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鹅产业发展应重视的问题与建议

2014-09-27 18:23侯水生
水禽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肉鹅鹅肉白鹅

侯水生

肉鹅产业是我国农业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鹅肉、鹅绒、鹅油是经济价值极高的食品、纺织、化工原料。鹅肉及其加工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安全、低无残留,深受我国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我国肉鹅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概括为:规模化与产业化水平低。表现为种鹅饲养、种蛋孵化、商品鹅饲养、饲料加工、肉鹅屠宰加工、食品加工分离,公司+基地+农户的一条龙生产模式尚未形成;我国优良肉鹅品种资源,特别是高产蛋性能与产肉性能、产羽绒性能的肉鹅品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降低了肉鹅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技术与方式落后,饲料转化效率低;疾病防治不规范,死淘率高;商品生产分散,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因此,如何提高我国鹅业规模化与产业化水平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

1 当前我国养鹅业基本状况

我国是世界第一鹅业生产大国。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21个水禽主要生产省、市区的统计,2012年,我国肉鹅出栏量约为5亿只,约占世界出栏量的90%,鹅肉产量约120万吨,产值约300亿元。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我国鹅肉、肥肝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2012年我国鹅肉出口量约为1.5万吨,约占世界鹅肉出口贸易量的30%;鹅肥肝出口量约600吨, 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2%。

根据中国商会羽毛羽绒制品分会(CFNA)统计:2012年我国羽绒及其制品的出口额约20亿美元,约占国际总贸易量的55%。

2 目前我国肉鹅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传统肉鹅品种的季节性繁殖与低繁殖率制约了产业发展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狮头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豁眼鹅等都是我国十分优秀的肉鹅品种。但是普遍存在着很难克服的繁殖效率低与季节性繁殖的问题,需要在育种方面下大力气。例如狮头鹅是我国体型最大的肉用鹅种,生长速度快,56日龄体重可达到4.5~5.0kg。但是年产蛋量只有30个左右;豁眼鹅是世界上产蛋性能最好的肉鹅品种,年产蛋量约70~100个;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生长快,肉质好,羽绒洁白质优,是国内最优秀的羽、肉兼用型鹅种,年产蛋量一般只有28个左右;四川白鹅是产蛋、产肉、产羽绒性能相对均衡的品种,年产蛋量约70个。我国所有的肉鹅品种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夏季停产,并且多个品种有极强的抱窝性。因此,提高种鹅的繁殖效率成为未来鹅业发展的关键。

2.2 育种落后显著降低肉鹅产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肉鹅品种仍然处于自繁自养、自生自灭的小农生产状态,保留了原始的种质特性。客观的说:我国在过去不重视肉鹅育种工作,几乎没有经费支持,育种只能在很小的范围进行,群体极小,进展缓慢;我国的肉鹅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刚刚开始。

我国目前肉鹅品种的生产性能表现充分反映了肉鹅育种的落后面貌。肉鹅群体整齐度差,品种内个体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特别是个体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例如黑龙江籽鹅(吉林称豁眼鹅,山东称五龙鹅)和四川白鹅都是我国著名的肉鹅品种,其优秀个体年产蛋量分别超过120个和70个,而平庸个体的年产蛋量仅有40~50个;优秀籽鹅90日龄的体重能达到3.5kg,而平庸个体120日龄的体重只有2.5kg。狮头鹅优秀个体56日龄的体重超过4.5kg,而平庸个体的体重只有3.0~3.5kg,等等。目前,我国的肉鹅本品种选育、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系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养鹅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阻碍了产业发展和进步。因此,加强肉鹅本品种选育,品系选育,提纯复壮;建立优质、高产肉鹅良种繁育体系,提高鹅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已经成为养鹅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2.3 肉鹅饲养方式与饲料配制技术落后 我国肉鹅饲养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大棚饲养方式,以农户自繁自养、小群体放牧为主要特征,产业化程度低。

有关鹅的消化生理、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系统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资料更少。原因是发达国家几乎没有肉鹅产业(中国占世界肉鹅出栏量的93%)。目前,国内企业配制肉鹅饲料主要根据传统经验配制,或参考鸡的饲养标准配制,误差较大,往往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关于精饲料、粗饲料、青饲料的科学利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肉鹅养殖企业。有些企业甚至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严重的问题是我国许多企业,甚至有些科技工作者认为“秸秆”可以养鹅。

在美国NRC(1994)年制定的家禽营养需要量标准中给出了部分肉鹅的营养需要量数据。但是美国NRC推荐的数据不宜用于实际生产。例如,美国NRC(1994) 推荐的4周龄后肉鹅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000千卡/kg和15.0%,能蛋比为200:1,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较低,不利于肉鹅生长;肉鹅0~4周龄钙磷的需要量分别为0.65%和0.30%,数据偏低,易导致肉鹅软骨症发生;肉鹅0~4周龄和4周龄后日粮的蛋氨酸加胱氨酸需要量数据较低,分别为0.65%和0.50%,显著抑制肉鹅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关于肉鹅微量元素Cu、Fe、Mn、Zn、Se、I、Co、Cr等的需要量及维生素A、D、E、K、烟酸、核黄素、胆碱和叶酸等需要量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深入研究并制定中国肉鹅饲养标准是产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迫在眉睫。

