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史诗

2014-09-24 22:48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8期
关键词:扬州人隋炀帝大运河

2013年春天,在扬州的一个建筑工地里,无意间发现了两处墓葬,其中一处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这样的墓室在有经验的考古人员眼里只能算是中小规模的古代墓室。但同时出土的墓志石碑,却爆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在这个荒落寒酸的墓室里,掩埋的,正是中国大运河的最初缔造者——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开挖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工水道工程,中国人也由此开始了跨越千年的宏大工程。这是一个帝王的魄力与眼界。

隋炀帝先后动员征调了500多万民工开赴运河工地。多年以后,人们称这条运河为隋唐大运河。虽然工程持续了20多年,但如果除去停歇的时间,而把真正的施工时间连缀起来,仅有4年。

这条运河全长超过2700公里,就算用今天的施工手段,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建成也非常困难。隋炀帝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需要逐段了解隋唐运河工程。

隋唐运河大体上分五段:广通渠、通济渠、邗沟(山阳渎)、永济渠和江南河。

584年,从大兴城东到潼关开广通渠;587年,沿用春秋吴国开凿的邗沟,开山阳渎;605年,又开邗沟;同年,利用战国的鸿沟、汉代的汴渠,开通济渠;608年,利用曹操开凿的白沟,开永济渠;610年,沿用吴国在江南开凿的5条运河,继开江南运河。加上沿途利用的自然河道,至此,全长2700多公里的隋唐大运河竣工。

实际上,当隋唐运河第一次全线贯通时,中国人开凿运河的历史,已经超过了1000年。在中国历史上,运河的最初起点,是2500年前,春秋时代吴国开凿的邗沟。从此,那些用简陋工具挖掘出的大大小小的运河,就像无数文明的碎片,永远改变了这片土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运河的存在,隋炀帝才得以用最短时间建成隋唐大运河这样一个古代超级工程。这条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起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经济圈。

这正是帝国的使命所在。

这个隋唐大运河的挖掘现场令人惊讶,桥墩、桥身、甚至连车辙都清晰可见。但唯一无迹可寻的却是运河本身。据考古学家推测,它的河床至少都在十几米的地下。

南宋末年,因部分河道淤塞不通,运转了500多年的隋唐运河逐步荒废。中国大运河需要新的开拓者,他们,来自草原。

13世纪,当大帝忽必烈率领蒙古铁骑把都城确定在北京的时候,隋唐运河曾经显示出的运输效率让他无比惊讶。草原民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同样惊人。庞大的元帝国必须要有一条运河,而且,它必须更方便、更快捷。由此,中国人的运河工程再度启动,横贯中国东部。

元帝国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不再转向洛阳、西安,而是将北京与杭州间的水路通道尽量拉成直线。

1281年,开济州河,打通山东济宁到东平。1289年,开会通河,打通山东枣庄到临清。1292年,开通惠河,打通北京昌平到通州。加上同样利用的自然河道以及隋唐运河的大量遗产,一条新的路线应运而生,这就是——京杭大运河。今天,人们一提起大运河,指的就是这条由忽必烈开凿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800公里,从杭州直达北京,比隋唐大运河要少走900多公里。

假若探寻挖掘运河的直接动机,那么,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开凿的初衷几乎都是一致的——运河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历代帝王最为看重的东西——江南的稻米。

江南,是水稻的发源地,这里的水稻种植历史已经超过6000年。

今天,人们用稻米创造着美食的艺术与市场。而在古代,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将直接决定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对于民间来说,运河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流通。漕河之上,商船密集,南方出产的丝绸、茶叶、竹、木、漆、陶瓷等物资源源流入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等亦纷纷运往南方。南北贸易盛极一时。

流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渐渐地,在聚散与流通之间,带来的是财富的积累。从最早的邗沟开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2000多年运河的聚散流通共同塑造了一座座繁华城市,其中的一座便是扬州。

财富,是这个城市的关键词。运河上的南来北往,滋养了扬州城的富足豪奢。扬州人也从这条流动的运河上,开始了梦想照进现实的追求。

扬州人喜欢清新雅致,于是就在靠近运河的地方建起玲珑剔透的园林;扬州人喜欢灯红酒绿,于是就有了云集南腔北调轻歌曼舞的大小戏院;扬州人喜欢山珍海味,于是融合各地食材与口味的淮扬菜应运而生;扬州人喜欢悠闲享受,于是运河边的街市就出现了一家家挤满人头的茶馆和澡堂。

曾经,这座城市在扬州人财富疯狂膨胀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市民文化和消费市场。今天,这座财富之城仍旧充满活力,新修复的东关古渡旁,2000多年的运河还在流淌,在这座城市古老的符号背后,是现代城市映照下的流光溢彩。

对于中国,浙东运河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连接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使得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终于圆满对接,一个更加宏伟壮阔的运输网络得以形成。在河与海之间,中国人正在将应对河水的智慧应用到海上航行之中。15世纪以后,一再延伸拓宽的大运河开始带来结构性改变。一座全球最辉煌的宫殿在运河的北端出现,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由此基本固定。这条运河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南北交通线,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始终关乎国家经略,被形容为“国之命脉”。

2014甲午马年正月。京杭运河的最北端,北京人正赶在化冻前,享受着后海冰面上的快乐。京杭运河最南端,杭州人在香积寺点上运河第一香,祈求来年继续走运。浙东运河最东端,宁波人的集装箱货轮开始转往更多的内河港。隋唐运河最西端,洛阳人积攒了13朝古都的文明,开启了新的城市繁华。

由这4个端点连接的广阔大地上,春天已经启程。

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巨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文明沟通的奇妙代码。它身上所印刻和折射的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痕迹,它对其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蕴涵在天地之间的生命的力量令人感动。

人们也更愿意把运河视为中国人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乐观向上的象征。

面对未来,中国要做的,就是继续书写这首镌刻在苍茫大地上的史诗。

猜你喜欢
扬州人隋炀帝大运河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望江南
放歌大运河
李渊起义
鬼精的扬州人:那些优雅的传统市井生活
遇见“大运河”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