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板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2014-09-25 20:18王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黑板学案书写

王刚

笔者经过长期摸索,将纸质学案和电子学案的格式、文字和图表简化后,课前将其写在黑板上,方便课堂使用,称之为“黑板学案”。

一、“黑板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1.复习课“黑板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复习课为例,简介其“黑板学案”的布局。可将整块黑板分成四部分。

(1)黑板左栏。用于书写知识网络结构,将所复习内容系统地呈现,以达成知识目标为主要目的。重要处留空,以便上课由学生填写关键词。本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内外力作用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两者关系,以及地质构造和各外力作用形成的各类地貌。各层次间用大括号圈住或用直线连接。需要留空填写的内容分别是:背向斜和断层分别成山成谷的原因、意义、岩层关系。

(2)黑板中栏。用于书写重难点、技能等,以达成能力目标为主要目的。重要处留空,由学生上课回答。本例此栏在黑板上画出世界六大板块空白简图。图下设计的问题为:在图中填写六大板块名称,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安第斯山等的成因。书写的重点问题是:先给出地质构造简图,在图上标出字母,在图下设计的问题是:画出背斜顶部缺失的岩层;分别判断背向斜、断层的部位和岩层关系,分析相关地形成因。

(3)黑板右栏。用于书写例题、探究性问题和检测题。本例在此处的例题是:画出较复杂的地质构造图,判断此图所在地区地壳运动情况、地质构造名称、各岩层形成顺序等。探究问题是:为何背斜部位适合修建隧道?本例在此处的当堂检测题应当多种多样,包括连线题、选择题、读图题等,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当堂评价。

(4)黑板“小补块”。上述各栏内容中,行间距和行的长短不同,板图大小不同,其中肯定有不少缝隙,可用于书写例题、习题、小的图示等。这些缝隙边缘应画出彩色方框,以示与周围内容有所区分。在本例三大栏中,有两处位置有缝隙:一处在知识结构的中间,可安排一个判断例题“断层往往是从褶皱变来的”,以备在写知识网络结构时边写边用;另一处在世界六大板块空白图的下面右方,可画出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以备分析相关成因时使用。

2.新课“黑板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以“常见天气系统”新课“黑板学案”为例,说明此类课型的具体设计和要求。

(1)依逻辑顺序书写。新课“黑板学案”不将黑板划分成不同栏目和区域,而是按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有条理地呈现。如本节“黑板学案”各部分内容的标题依次是:一、锋面系统;二、气旋和反气旋系统;三、锋面气旋;四、当堂检测题。

(2)重要内容要留白或填表。如各类锋面特点可设计成表格,由学生上课读书和读图填表。

(3)据图设计问题。需要图文结合的内容,可先呈现图示,再依图设计程序性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一般属于读图问题或探究问题。此课“黑板学案”具体内容设计如表1(见下页)。

上述“黑板学案”布局美观,有重点难点,目标明确,条理清楚,图文并茂,既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二、课堂运用“黑板学案”的优势

1.利于学生记忆和记录

“黑板学案”能将全部学习内容一次性展现在全班学生面前,可视性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靠视觉获取的外界信息占80%以上。“黑板学案”直观、系统、简洁、清晰,整体结构一目了然,保留时间长,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作用明显,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记忆和记录。据笔者的学生反映,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各张幻灯片一闪而过,视觉停留时间短,不方便记忆、理解和记录;不能浏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和知识整体结构,学生心中无数。“黑板学案”可以大大弥补这一缺陷。

2.课堂学生活动充分,形式多样

(1)方便组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

使用课前书写的“黑板学案”,能使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开展师生活动,如师生可在“黑板学案”上写字、画图、指图、读图、连线、答题、填表、演讲等多样化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长,活动充分。如上面第二例,老师在课前画好图示和表格,课堂上学生能直接据图填写两个表,活动时间充足,理解透彻,重难点突出。而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堂课绝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眼观屏幕,学生多站在原位上回答问题,不可能在课件的幻灯片上画图、写字、连线、修改等动手性活动,活动形式相对单一。

(2)师生互动性强

使用纸上学案的缺点在于:课堂上很多学生们只顾低头应付学案作业,对教师发出的“活动命令”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有效反应。

“黑板学案”将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教师可轻而易举地引导学生活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及时作出反应。教师在“黑板学案”上圈圈点点、边讲边画、边讲边写、边讲边指、标记重要内容等,同时伴有相应的声调、表情,不仅能精确定准黑板上的图示和文字,使学生能明确重难点和关键点在哪里,而且能吸引和调动全班学生一致目视前方的“黑板学案”。学生能够配合教师活动和“黑板学案”内容,进行一系列的、相应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读图、填表、绘图等;学生在“黑板学案”上写出的答案完全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便于全班学生及时监督、评价、改正,随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既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章节或整堂课的内容,又能落实到具体的图文中,逻辑严密。这些都是纸上学案所没有的优势。

