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强区建设的广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探讨

2014-09-25 16:03鲍青青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培养高职

【摘 要】从建设广西旅游强区对旅游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广西旅游人才需求类型,并根据广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符合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强区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66-02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广西区政府于2010年颁发《关于加强广西旅游强区的决定》,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广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的历史性跨越。2013又颁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把广西建成旅游强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要建成旅游强区,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当下的旅游活动已经由传统的大众旅游向体验化、休闲化和学习型的旅游态势转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势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挥地域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是地方旅游院校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广西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培养规模小、层次低,不能满足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据国家旅游局对广西旅游人才摸底调查得知,广西的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有较多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类专业,然而人才培养规模仍较小,能够为广西旅游业服务的人才更少。据近期一项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去向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就业单位在广西,约70%的学生在广西区外的单位就业。按此比例推算,每年只有不到2000名旅游专业学生补充到旅游人才队伍中,远远不能满足人才队伍的需求。

此外,广西旅游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占大多数,具有本科学历的较少,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更少,大专层次是旅游人才的绝对主力。可见,当前广西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偏少、面向东盟客源国小语种导游紧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容乐观。旅游人才偏少、层次低、空间结构分布不均等问题已经阻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目前广西旅游虽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就业规模,但是旅游教育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旅游学科处于其他学科的附属地位,大多研究不是基于旅游学,而是基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因此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旅游产业发展阶段看,我国旅游业进入休闲度假的发展新阶段,近年来,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而目前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针对旅行社、酒店和景区三大传统旅游人才,新兴的会展旅游人才、邮轮旅游人才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在部分学校刚刚开始,且招生规模不大,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邮轮旅游人才为例,目前广西仅有为数不多的院校设置邮轮乘务专业,且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较少,还不能满足北海邮轮码头公司的邮轮乘务人员需求。可见,新兴旅游人才严重短缺。

(三)专业知识学习脱离行业需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由于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对行业人才的理论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对旅游学科建设在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的结合上提出了挑战。目前出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旅游企事业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局面。有研究表明,历年来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一般在10%~20%,两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专业知识脱离行业需求,学校对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学校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岗位能力培养,因此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性。另外,旅游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若是沿用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二、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对广西旅游人才的需求类型

目前,广西已经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而旅游产业发展的迅猛态势使得广西旅游管理人才、旅游高级技能人才和旅游新业态人才更显不足。

(一)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必须依托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将对当地旅游起到加速器作用。根据近期的广西旅游人才普查,广西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仍较少,而硕士以上学历比例则更小。广西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加强对旅游高等教育产业的投入和再培训体系的建设才能满足需求。

(二)旅游高技能人才。据了解,广西旅游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状态与全国水平相比,相对较低。随着国务院《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关于加快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文件的出台,广西的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呈现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涉及酒店、餐饮、康乐服务、景区设计施工、设备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

(三)会展、邮轮等旅游新业态人才。当前,广西正大力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会展商务旅游在广西旅游中已有一定的市场比重,会展旅游人才需求势必增加。《北部湾旅游规划纲要》决定把海洋度假旅游产品、海洋旅游产品和邮轮游艇旅游产品等打造为北部湾的王牌产品。目前,北海邮轮码头主体工程已完工,将形成集客运、旅游和航运服务功能为主的现代化临港国际客运和商务中心;防城港西湾旅游码头已经启用,邮轮旅游人才需求旺盛。

三、建设旅游强区背景下广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为本土的高等旅游院校,应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出发,既要培养出大批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职业人,又要着重培养出社会紧缺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基于此,应从以下方面加快旅游人才培养。

(一)围绕旅游强区旅游服务业人才需求调整或整合现有专业。广西旅游教育发展较早,现已经形成了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三级教育体系。但从专业设置来看,专业还是较单一,传统的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仍是高等院校开展的多数专业,中等学校主要开设的专业是饭店服务与管理以及烹饪等。结合广西旅游业发展态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调整专业:一是继续开办传统专业。传统的旅游管理等专业比较成熟,具备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应有较高的要求,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行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面向旅游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等。二是新增现代服务业旅游新业态的旅游专业,比如航空服务、空乘服务、高铁动车服务、会展服务和乡村旅游服务等方面专业。

(二)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旅游学科体系不健全,在国家规范的学科分类中,旅游管理置于管理学中,旅游经济置于运用经济学中,事实上旅游专业的强职业化更应让它置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外部机遇下,学校若抓好教学改革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把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目的,必将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赢”。基于此,学校可以在时间、空间、内涵和师资四个方面做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1.时间融合。指很好地衔接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时间,尽量缩短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操作的过程,增加学生课外实习的频率。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和在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最好能达到1∶1。另外,也应注重学生课外实习时间的频率,传统的两年半学校学习、半年的校外实践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积累和提高,若能在每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后立即走入企业,则能缩短提高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技能。

2.空间融合。学生学习的场所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可以让某些课程的教学直接进入企业,或者让企业家走进教室。学生兼有双重身份——“员工”与学生,在两个学习场所分别进行实践和学习,学生可以先利用校内的实习设施进行仿真学习,后到企业中进行真实环境的实践。

3.内涵融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程开发方面应从单一学习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推进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兼顾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兼顾学历标准与行业要求,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的“无缝”衔接。

4.师资融合。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点,派出专任老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聘请企业行业的员工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的第一线兼职教师结合,组成新的师资队伍组织模式。

综上所述,在旅游强区建设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广西旅游人才培养仍存在较多问题,对此,应根据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对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高技能人才、旅游新业态人才等的需求情况,发挥地域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枬.竞争与整合:中国旅游教育发展与广西的对策[J].旅游学科,2004(7)

[2]汪剑明.面对旅游企业人才“饥渴”高等院校何去何从[N].中国旅游报,2004-05-21.

[3]黎红米.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2008(2)

[4]杨艺,陈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广西高校旅游管理学科发展探析[J].市场论坛,2009(7)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立项项目(2011JGZ067)

【作者简介】鲍青青(1982- ),女,湖北宜昌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交通运营与服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培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