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3年门诊退药原因分析及干预建议

2014-09-25 13:27王开明洪扬方昱
上海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门诊分析

王开明+洪扬+方昱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上海 200065)

摘 要 目的:总结2013年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退药原因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收集2013年退药处方,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及退药种类进行统计,与2012年各类数据比较分析,对比其增减幅度。结果:退药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中成药排前3位,较2012年小幅增长;退药原因中患者拒用、不良反应、生产厂家占前3位,其中患者拒用、不良反应大幅增长;退药科室中普内科、呼吸内科、消化科仍占前3位,均有小幅增长。结论:应加强退药管理,规范退药程序,注意医患之间的沟通,及时总结,减少退药。

关键词 门诊 退药 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7-0067-03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outpatient drug withdrawal in 2013

and intervention suggestions

WANG Kaiming, HONG Yang, FANG Yu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Shanghai 20006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drug withdrawal in 2013 in the outpatient pharmacy of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 its reasons and problems so a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Prescription for drug withdrawal in 2013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partments and reasons for drug withdrawal, and types of drugs,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in 2012 and their increase or decrease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Antimicrobial agents, circulatory system drug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ked in the top three in drug withdrawal species, a slight increase compared with 2012. The patient refusal to use, adverse reactions and manufacturers were ranked in the top three in the reason for drug withdrawal, in which the former two increased greatly. The departments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gastroenterology were also ranked in the top three in the departments of drug withdrawal, which had a slight increase.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drug withdrawa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procedures for drug withdrawal should be standardized.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ommunication on drug withdrawal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so as to reduce drug withdrawal.

KEY WORDS outpatient; drug withdrawal; analysis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健康。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是一个重要岗位,它不仅是一个将药品发放给患者的过程,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质量和医院形象。药品的规范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但长期以来,存在着患者要求退(换)药的情况。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医院,根据《医药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1],针对实际情况,在确认患者在本院就诊购药,能提供药品原始票据的情况下,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原因合理的可满足退(换)药的要求。现对2013年我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和减少退药现象。

资料与方法

上海市同济医院2013年门诊药房退药处方1 018张。采用回顾分析法就退药原因,科室分布,退药种类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退药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中成药排前3位,较2012年小幅增长;退药原因中,患者拒用、不良反应、生产厂家占前3位,其中患者拒用、不良反应大幅增长;退药科室中,普内科、呼吸内科、消化科仍占前3位,均有小幅增长。

退药种类及构成比例见表1。退药原因及构成比例见表2。退药科室及构成比例见表3。

退药原因分析与建议[2]

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反应较为常见。一些对胃肠道黏膜或迷走神经感受器有刺激作用的药物都可引起恶心、呕吐,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药物,以及某些中药制剂等对胃肠道均有刺激作用。退药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占了31.11%,这类药物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最为常见,这类药使用频率高,剂量大,有些合并用药也同样会增加不良反应。另外,一些患者在阅读说明书后看到种种不良反应要求退药的也屡见不鲜。endprint

建议医师在开处方时应该详细询问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有无做过相关检查等,一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免患者以此原因退药。当然,若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医生需及时调整药物或停药。

换药

2013年换药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49%,一些患者在医师开具处方后发现药品与自己想开的药品不符而要求换药。建议医师应与患者仔细沟通,开具患者需配药物,并详细为患者讲解药品使用的效果等。

HIS系统更新

2013年与上年相比同比有下降,可能是由于我院的HIS系统更新,有各种提示功能,同时医师相比上年更熟悉、了解HIS系统的应用。

重复开药

从2012年的9.98%上升到2013年的10.22%。由于医师与患者沟通不够,未仔细询问或患者未告知其当日多科室就诊,而导致同日在不同科室开出同一种或作用相似的药品,药师在配发药品时未发现,导致患者拿到药品时发现药量过大或作用相同而退药。

建议医师查看之前开具的处方,及时沟通,避免重复开药,药师在配发环节严格把关,加强审方,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患者住院

2013年较上年下降了4.63%,门诊开具的药品,患者住院或者转院药品可以继续使用,由于患者不知情,导致门诊退药。

特殊人群用药

医师在未全面了解这类患者的情况下开具了此类特殊人群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其他原因