3.课堂容量和效率堪比多媒体和纸上学案教学

(1)提前提醒学生预习和温习

老师在课前走进教室书写“黑板学案”,实际给学生一个强烈信号,提醒学生应当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拿出该科课本、笔记,温习上节内容,思考上节布置的问题,翻阅刚发的该科作业,浏览老师正在写的“黑板学案”,等等。这些准备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2)课堂容量堪比多媒体教学

除录音、录像外,多媒体课件所能展示的知识、技能、问题、图示等,只要设计合理,都可以展示在“黑板学案”中。上面两例的“黑板学案”几乎呈现了全部学习内容。

(3)某些导学功能优于纸上学案

纸上学案上的所有问题和图示都能呈现在“黑板学案”中,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思考、讨论。“黑板学案”各层次的标题实际等同于呈现了学习目标,并紧密融合具体内容和学习过程,不仅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和更具体,而且节省了呈现学习目标这一环节的时间,使师生精力和时间更多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多媒体课件和纸上学案则把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分开呈现,割裂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学习后面具体内容时所费时间较长,容易遗忘前面的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4)课堂效率显著提升

实践证明,学生阅读“黑板学案”的速度远快于老师口述同样内容的速度。笔者作了对比试验,如果在课堂上板书板图,整堂课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而且笔者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较紧张;而如果课前写好“黑板学案”,虽然用8分多钟的时间,但整堂课的精力都放在师生活动上,学生学得愉快,效率得到提升,并且课堂全部完成任务后还剩近10分钟时间,可以留作学生预习下节内容。正所谓“课前书写几分钟,课堂轻松45分钟”。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黑板学案”所需课时和检测效果,同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纸上学案相差不大。

4.提高板书板图的质量

课堂上为了不耽误教学,老师必然加快板书和板图的速度,不一定能保证其质量,如字迹潦草,学生无法辨认;图示粗糙,与实际差别太大;课堂上的板书板图随意性较大,布局凌乱。

但是如果这些工作放在课前,则大有不同。比如,课前有充裕时间对照原图细描慢画,能保证标准美观;课前板书,可以一笔一划认真书写,能保证工整清楚。整体上还要精心布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5.灵活适应各种突发情况和艰苦条件

课件制作和编印纸质学案消耗时间和精力,做好后修改不易,因此有些老师可能平时不常用课件或不习惯用纸质学案上课;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教室断电,或者教室多媒体设备损坏,或者未提前向学生印发学案,课堂容量和教学效果必然降低。

书写“黑板学案”用时很短,且随时可修改,多媒体设备、电力、纸张都不需要,只要有黑板和粉笔的教室,都能从容教学,且教学效果良好。这比较符合现代“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该称之为“低碳教学”。很多学校条件比较艰苦,无法大量添置和普及多媒体设备,或者有些地方经常断电,“黑板学案”教学是最佳替代的教学方案。

6.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老师如果长期坚持课前走进教室书写“黑板学案”,可以增加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密切师生关系和体现老师的亲切感。老师精美的板书板图往往能得到学生的赞叹,老师踏实真干的敬业精神会使学生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自然而生。

7.减轻教师疲劳感,增强教学信心

以前每堂课上,笔者都要快速、紧张地大量书写、画图,长期下来,笔者拿粉笔的右臂始终有疲劳感觉,放慢了书写速度,其结果更慢。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笔者课前精心设计了“黑板学案”,增加了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和“心里没底”的感觉。

三、书写“黑板学案”的原则

1.超前性

“黑板学案”最好在课前完成。如果课前没有来得及写,也可以利用课堂学生预习时间书写,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简化性

“黑板学案”的内容、形式等都要高度简化,以节省书写的时间。为此,语句应精减,字量适宜,板图简单;选择题各选项文字和问答题宜简短。

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前、课间体操和眼保操的时间,教师有超过10分钟的时间慢慢书写“黑板学案”。但如果书写量过大,在其他课间的10分钟里就显得较为紧张。因此书写量最多控制在8分钟以内,以不觉累不感紧张为宜。板书量一般可达100多字,最多不超200字,书写快者不超写300字。专门名词尽量简写,这样可略去绝大多数文字。简写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深化记忆和理解。

3.板图优先性

在黑板上画图,如画地图,花费时间较长。如果时间紧迫,可以先画出板图,在课堂上再由教师口述相关文字或问题。

4.清晰性和条理性

现在学生近视者较多,板书字体如果过小,学生看得较累。所以字迹应清晰工整,字体稍大,以最后排学生能看清为宜。此外,“黑板学案”应有大小标题和序号,有层次有条理,布局美观。

5.科学性

地理某些统计图具有一定的精度,课堂上绘制需要不少时间;某些图示对画图技能要求较高,如多种光照图,对晨昏线、经纬线等的绘制有一定的技法要求,否则会影响精确判断。这些图示可以在课前用工具在黑板上画出。

6.预留性

需要上课边讲边写、边讲边画的内容不要提前写在黑板上,但要在黑板上预留位置。栏与栏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方便教学时随时补充。

7.个性化

“黑板学案”的栏目、内容和布局没有固定模式,可随师生个人喜好、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而定。

【责任编辑郑雪凌】

猜你喜欢
黑板学案书写
黑板和粉笔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黑板
“比例尺(一)”导学案
书写春天的“草”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