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常态课教学策略研究

2014-09-26 21:51韩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激励实效性提高

韩金

摘要: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本文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常态化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优劣的核心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是采取何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激励;提高;信息技术;实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如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常态课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为目标,从多个方面提出观点,以期最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 兴趣激励,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力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抱着一种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态去了解认识它、研究分析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情化繁为简。例如,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教学“计算机的组成”时,可利用在计算机房上课的便利,引导学生观察他们面前的实物并仔细听教师讲解,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各设备的同时掌握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画图时,可利用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组成形象生动的各种画面,使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得形象有趣。还可以将学生的电脑作品配上优雅的音乐播放给全体同学欣赏,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 提供优质素材,加强练习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操作练习如果设计得不够合理,将会使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受到影响,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平时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如果练习的设计没有针对性,他们就更难以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里掌握所学的技能。因此,在设计上机操作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练习的目的,排除干扰因素,使练习更加充分有效。

例如,在Excel格式设置的课堂教学上,通常都是先演示格式设置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新建一个工作表,录入数据后再进行格式设置。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熟悉计算机操作、文字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不会有多大难度,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输入速度慢等原因,在完成了数据录入后,已经到下课时间了,而对于本节课格式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时间进行练习,这大大影响了练习的效果,也没能达到操作练习的目的。对于这类需要以某文件或素材为基础进行操作的练习,我们可以提供素材或半成品给学生,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的练习更有针对性,达到练习的目的。如上述的课堂练习设计,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已经录入全部数据或者部分数据的数据表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在该数据表上进行格式设置,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本节课格式设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使练习的针对性得到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引入分组评价机制,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像信息技术课程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可以“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就有困难。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这个实际矛盾,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化解。

例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如果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城域网的的便利性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

另外,可在学生实际操作完成后,要求其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赏并设置自评、互评环节,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一人评价的模式。

● 设疑解惑,留有悬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将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笔者一般只是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而对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随后笔者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的过程。

● 采用任务驱动,使学生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会有一种成就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 借助信息反馈,检查教学质量

要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小的有益的改变都会对之产生影响。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平台,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实效性提高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