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定性调查研究

2014-09-25 15:10邹榕黎燕宁陈荷江南曾丽蓉马贞玉冯启明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

邹榕+黎燕宁+陈荷+江南+曾丽蓉+马贞玉+冯启明

【摘 要】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或教学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筛选、课程数等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应该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和法学等知识,课程的设置既要重视管理类课程,也不应该忽视医学学科的教学。因此,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以医学基础作为背景、医学与管理交叉和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 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 基础医学 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 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作者简介】邹 榕(1987- ),男,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

(责编 何田田)

【摘 要】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或教学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筛选、课程数等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应该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和法学等知识,课程的设置既要重视管理类课程,也不应该忽视医学学科的教学。因此,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以医学基础作为背景、医学与管理交叉和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 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 基础医学 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 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作者简介】邹 榕(1987- ),男,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

(责编 何田田)

【摘 要】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或教学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筛选、课程数等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应该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和法学等知识,课程的设置既要重视管理类课程,也不应该忽视医学学科的教学。因此,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以医学基础作为背景、医学与管理交叉和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 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 基础医学 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 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作者简介】邹 榕(1987- ),男,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本科应用型方向转型指导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