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其发展

2014-09-24 05:42王玉宝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王玉宝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影响民生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环境污染,还百姓一个碧水蓝天的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式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问题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保护的意义

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的恶化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类生存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倡导“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也更加彰显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子孙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国家明确提出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表明了我们党已认识到环境生态问题有底线,这条底线不能跨越,否则就会造成无法恢复、灾难性的损失。我们不能再人为地去破坏环境。保护好生存环境、生态平衡,我们才能谈发展、谈和谐、谈健康、谈幸福。只有充分认识,科学合理的加以保护、引导与治理,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健康的美好愿望。

二、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缺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国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的缺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例如: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在春节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及在祭祀过程中大量燃烧相关祭祀物,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夏秋农忙时节为了节约农时,大量燃烧农作物秸秆;在城市,废弃电池、电子部件的随意丢弃现象严重;很多人为了个人私利,在企业生产中私自排污……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环境安全。而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追根溯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这与我们国家的传统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传统思想观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还有就是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晚,广大民众没有这方面的认识,而到了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更多地是追求经济效益,进而忽略甚至牺牲环境。

2、制度的不完善。

环境污染问题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率先出现的,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大机器的普遍应用,尤其是蒸汽动力的普遍应用除推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步伐,同时也带来了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此西方国家就开始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进生产技术等方面完善自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五十年代的工业化初步建成了我国的工业体系,但六七十年代我们建设出现的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所以到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些制度方面的欠缺凸显,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制度不健全。这里所指的制度不健全,一方面是指我们国家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问题是新出现的问题,没有涉及,还有就是部分细节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成为“真空”地带。另一方面,监督力量相对薄弱,各地的环保机构一直是辅助单位,自身的工作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甚至长时间处于单兵作战状况,而环保机构自身因为人员短缺和职权有限,对有些问题无力甚至无法解决。

其次是城市化过程中无序的发展。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的过程中,缺乏宏观上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各地方部门各自为战,导致企业污染、河流污染、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城市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等问题的出现。

3、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发家致富成为很多人的追求,而有些人和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择手段,这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例如,在农村,很多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甚至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造成土壤和农作物产品污染;部分地区,鼓励发展私人企业,如小造纸厂、重金属加工厂、塑料颗粒加工、矿石露天开采,他们的技术水平低,机器设备简单落后,很容易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1、加强政府的管理,切实有效地改善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方针,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组织各方面力量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按照城市性质、环境条件和功能分区,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和建设布局,对严重污染扰民又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工厂,视其情况予以关闭或有计划的搬迁;在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要求,实行配套开发建设;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2、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工作作风

各级相关部门与媒体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将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因此各级相关部门及媒体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宣传、监督作用,使全社会都参与到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中来,让人们充分了解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行使这些权利。同时各地环保部门要实施环保职能,环保人员更要加强环保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与时俱进。根据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配置

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方式,研发并运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成工业园区,关联产业进行联合发展的新思路,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如废气、废水、家畜粪肥、作物秸秆等资源变废为宝,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动、相辅相成,减少污染排放。同时还要提高资源配置,加强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收益企业排污监管及改进,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使其逐步向高收益、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低污染类企业转型,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国家已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生活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

4、加强立法建设

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环境保护也要依法进行。依法环保首先要有法可依。立法机关要加强刑事、行政、民事等方面的环境保护立法。在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针对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规定和实施办法,健全环境保护法制。

结束语

总之,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广大人民共同参与,相互监督与遵守。只有人们的意识提高,行为才能改善,要自上而下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为提高环境质量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也为后世子孙造福。

参考文献

[1]张彩天.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刍议[J].北方环境,2010,04:67-69.

[2]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J].人民论坛,2014,09:10-13.

[3]林伟达.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J].考试刊,2014,23:194-195.

[4]冯亚男.浅谈我国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120.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政策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