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騄
摘要:港口作为大型物资流转地,无论对其所在的港城还是对整个国家而言,都意义非凡。同样的,生态型港口的建设也是既符合国情又顺应时代要求的举措。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通过DPSRC模型来建立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并对具体的指标内容进行了列举说明,希望能够为我国生态港口的评价体系的发展做一些贡献。
关键词: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DPSRC模型;指标
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7-0065-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工厂”、“全球企业”等概念被响应提出,很多企业将产品模块化、零件化,然后通过运输集中于世界的某个地方,组装成套,形成成品。加上互联网的推动,使得“全球购物”的趋势逐渐显现,因此“全球化物流战略”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港口就是全球物流环节中最重要的枢纽。据统计,2013开始,我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多的亿吨级以上吞吐量的港口,其中海港19个,内河港口10个。因此,如果不注重港口的生态环境,那么就有可能破坏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甚至影响到这部分地区人类的生存。如何才能对一个港口是否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评价呢?这就成了建设生态型港口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通过DPSRC模型来建立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并对具体的指标内容进行了列举说明。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港口生态遭到破坏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与我国提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这一现状引起了我国很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他们针对“生态港”的建设方法、评价体系等多方面都做了诸多研究。2006年,郭保春通过对纽约新泽西港口的生态型港口建设研究,为我国港口在环境监测、港口运营和船舶监控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2006年,梁佩珩提出建设生态型港口、实现港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是未来港口建设的趋势;2009年,刘翠莲提出将和谐理念运用到港口建设中,她认为生态港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的。
1.2国外研究现状
EPeris-Mora以马伦西亚港生态港的建设项目为契机,结合国际ISO环保标准和环境管理系统(EMS),建立了生态港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2008年,NIEMEIJERD和GROOTRS建立了生态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各个指标拟定原则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国内外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基础定性分析,是从宏观、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的,而通过模型的定量分析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通过DPSRC模型定量的分析,如何建立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
2基于DPSRC模型的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的建设
2.1DPSRC模型简介
DPSRC模型是指由五个因素组成的模型:①D(Drive驱动力指标);②P(Pressue压力);③S(State状态);④R(Response响应);⑤C(Control控制指标)。从这五个要素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另外一个或几个因素的改变。本文将基于这五要素建立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建设生态型港口的评价体系。
2.2建设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的整体思路
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当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也就是目标层,这是建设生态港口的目的;中间层,也是准则层,这一层主要是与港口建设生态型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最底层也是评价体系的基础层,就是指标层,这一层就是评价生态型港口的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这是整个生态港口的评价体系建设思路。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通过DPSRC模型,针对五个不同的准则层所选取的评价指标。
2.3具体评价指标明细
2.3.1港口资源类指标
这类指标的目的是保持港口资源合理利用,并能尽量做到循环利用。按照DPSRC模型,与港口资源相关的指标主要有以下这些项:单位吞吐量耗能(P);单位吞吐量占用岸线(P);清洁能源使用率(C);非常规水源利用率(C);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C);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C);工业用水重复率(C);港口围海造田面积占港口陆域面积比(P);工业清洁生产实现率(C);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率(P);港口陆域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P);港区占用湿地、树林面积(P)。
2.3.2环境类
这类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港口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选取以下这些指标:水环境质量(S,R);环境空气质量(S);噪声达标区覆盖率(S);港区绿化覆盖率(S,R);主要污染物排放(P);港区噪声平均值(S);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S);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C);生活垃圾無害化处理率(C);危险废物处置率(C);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S);港区事故发生率(S)。
2.3.3社会
这类指标主要是以社会对于生态港口建设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具体包括:港口对就业率的贡献(S);港口基础设施完善程度(C);职工生态意识普及率(S);公众参与水平(C);立法水平(C);环境满意度(S);港口企业顾客满意度(S)。
2.3.4经济
这个准则层包含的指标主要是建设生态型港口时,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包括:单位吞吐量生产总值(D);吞吐量增长率(D);经济腹地人均(D);港口GDP增长率(D)。
2.3.5政策制度和能力建设
这一准则层,包括的指标主要是港口政策制度和能力建设上的完善性和合理性评价方面,有:港口码头应急能力建设(C);环境保护投资指数(C);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程度(C);科技进步对港口发展贡献率(C);环境管理制度(C);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率(C);实施清洁生产企业比例(C);绿色节能建筑执行率(C);港口竞争力水平(C);港口生态发展战略规划情况(C)。这些指标涵盖了建设生态型港口时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符合前文中的生态港口概念模型,同时指标之间也符合DPSRC模型中五要素的定义。再确定了具体评价的指标之后,就需要对这些指标给出一个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指标和相关要求而定,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再赘述。
3结语
进入21世纪之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在这个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港口作为世界物流的枢纽,其生态环境不仅影响港口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因此,生态型港口的建设势在必行。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我国生态型港口评价体系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董仪,林安东.论港口的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对策[J].中国港口,2001,(2).
[2] 郭保春,李玉如.纽约-新泽西港绿色港口之路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借鉴[J].水运管理,2006,(10).
[3] 梁佩珩.港口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J].珠江水运,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