2013年较上年患者拒绝用药上升了12.65%,是2013年退药原因中上升最多的。由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会产生急躁的心理,在与医师沟通中不能全面地诉说自己的病情,导致医师不能完全了解整个病程,忽略了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有无做过常规检查等,开出的药物并不符合患者的病情。

另外,普通内科和呼吸内科由于门诊量相对较大,也使得退药比例比其他科室要高。

抗微生物类药物在退药品种中占有量最大,也跟它的使用量大有很大关系。

精神类药物由于较多患者在阅读说明书后对不良反应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退药比例相对较高。

建议医师应该耐心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所有病程后再做出用药选择。如遇改变治疗方案,尽可能详细说明,同时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退药的危害

药品可能被污染或有些药品未按要求贮存,无法保证退回药品的质量; 有可能被一些人利用,将假冒伪劣药品混入药房;退药发生于医师、药房、收费处之间,影响正常工作,易产生纠纷、引发抱怨;药师处理大量退药,耽误药师工作,影响药学服务质量。

结语

退药是目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如何降低退药比例,任重而道远。因此,医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把好处方质量关,尤其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用药更应注意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要明确诊断,力求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并结合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来考虑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应预先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消除其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要加强药学服务,提高药师与医师的协调作用,为临床提供药品的用法、用量、规格、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并及时介绍新药,促进合理用药,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应加强工作责任心,避免因差错失误而造成对患者的损害。还应规范退药程序、确保所退药品的质量,建立有效的退药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3]。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尽可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唐彦, 赵彬, 朱珠, 等. 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情况分析及干预建议[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 10(3): 177-178.

顾洪双, 朱月婷, 霍花. 我院实施退药干预前后门诊退药情况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 2013, 31(5): 390-391.

郑颖, 何亦溪. 规范门诊退药流程 促进医疗安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11): 1042-1044.

(收稿日期:2014-05-19)endprint

建议医师在开处方时应该详细询问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有无做过相关检查等,一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免患者以此原因退药。当然,若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医生需及时调整药物或停药。

换药

2013年换药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49%,一些患者在医师开具处方后发现药品与自己想开的药品不符而要求换药。建议医师应与患者仔细沟通,开具患者需配药物,并详细为患者讲解药品使用的效果等。

HIS系统更新

2013年与上年相比同比有下降,可能是由于我院的HIS系统更新,有各种提示功能,同时医师相比上年更熟悉、了解HIS系统的应用。

重复开药

从2012年的9.98%上升到2013年的10.22%。由于医师与患者沟通不够,未仔细询问或患者未告知其当日多科室就诊,而导致同日在不同科室开出同一种或作用相似的药品,药师在配发药品时未发现,导致患者拿到药品时发现药量过大或作用相同而退药。

建议医师查看之前开具的处方,及时沟通,避免重复开药,药师在配发环节严格把关,加强审方,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患者住院

2013年较上年下降了4.63%,门诊开具的药品,患者住院或者转院药品可以继续使用,由于患者不知情,导致门诊退药。

特殊人群用药

医师在未全面了解这类患者的情况下开具了此类特殊人群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其他原因

2013年较上年患者拒绝用药上升了12.65%,是2013年退药原因中上升最多的。由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会产生急躁的心理,在与医师沟通中不能全面地诉说自己的病情,导致医师不能完全了解整个病程,忽略了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有无做过常规检查等,开出的药物并不符合患者的病情。

另外,普通内科和呼吸内科由于门诊量相对较大,也使得退药比例比其他科室要高。

抗微生物类药物在退药品种中占有量最大,也跟它的使用量大有很大关系。

精神类药物由于较多患者在阅读说明书后对不良反应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退药比例相对较高。

建议医师应该耐心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所有病程后再做出用药选择。如遇改变治疗方案,尽可能详细说明,同时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退药的危害

药品可能被污染或有些药品未按要求贮存,无法保证退回药品的质量; 有可能被一些人利用,将假冒伪劣药品混入药房;退药发生于医师、药房、收费处之间,影响正常工作,易产生纠纷、引发抱怨;药师处理大量退药,耽误药师工作,影响药学服务质量。

