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

2014-09-24 05:42王连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拓展

王连军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而建筑设计在建立良好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意义,进而介绍了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在最后探讨了建筑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层面的拓展。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拓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由于人的交流需要,沟通需要,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是城市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功能和需求,要遵循以人为本为原则,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

一、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一)基本概念

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载体,公共空间主要由公共产权用地上相对独立完整的公共空间和私有产权用地上的附属公共空间构成。前者包括街道、广场、河道、公共绿地等,后者主要指建筑后退红线形成的临街空地、小广场、街区内院、底层架空的骑楼空间,以及跨越不同用地范围通向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或重要城市公共设施节点的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和公共垂直交通空间等。

(二)现实意义

1、使用功能。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和游憩提供场地,为其精神层面的交流共享提供平台。舒适开敞的公共空间给人以积极的外在影响,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增强社会凝聚力。

2、生态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城市人工与自然的整体平衡与良性循环,并肩负着实现市民大众“诗意栖居”的理想。

3、景观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客厅”,展示着城市的形象与面貌,体现了不同城市的体制与内涵。优美的空间设计给人以艺术感和享受,增添城市魅力。

4、避灾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生命线工程、道路等共同组成城市防灾避难体系,是灾时疏散的主要空间载体,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有着重要作用。

二、简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基本原则

(一)公共空间的设计概念

在施工建筑上,在全面考虑各种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在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包括对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公共建筑的技术问题、公共建筑与设备等多方面形成融合各种要素的组合设计。根据自身建筑需求客观情况做好定位,具备品位、舒适、时尚,含有许多资讯等元素。

(二)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公共建筑空间的要素构成中,包括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能充分展示出公共空间的组合设计魅力,正是公共建筑实际所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的建筑要素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电器照明等。从多发面来考虑,主要包括有,恰当安排设备用房,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各种矛盾,注意减噪、防火、隔热。结合设备课程,了解采暖、空调、照明各种系统的选型原则和适用范围等等,基本上有接待空间、娱乐休闲空间、会议空间等主要要素组成的。

(三)概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1、自然和谐的空间美感。在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上,要突出舒适、美感、体现自然和谐的空间应用。在突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情况下,公共空间设计也要体现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从美感的角度出发,对材料的使用,多采用简便、舒适、大方得体、空间感强的材质,重视材料的合理使用,在节能上,使用低能耗的节能产品和技术,以贴近自然、对人体无害、新能源的使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以追求自然系统为原则的生态设计,注入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将使用者的需求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让客户感到舒适和美感度更高。2、以人为本的总体把握。在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上,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尤其是面对不同建筑需求、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特征、服务对象、生活习惯、背景等构成,把握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上的多样性,在健康、安全、舒适的前提下,适当的注入个性化的设计特点,在突出人整体感觉的情况下,实现公共空间多样性、美感性、人文性等综合因素的统一。

三、建筑设计概念在城市公共空间层面的拓展

伴随城市生活与城市空间的纷繁演变,公共空间危机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普遍的城市问题。人们发现,在重建良好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的过程中,建筑设计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微观层次,建筑设计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影响尤其大。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室内化

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般指向外部空间的秩序,其与建筑内部的渗透也多集中于地面层。伴随着城市内部不断趋于密集,空间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城市土地的平面二维划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多种职能共存的需要。密集的城市交通设施和各类建筑挤占了大量地面空间,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则产生了更多的公共活动需求,必须依靠垂直向度的发展化解其间的矛盾,形成各职能空间的穿插叠层来整合城市环境,促进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室内化是城市空间结构立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公共空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中外部空间的范畴,还纳入了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过渡空间和地下空间等内容。

(二)建筑空间的复合化和开放化

建筑空间是人类出于生活生产需要而能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功能和形式是描述建筑空间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当代,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发展,对建筑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类型的使用要求。但传统的建筑功能概念却不涉及将城市生活中的公共交往活动,在空间形态上就表现为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分离。1、功能与职能。当代城市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除了具有自身基本的功能之外,还须在城市中承担相应的职能。职能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最终使用目的为导向的积极功能的体现,包括建筑的用途、功效发挥以及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职能概念揭示了人的活动在建筑使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全面地描述建筑客体属性与人为活动主体需求之间的效用关系,将外部需求纳入建筑自身体系的范畴,从而建立建筑社会化使用的主动机制。

2、建筑空间的异化。建筑积极介入城市环境,其职能要素不断突破建筑本体功能的限定而越来越多地接纳原本属于城市的职能,这反映了当代城市生活中多因素交织、多元共生的整体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公共活动方式和相应的建筑空间形式,主要包括:城市街道渗透、穿越建筑内部;城市交通系统利用建筑空间组织切换与集散;屋面成为城市广场;空中花园成为城市绿化与景观系统新的组成部分;超大尺度的室内空间容纳多类型的城市活动。建筑与城市两个环境层次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形成相互咬合渗透的交错连接,建筑日渐突破单体和类型的概念,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紧密的联系。

(三)创造以人文本的城市公共空间。

1、历史建筑的保护

对现状保留完整的历史建筑,予以保护,改善周边环境。形成良好的公共活

动空间。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使之焕发新活力。

2、功能混合的运用

在平面、垂直、共享、时差四个维度上的功能混合。细化功能布局,引导各

类功能相互渗透。在功能上,注重功能的混合,公共服务组团集中了居住、教育、

文化、行政、医疗、商业、广场和绿地等多种功能,各种功能根据需求合理组合

在一起,形成水平混合;运用于商业综合体和标志性建筑等,进行内部多种功能

的混合,达到资源共享,垂直混合。

3、小尺度空间的营造

提升城市的文化空间,多功能与小体量建筑相融合,多形式的广场空间和轴线步行空间相结合,带来街区宜人的尺度空间和活力四射的公共空间。 充分利用楼与楼之间的小尺度空间,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改善住区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使每个居民真真切切的享受其中。

4、生态环境的营造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廊道向镇区的渗透,并与生态水系相连,构成城镇绿网,营造自然水景,加强环境整治,改善周边环境,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周边环境的融合。

四、结语

社会生活的演变促进了城市物质空间的变化与发展。随着城市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设计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日益密切。目前的建筑问题要更多的从城市的角度进行探讨,塑造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井爱静. 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4).

[2]曾宁燕. 高层综合体建筑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J]. 城市环境设计,2011,(8).

[3]黄城志. 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与设计[J].城市,2011,(2).

[4]廖方.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J]. 上海城市规划,2011,(4).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拓展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