2.4 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肉鹅养殖、屠宰、加工各环节相互分离,没有形成完整的、利益相关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目前,养殖企业或农户经济规模小,无力进行屠宰、加工,极大地降低了养鹅的经济效益。肉鹅屠宰加工企业不愿意承担种鹅养殖、孵化的市场、技术风险,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户开展肉鹅养殖工作,经常出现无鹅屠宰的困境。屠宰企业在1年中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处于闲置期,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2.5 疾病使肉鹅产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尽管鹅的抗病能力强,但是,由于饲养条件差、防疫不规范、疫苗短缺的因素,导致肉鹅疾病经常发生。禽流感、小鹅瘟、副粘病毒病、大肠杆菌病成为目前危害我国肉鹅产业的最严重的4种疾病。如何预防好这4种疾病成为鹅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3 我国肉鹅产业发展的潜力

食品安全和营养保健是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主题。纯天然、无残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我国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要求将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平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鹅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常用饲料中无需添加任何药物,鹅肉中无(或低)残留;并且鹅肉产品的营养特性为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鹅肉价格较鸡肉价格高约2~3倍。在国内市场上,鹅肉的价格为普通鸡肉的1.5~2.0倍。我国广东有“无鹅不成席”之说,江苏扬州有“老弱病孕妇必须吃鹅”的习惯。而且,近2年来,我国肉鹅市场相对稳定,商品肉鹅养殖的效益一直在10元/只以上。

鹅肥肝中必需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含量的65%~68%,鹅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含量的75.7%。必需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延缓动脉血管硬化的作用。欧洲发达国家视鹅肥肝为世界三大美味之一的营养保健食品,消费量逐年增加。

应该强调指出:中国消费者没有消费鹅肥肝的习惯,但是近年来的消费量在持续增长;鹅肥肝产业成本高,投入高、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同时经济回报率相对较高,企业在从事鹅肥肝产业时应慎重处理;中国鹅业应以生产普通消费者需要的鹅肉为主体,其次是羽绒。鹅肉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鹅肥肝在近年内不可能成为主流产品。

4 我国肉鹅产业发展技术措施建议

4.1 建立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高效肉鹅良种繁育体系与生产模式 我国肉鹅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例如,狮头鹅、皖西白鹅与浙东白鹅等生长快,而繁殖性能差;豁眼鹅生长慢,而繁殖性能高;四川白鹅产蛋、产肉、产绒相对均衡。充分利用各品种的优点,建立配套系,形成高效的肉鹅繁育体系是未来肉鹅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应特别重视本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工作,不断提高种群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建立商品肉鹅的配套繁育体系,提高总体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

鹅繁殖性能低、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繁殖特点,是制约养鹅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采用配套系生产模式、“北繁南养”模式、控制种鹅繁殖季节等技术可能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北方较南方夏季气温低,高温持续时间短,空气干燥。这些气象因素有利于降低种鹅的热应激反应,提高产蛋量。

4.2 建立肉鹅精饲料与青饲料高效利用技术方案 我国是世界养鹅中心,鹅出栏量占全世界总出栏量的90%以上。因此我国应该成为世界鹅遗传育种、营养与饲养技术、食品加工的研究中心。目前,我国在肉鹅营养方面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很少,无科学的饲养标准,造成鹅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

我国农村传统养鹅以“放牧散养”为主。放牧鹅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饲料转化效率低。有人根据农村传统“放牧养鹅”的习惯,称鹅为“草食家禽”。与此相反,鹅与鸡、鸭等单胃动物一样,具有相似的消化系统结构和消化生理,消化饲料粗纤维的能力较弱,而消化淀粉及其它易消化糖的能力较强。鹅不能利用秸秆类饲料资源,利用青贮饲料的能力较低。因此,应根据鹅的消化生理特点建立饲养技术方案,包括配合饲料技术、青饲料利用技术等,才能提高鹅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和健康水平,降低饲养成本。

4.3 建立鹅病综合防制技术体系 疾病对我国肉鹅产业的危害日趋严重。一方面疾病危害肉鹅健康,降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危害人类健康。能否有效控制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肉鹅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尽管肉鹅抗病能力强,但是仍然有许多种疾病危害其健康。特别是“禽流感、小鹅瘟、副粘病毒病和大肠杆菌病”对我国肉鹅业危害极大。因此,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疾病防制技术方案十分重要。

4.4 加强肉鹅规模化与产业化建设 肉鹅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将使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转变为大规模饲养、企业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民个体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产业化能够将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将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并有利于控制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创名牌,增加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单一的企业经营很难形成肉鹅规模化生产。只有企业-农户紧密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才能形成肉鹅产业化经营模式。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中国肉鹅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5 小结

5.1 我国肉鹅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低,良种繁育体系没有建立,饲养方式与饲养技术落后等制约了产业发展。

5.2 种鹅繁殖效率低与季节性繁殖限制了产业发展。培育高繁殖率肉鹅专门化品系,建立商品肉鹅配套繁育体系;采用“北繁南养”生产模式;通过环境控制调节种鹅繁殖周期等技术能有效提高种鹅的繁殖效率,实现全年均衡生产,促进产业发展。

5.3 我国的鹅产业应以产肉和羽绒为主体,发展空间巨大。鹅肥肝生产应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发展,大规模生产应慎重考虑。

5.4 肉鹅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落后,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短缺。青、粗饲料高效利用技术是鹅业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肉鹅鹅肉白鹅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肉鹅饲料自制方法
肉鹅短期育肥的要点
肉鹅快速饲养与疾病防控方法
提高肉鹅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只大白鹅
白鹅写生记
鹅肉怎么吃才营养
均匀试验优化控制腌制鹅肉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鹅肉怎么吃才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