结语

退药是目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如何降低退药比例,任重而道远。因此,医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把好处方质量关,尤其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用药更应注意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要明确诊断,力求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并结合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来考虑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应预先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消除其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要加强药学服务,提高药师与医师的协调作用,为临床提供药品的用法、用量、规格、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并及时介绍新药,促进合理用药,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应加强工作责任心,避免因差错失误而造成对患者的损害。还应规范退药程序、确保所退药品的质量,建立有效的退药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3]。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尽可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唐彦, 赵彬, 朱珠, 等. 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情况分析及干预建议[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 10(3): 177-178.

顾洪双, 朱月婷, 霍花. 我院实施退药干预前后门诊退药情况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 2013, 31(5): 390-391.

郑颖, 何亦溪. 规范门诊退药流程 促进医疗安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11): 1042-1044.

(收稿日期:2014-05-19)endprint

建议医师在开处方时应该详细询问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有无做过相关检查等,一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免患者以此原因退药。当然,若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医生需及时调整药物或停药。

换药

2013年换药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49%,一些患者在医师开具处方后发现药品与自己想开的药品不符而要求换药。建议医师应与患者仔细沟通,开具患者需配药物,并详细为患者讲解药品使用的效果等。

HIS系统更新

2013年与上年相比同比有下降,可能是由于我院的HIS系统更新,有各种提示功能,同时医师相比上年更熟悉、了解HIS系统的应用。

重复开药

从2012年的9.98%上升到2013年的10.22%。由于医师与患者沟通不够,未仔细询问或患者未告知其当日多科室就诊,而导致同日在不同科室开出同一种或作用相似的药品,药师在配发药品时未发现,导致患者拿到药品时发现药量过大或作用相同而退药。

建议医师查看之前开具的处方,及时沟通,避免重复开药,药师在配发环节严格把关,加强审方,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患者住院

2013年较上年下降了4.63%,门诊开具的药品,患者住院或者转院药品可以继续使用,由于患者不知情,导致门诊退药。

特殊人群用药

医师在未全面了解这类患者的情况下开具了此类特殊人群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其他原因

2013年较上年患者拒绝用药上升了12.65%,是2013年退药原因中上升最多的。由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会产生急躁的心理,在与医师沟通中不能全面地诉说自己的病情,导致医师不能完全了解整个病程,忽略了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有无做过常规检查等,开出的药物并不符合患者的病情。

另外,普通内科和呼吸内科由于门诊量相对较大,也使得退药比例比其他科室要高。

抗微生物类药物在退药品种中占有量最大,也跟它的使用量大有很大关系。

精神类药物由于较多患者在阅读说明书后对不良反应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退药比例相对较高。

建议医师应该耐心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所有病程后再做出用药选择。如遇改变治疗方案,尽可能详细说明,同时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退药的危害

药品可能被污染或有些药品未按要求贮存,无法保证退回药品的质量; 有可能被一些人利用,将假冒伪劣药品混入药房;退药发生于医师、药房、收费处之间,影响正常工作,易产生纠纷、引发抱怨;药师处理大量退药,耽误药师工作,影响药学服务质量。

结语

退药是目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如何降低退药比例,任重而道远。因此,医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把好处方质量关,尤其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用药更应注意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要明确诊断,力求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并结合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来考虑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应预先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消除其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要加强药学服务,提高药师与医师的协调作用,为临床提供药品的用法、用量、规格、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并及时介绍新药,促进合理用药,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应加强工作责任心,避免因差错失误而造成对患者的损害。还应规范退药程序、确保所退药品的质量,建立有效的退药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3]。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尽可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唐彦, 赵彬, 朱珠, 等. 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情况分析及干预建议[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 10(3): 177-178.

顾洪双, 朱月婷, 霍花. 我院实施退药干预前后门诊退药情况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 2013, 31(5): 390-391.

郑颖, 何亦溪. 规范门诊退药流程 促进医疗安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11): 1042-1044.

(收稿日期:2014-0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门诊分析
门诊支付之变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实施预检分诊改善门诊就诊体验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冷落的戒烟门诊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