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到底是谁的需要?

2014-09-27 10:02
小资CHIC!ELEGANCE 2014年16期
关键词:灵气受害者注意力

徐青林:

陶氏英合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签约专家

知名社会心理学家,人生、职业规划师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

北京物资学院心理教师

极端的孤立不会消除压力,它本身反而就是压力,寂寞是疾病的温床。这世界上,太多人活得没有光彩,生命能量好像被耗尽。曾在一部电影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们出生的时候都是带着光来到这个世界,慢慢地很多人的光就消失了,变得俗不可耐,一点灵气都没有了。能看见人的光,也能看见光的消失。孩子是非常有灵气的,然而孩子只是看见了这些,并没有办法做任何改变,希望那些失去光的人找回自己的光。

或许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人可以让那些失去光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可是那些失去光的人自己想要找回家吗?

在我们的领域里,有这样一句话: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而不是拒来者,追去者。在爱情中也好,在生活中也好。我们不能够逆着情景去做事。

姑娘常常是善良的,她希望她爱的男人变好。看见了忙碌的男人希望男人能够停歇;看见了受伤的男人希望他的伤痕能够消退;看见了孤独的男人希望可以用自己滚烫的心温暖他;看见了悲伤的男人,她希望可以让他开心起来,忘记那些忧伤;看见胃疼的男人希望给他治疗疼痛……

所有的看见都是好的,因为你投注了你的注意力,你给予了关注,你用了心。可是如果当事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些,他还是会一如既往,有时候反而会让他感觉被指责,让他躲进了洞穴。

G遇上了一个私企老板,私企老板的执行力、主动性真的是蛮让人欣赏的,可是他的忙碌、疲惫又让她心疼。她特别不能够接受这些,希望他真的可以健康生活,有更多的生命质感。可是男人觉得女人太过小家子气,不够有全局意识,完全不懂怎么做一个打拼天下男人的女人,男人要去拼命的时候,她就该在他身旁呐喊助威,而不是拉住他,不让他跑。

想起来有一次我们在舞动治疗中学习分娩节奏,这个节奏是产出的节奏。那些常常做项目的人,需要集中注意力做很多事情,常常处在这个节奏的人真心很累,因为这个节奏需要花费很多的心力和体力。可是有时候人们在面对重大事件的时候,正像不能够让一个正在分娩的人停下来,这样对她自己不利,对她所做的事情也不利。如果一个正在分娩的母亲停下来不使力,她的孩子怎么出生?真的停下来的话,自己的性命和孩子的性命都堪忧。当你遇见一个处在分娩中的人,应该给她加油打气,而不是让她泄气。你要把她从拼搏的辛苦中拯救出来的力气就省省吧。

有时候,你要看看他的辛苦、不开心、疲惫激发了你什么动机,你为何要那么着急把别人捞起来?他或许需要在那里面荡漾一些时间。而你想要去拯救的心,也不完全是因为他的需要,而是你自己的需要。或许你有一个辛苦的爸爸、妈妈,也或许你也正在辛苦中。你不能接受父母的辛苦,不能接受自己的辛苦,或者说你压根就不能接受生活本身存在的辛苦、不开心,所以才那么着急需要做些什么。

拯救者常常是好心人的模样,到最后都可能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因为你所伸出去的橄榄枝并一定会被接收到,你想要拯救的人可能会拒绝,甚至是冷漠相对,也或许最初开始可以配合着演戏,到最后还是不配合。作为拯救爱人的人会气急败坏,会指责,不客气的,不自知的甚至会谩骂:怎么不知好歹呢?为何不懂我的苦苦用心呢。那个女人从最初的拯救者成了受害者,又成了迫害者,那个男人从最初的被拯救者、受害者,也有了迫害者的味道,到最后还是受害者。

其实在这样的关系里,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如果我们双方一直没有觉察,你会失去了自己,也会侵占了别人的地盘,最后你们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疏远。

为何你常常要扮演一个拯救者?为何你总要去选择那些正在苦难中的人们来爱?为何你不能区别生活中有时候必要的艰辛和真正的受苦,为何你不能够承认你也有那些部分?拯救的到底是谁?拯救到底是谁的需要?

做一个有光的人,陪伴愿意回家的人,不强求别人进入你认为的标准轨道,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

猜你喜欢
灵气受害者注意力
医养农旅特色项目未来可期 纳天地灵气 居康养福地
让注意力“飞”回来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一路惊喜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
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