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2014-09-24 05:42张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安全技术

张晨

摘要:信号从地球站传输到卫星的过程中,虽然它的传输不受距离和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而且传输范围广,传输节目套数多,但一般都会受到电离层,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干扰进行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卫星信号的传输安全。

关键词:卫星传输: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4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要想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顺畅播放,就要保护和提高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安全,因为它们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无意或恶意干扰,影响传输效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相关部门要共同协作,使广播电视卫星的安全传输提高一个台阶。

一、电视卫星传输系统概述

(一)视卫星传输系统架构广播电视卫星在其传输过程中,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来作为中继站,也就是一个对应多个地球站来实现无线电传输,这一过程中,卫星传输的方式在微波接力通信及其基础环境的基础上完成的。与卫星传输相比,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例如:在传输距离上,广播电视卫星要更远,其传输效果也更好,通过传输所获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都要比卫星传输更高,而这实质上也帮助广播电视卫星扩展了其传输中的通信容量。

(二)内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国内的卫星传输技术,尤其是广播电视卫星的传输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受各类客观及主观因素的影响,现实中的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工作也存在很多干扰因素。例如,空间段自然、设备障碍等等。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往往无法顺畅运行,其信号传输的质量及效果也被大大降低。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对影响传输安全中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对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能安全、顺畅的运行。国内大多数传统的传输模拟电视节目都已转向于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提高了卫星转发器的利用率,同时也改善了实际中的传输质量,降低了发射功率。

二、影响广播电视卫星安全传输的因素

(一)设备对卫星信号传输的影响有:上行发射是对上星节目信号进行编码、复用、调制和变频等一系列处理的系统。主要设备有:同步广播设备、TB上行设备和MITECH上变频器设备以及CPI高功放设备和上行天线。在设备的使用中任何步骤一旦有问题出现,都会使信号的正常播出受到影响。如设备之间的隔离程度如果达不到标准,就可能使地面其他调频信号和需要的信号一起发射到卫星转发器上,使FM 干扰现象出现。而在上行设备运行一定的时间后,就会使接收信号微弱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接收垂直的极化信号的水平的极化天线效率降低,使得极化隔离度大大降低,形成了极化干扰现象。

太阳、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也会影响同步卫星对信号的接受。因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一个与地球赤道平台夹角不断变化的倾斜的轨道,这样就会出现卫星漂移的现象,影响了卫星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广播信号的传播是通过同步卫星的转发器实现的,它的接受过程是在接收地球站发射的信号后,通过一定的技术对信号进行变频,再将其发回地面的接收站,所以一旦当同步卫星的转发器发生问题,就会使它的控制指令系统也易出现问题,从而降低地球站接收卫星广播信号的质量,而故障的起因是同步卫星广播系统在非线性区域被迫工作引起的。

因为地面接收站周围也会分布着一些其他信号发射源,所以卫星信号在传输回地面的过程中也会有被很多因素干扰的情况。当周围发射源所发射出的信号频率与接收广播电视信号频率相近或相同时,就会对接收卫星信号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引起广播电视信号质量的下降。所以在地面上选接收站时,应要在远离辐射强度大的地势进行选址,防止其对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使接收的效果达到最佳。

(二)因为雨雪或者云雾等其他自然物质的吸收,使得电磁信号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衰耗。而电磁信号的能量衰耗,又会由于其信号的频率、云雨雪雾的大小,甚至是信号经过的路程有所不同,而存在差异。专业工作人员研究发现,下雨能够使卫星的传输信号有所衰减,或者由于雨水量的增加而有所上升,伴随传播路程的长度增长而有所增加。在一般情况下,C波段的卫星信号,通常不可能出现各种较为明显的影响,只要降水量不是特别大。所以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工作人员要随时对这些自然现象进行相应的预防工作,尽可能地使这些现象不再出现。

(三)互调干扰本身是由变频高放过程中增益过大而产生的非线性失真输出引起的。当上行用户多载波工作,功率储备不足,回退不够,容易造成三阶互调超标。当上行电平过高,使卫星转发器进入非线性区,也会使转发器互调特性变差。实际中,三阶互调参考技术要求≤-34dBc,调参考技术要求共-34dBc,一般正常工作电平时要达到-34dBc。

(四)地球站和接收站周围的各种地面干扰信号随处可见,如地面无线电视信号、调频广播、微波信号、雷达系统、测控信号、通信基站等,那些与卫星信号同频或者邻频的地面信号会串入下行链路造成接收干扰,劣化卫星信号接收载噪比、误码率等指标,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还可能使自动功率提升系统误操作,此类情况较为常见,且干扰的频繁程度逐年上升,对安全播出工作的危害越发明显。

三、解决影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问题的策略

(一)抗干扰方法在平时工作中,应仔细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定期检查天线的指向及极化器的偏离情况,对易损的天线馈源膜等,相关人员应及时予以更换。

(二)扰雨量及频率越大、降雨期越长,信号的衰减程度也越明显,而频率与雨量通常不能调整,为此我们要控制雨衰的影响范围,就必须通过调整地球站天线的仰角来减少降雨区的路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增加仰角时,还应及时清除积水。针对天线的除雪工作,这里主要提及馈源除雪(即向馈源口吹热风来融化雪)与主反射面除雪(即在反射面上装加热膜并对之进行加热)两种。此外还可在天线顶部装上喷水系统或运用人工冲雪的方法进行除雪。此外,日凌引起的信号中断 ,我们可通过地面备份与双星备份等方式予以解决。

(三)扰信号的频率能够与接收信号的频率差距达到 10MHz 甚至是更多时,工作人员需要在 LNA 或 LNB 前端安装滤波器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干扰现象的出现。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该滤波器的各项标准,能够符合传输的要求。

(四)在播出前进行系统测试,严格遵守入网测试规范,限定上行载波电平,发现超功率载波及时调整,上行站能保证回退量,发射功率电平不超标。

(五)在下行接收信号受到干扰时要先对干扰源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措施。保证接收天线架设在没有遮挡物并空旷的上方,做好还要在其周围没有强的磁场存在;受全波段重干扰时,就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及人工屏蔽的办法给天线安装灵敏度高的高频头,当天线足够多时就要选用单极化单输出高频头。

结束语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系统,在传输或者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卫星通信的专业知识,熟悉播出上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深入学习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不断完善播出系统,对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

参考文献

[1]蒋东华.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J]. 科技传播,2014,07:13-14.

[2]崔哲. 论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过程中常见的干扰与解决措施[J]. 信息通信,2013,03:277-278.

[3]范小桃. 浅谈影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主要因素[J]. 科技风,2013,14:234+236.

猜你喜欢
安全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