我当时已经连续二十五个小时没合眼了。她在电话里答应了对方,说我会去的,我问她是什么事情,她说“别担心,你会喜欢的”。

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音乐家们是如此出色,当然,克劳迪奥·阿巴多挑选的贝多芬音乐太棒了,我确实很享受指挥这部作品。这是我刚出生十八天的双胞胎儿子人生中的第一场音乐会——整场音乐会期间,他们都在指挥休息室里的双人婴儿床上睡觉。

2014年1月,您出任了悉尼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正式成为了悉尼歌剧院的“主人”。在2月的首场音乐会上,您指挥乐团演奏了斯特拉文斯基的《三乐章交响曲》(Symphony in Three Movements)。一般来说,很少有指挥会选择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作品作为上任艺术总监后首场音乐会的曲目,您为什么会选择这部作品?

我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是因为它和那场音乐会的另外两个曲目——约翰·亚当斯一部作品(澳大利亚首演)以及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有所关联。让我对一场现场音乐会感兴趣的永远是作品之间的联系。

您觉得悉尼交响乐团和您之前合作过的乐团,比如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等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每一个乐团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我喜欢悉尼交响乐团的是它的冒险精神、充沛的活力、精湛的技术以及好奇心,这意味着乐团中的音乐家们可以探索无比广泛的曲目。

这次带领悉尼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出,您将会演出理查·施特劳斯的鸿篇巨制《英雄的生涯》,能谈谈您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吗?

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是一部技巧精湛的作品,它会让交响乐团轮番展示自己表现各种音乐性格的能力:富有热情的、机智的、讽刺的、暴力的以及平静的。我觉得这特别能展现悉尼交响乐团音乐家们的多才多艺。

这次您将和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昊辰合作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您之前和张昊辰有过合作吗?您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演奏家?

他是一个有着出色乐感的音乐家,是诠释贝多芬《皇帝协奏曲》的最佳人选之一。

在这次的中国巡演中,您还会演出作曲家安德鲁·舒尔茨为铜管乐队及打击乐所作的新作品《铜角与蛇号之声》(Sound Lur and Serpent),这也是这部作品在中国的世界首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吗?

这是一首短小的号角音乐(fanfare),它表现了铜管乐队和打击乐的戏剧性可以如何被运用于发射信号、警告和庆典等。

悉尼是一个迷人的城市。如果有中国的乐迷想去悉尼旅游的话,您觉得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推荐给他们去游览的?

最重要的当然是悉尼歌剧院,其次也许是塔龙加(Taronga)动物园。

猜你喜欢
交响乐团音乐家悉尼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第43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将在悉尼举行
姚铜(音乐家)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