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学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9-25 20:12薛国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英语教学

薛国军

语言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Kramsch认为,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1]。因此,文学欣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基本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新课标对文学欣赏有所重视,教材中也选编了一些文学作品,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训练,忽略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人文素养培养的现象较普遍。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学欣赏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文文学作品较少

文学欣赏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2]。课程标准把文学作品的教学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应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教材对文学欣赏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或提出要求。新教材选文涉及范围虽广,但选文多为说明文,且侧重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人文性体现不足,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而且,高中阶段课时紧张,迫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挑选“最有实效”的“考点”项目,文学欣赏既然不是显性项目,自然就可有可无了[3]。

2.阅读教学侧重于技能训练

当前的英语教学,传统教学中的阅读技能训练仍是重难点,只注重获得阅读技能的目标,强调在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子层面的教学,忽视语篇语义教学;对课文处理过于粗放,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严重忽视阅读效率;阅读后的练习和活动多为表层信息检测,而且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为了完成语言教学目标,能够胜任考试,教师很少突出讲解课文中呈现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这种对语言之美的忽视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因不懂文学欣赏,体验不到语言所蕴含的艺术、思想魅力,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3.考试评价忽视文学欣赏能力考察

新课程强调要对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2]。突出英语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英语素养。但大部分教师使用的阅读评价手段极为简单,其评价内容仅局限于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对其中所表现的意蕴和内涵深浅如何都无所谓。英语教学评价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考试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以语言知识为主,检测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学生阅读文章时捕捉有用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很少有对文学欣赏能力的考查。

4.学生缺乏文学作品阅读动力

尽管阅读在教学中受到重视,但绝大部分阅读内容,仍拘泥于那些实用性强的豆腐块文章,缺少英文经典美文的学习,文学鉴赏教学无从谈起。除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外,学生主要靠做与考试题型一致的短文来增加阅读量,以至于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变成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英语教学中操练性阅读大行其道,各种选择题耗时太多,学生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当前中学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吃力[5]。文学经验和尝试极度贫乏,词汇量不足,语感缺失,语言表达能力只能依赖语法,生搬硬套,或死记硬背,既不流利也不准确[6]。

二、忽视文学欣赏教学的原因

1.对文学欣赏的理解有误

文学欣赏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但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文学欣赏的理解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即使面对生动、优美的文章,看到的也只是知识点的堆砌。正是对文学欣赏理解的浅表性,使得师生不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进行深层次的文学欣赏学习。

2.教材资源拓展不够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老师迷信权威,认为教材是专家开发的课程产品,已经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了安排,教师只需按部就班地传授教材,而不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很多高中教师认为教好教材里的内容,或者只要教好大纲规定的内容,就可以达到学生考高分的目的,所以只围绕教材内容,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学活动,缺乏教学资源的拓展。这样上课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限制了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文学欣赏,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非常突出[7]。现行的高考制度仍把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成绩优差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在这种大环境下,各个学校为了保障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当然是潜心研究考试的方向,考什么教什么。因此,教学无法避免地跟着高考走。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严重违背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等。但作为目前我国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高考仍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而学生考试成绩又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准,所以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尤为明显。文学欣赏在高考题中占的分量轻,文学欣赏阅读教学自然也就被忽略了,发展必定受到影响。

4.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

现在有相当部分高中英语老师英美文学方面的知识贫乏,更谈不上进行美文欣赏,传播“美”的享受,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由于目前的英语测试,仍然侧重于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察,所以大多数老师把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大多教师在讲了几轮课之后,语言知识方面的功底比较深厚,在备课过程中,对词汇、语法的准备得心应手[8]。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相关知识捉襟见肘,查询相关知识又很花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有些教师只要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问题,只做一些浅显的讲解,并不下功夫做深层次的探讨,这就影响了文学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提升文学欣赏教学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阅读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9]。阅读的核心问题是意义和价值的获取与建构。阅读的真正目的是读懂隐含在文本里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形成阅读共鸣。事实上,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高中生来说,英语文本的阅读是书面信息与已有知识的有机结合,是阅读环境与读者互相作用、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动态过程[10]。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是从字面被动地理解文本,而是能动地、创造性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11]。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就能够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升审美境界,享受阅读带来的美感体验。

2.深入挖掘教学资源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挖掘。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2]。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主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出现的文章,挖掘教材背后的阅读鉴赏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来促进文学欣赏教学,使教材成为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的载体。除英语教材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2],也可适当选用一些外语教学资料,比如说美国语文课本The Eclectic Readers里的经典名作,《书虫·牛津英汉系列读物》等,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加大文学欣赏水平考察

英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加大对文学欣赏教学的考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对文学欣赏能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利于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指向不应停留在对文本的文字表层信息加工处理上,而要进一步结合阅读文本的题材和文本特点,多渠道地拓展教学资源,对文本深层解读[12]。周钰良教授回忆说:(中学时)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活泼多样,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他在班上组织朗读剧本,曾用过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Lady Windmeres Fan),由学生分担剧本中的角色,寓学习与欣赏之中,效果良好[2]。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文学欣赏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建议在阅读部分加入专门对文学欣赏考察的题目,教师在教学当中会得到相应的激励,学生在学习当中也会有目标地重视起来。

4.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新课标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能否有效利用一切机会去使用或操练二语,它也决定着学习者参与二语学习的主动程度,以及学习者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14]。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发展是与兴趣分不开的,兴趣和动机既激发阅读行为,也支撑阅读的全过程,离开了兴趣和动机,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15]。英语阅读兴趣是阅读过程的内在动力,也是阅读心智活动的内在力量。因此,学习兴趣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16],是学好外语最有效最直接的内部动力。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是通过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外在动机,这种动机或压力甚至造成了他们性格中的特质焦虑,继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1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寻语言的内在魅力,发现英语语言蕴含的多方面的美,获得美的享受,唤起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内驱力,从而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

5.提高教师文学欣赏水平

在文学欣赏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能需要承担多种角色。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欣赏和能力的同时,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文学欣赏学习者,自己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文学欣赏的过程。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为文学欣赏教学服务。当然,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文学欣赏素养是一个需付出辛劳和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需要教师在文学欣赏素养提升方面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麦琪.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欣赏.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9).

[4] 张献臣.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课程·教材·教法,2009(6).

[5] 张宝敏.中小学课外阅读动力不足.中国教育报,2007-05-09.

[6] 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外语界,1999(2).

[7] 郑旺全,陆锡钦.从测试的发展看能力目标在英语评价中的作用.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8] 江淑玲.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管窥.教育学术月刊,2012(4).

[9]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 沈燕琼.谈英语阅读的深层理解—兼谈《赞扬的好处》.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1).

[11] 孙铁玲,叶娇,张文华.给予开放性问题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基础英语教育,2010(2).

[12] 朱文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2).

[1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域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4] Oxford,R.L.& J.Shearin.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

[15] 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6] Williams.M,R.Burden.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7] 郝玫,王一贞,余建蓉. 影响英语成绩的学习者心理因素研究.外语教学,2010(2).

【责任编辑郑雪凌】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小说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