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4-09-27 21:37孙鹏
现代情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大数据

孙鹏

〔摘要〕图书馆日益增长的数据体系已呈现大数据之势,其服务品质的颠覆与提升可依托大数据来实现。图书馆可通过对借阅数据、入馆数据、电子资源利用情况、学科馆员服务情况以及自助设备利用情况等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来创建全方位的智能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服务;智能服务

1大数据概述

11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它超过了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力,其规模和传输速度要求很高,不适合通过原来的数据库系统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了获取大数据中的价值,我们必须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处理它[2]。

12大数据的特点

业界通常用4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特点:(1)容量(Volume),即数据体量巨大。数据存储单位从TB级跃升至PB级(1PB=1024TB),甚至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直逼EB级(1EB=1024PB),传统的集中存储与计算分析已经无法应对呈指数增长的海量数据。(2)多样性(Variety),即数据种类繁多。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以访问日志、检索历史、E-mail、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为表现形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呈上升趋势,因此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3)价值(Value),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大数据普遍呈现价值密度低的共性。以检索历史为例,在成千上万条的记录中,最终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可能仅有一两条。(4)速度(Velocity),要求有较快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度,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在PB级的海量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用户不仅需要通过数据了解正发生什么,更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预测将要发生什么[3]。

13大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移动化传播与大量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的来源类型变得丰富、多样,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呈爆发式增长,社会发展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将成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而备受重视,并将会带来三大根本性变革。一是大数据让人们脱离了对算法和模型的依赖,数据本身即可帮助人们贴近事情的真相;二是大数据弱化了因果关系,可以挖掘出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人们不需要知道这些要素之间为什么相关就可以利用其结果,这样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效率;三是与传统的数据库技术相比,大数据可以处理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这就使得计算机能够分析的数据范围迅速扩大[4],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

2图书馆呈现大数据的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大数据特征,主要表现在:(1)图书馆的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既包括馆藏书目、订购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各类服务信息、利用信息、检索历史、浏览历史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信息的格式无法统一、特征也不明显;(2)信息化程度的推进促使图书馆的信息量加速增长,单体图书馆的资源总量难以达到PB级,但区域图书馆的数据量却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合;(3)随着个性化、学科化服务的深入与拓展,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期望也更高,图书馆也应据此做出转变,而这些转变可依托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来实现;(4)自助设备(包括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复印机、自助检索机、自助阅报机等)的广泛应用,加速了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5]。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近140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期刊1 000余种,电子图书50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博硕士论文45万篇,各种多媒体音像资料2万多种,大型网络数据库2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5个;2012年实施大流通以来,自助借还机已达6台,自助打印复印机4台,自助阅报机4台,自助检索机24台。这些馆藏资源的利用和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状态构成了庞大的数据体系,产生了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对这些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与深度挖掘,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每一位读者的特征,将会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段与文献资源建设等带来支持与改变,创造新的服务增长点。

3大数据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

依托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方位智能服务体系主要是对图书馆产生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根据横向、纵向的分析结果为读者提供多种高附加值服务、智慧服务等。全方位智能服务体系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大数据的拥有量,还包括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智能服务体系的构成如图1。

31入馆数据的挖掘有助于服务的定向推送

调查统计显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近三年读者入馆人次呈上升趋势,表明读者仍然较依赖实体图书馆。虽然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不断加强自动化建设的投入与推广,积极推行资源与服务的网络申请与响应,但实体图书馆的吸引力仍占有优势,这与图书馆不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调整布局环境、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人性化服务不无关系。同时,不断上升的读者入馆数量,增强了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服务信心和创新动力,开设了“信息共享空间”、“校园文化体验空间”、“信息素养教育中心”、“新技术体验中心”、“艺术媒体服务中心”等更多实体个性化服务。见图2:

以年入馆量排在前10位的读者为研究对象,如果以年级为聚类参数,其结论是:08级读者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占到了入馆量的60%和70%,09级读者在这2年的入馆量只占20%和60%,这表明08级读者更习惯利用图书馆,而09级读者仅在大三下学期考研备考阶段才开始利用图书馆。通过08级、09级读者入馆量的趋势分析,可以看出读者一般在考研准备或四六级考试阶段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达到顶峰,图书馆可根据情况为相应年级的读者提供书目信息推送、考研信息讲座、图书免费代购、电子资源检索、定额免费文献传递等,真正解决个别读者的需求。如若把聚类参数再扩展到具体学院、具体专业、某一读者,就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当然这需要更为细致的大数据分析。见表1:endprint

32借阅数据的挖掘有助于馆藏的合理分布

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近三年读者借阅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可以挖掘出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倾向、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读者的文化底蕴等,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合理的馆藏图书分配比率,并适时正向引导读者的阅读行为。

321通过中图法大类看图书借阅数据

根据中图法列出了近三年借阅量排在前10位的大类及相应的借阅信息,通过表格展示借阅数据如表2。

从统计数据中看出借阅总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相对前一年下降了648%,而2012年相对前一年降幅达2512%,这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不断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移动图书馆的开通(2011年10月)等有很大关系,基于借阅量的迅速下降,可以适当调整经费的分配比例,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投入,鼓励读者通过计算机或手持终端享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各大类图书的借阅量相差悬殊,但借阅量类别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每年都呈现文学类第一、语言类第二、教育类第三的分布格局,这是由学校“文科为主体、师范为主营”的特点所决定,图书馆就应加强这几类图书的采购,以满足教、学、研的需要。如果把借阅数据的分组参数再扩展到22大类的下一级类目,所得到的信息将会更为精确,更有利于图书的采购与推送,更会贴近读者的需求。

322通过二级学院看图书借阅数据

通过对二级学院读者的借阅数据分析,也可以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策略的依据。下面以学院为分组参数列出了近三年借阅量排在前10位学院的数据,见图3。

可以看出这三年间各学院借阅排名略有升降,表明图书借阅需求比较稳定,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基本可以满足各学院的需求。为了满足各学院的图书资源需求,助力学院的教与学,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可采取如下策略:(1)邀请各学院外派代表参与其中或提供相关书目信息,以保障采进文献更能切中读者需求目标。(2)根据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文献的经费分配比例,向需求大的专业适当倾斜,以发挥采购经费的最大效益。(3)可以通过校园媒体公开各学院借阅量的信息,以鼓励各学院的读者积极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323通过热门图书借阅看阅读兴趣

为了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优化文献资源建设,列举了借阅量排在前10位的图书数据,见表3。

表3中可以看出每一年的图书都以文学类为主,其中属于名著范畴的却又很少,表明读者比较热衷于消遣类的文学读物,像《后宫·甄传》一书在2011年的借阅量就比2010年上涨了约947%。基于这样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可以适当增加这一类图书的采购,并增加复本量,同时还可以再根据各学院的热门借阅情况,在相应分馆增加馆藏,以方便读者的借阅;此外,为了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和文学底蕴,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吸引读者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发挥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

33电子资源利用的挖掘有助于资源建设的科学配比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在使用传输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它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获取。通过表2看出纸质图书的借阅量正逐年下降,虽然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纸质图书的需求,但大多读者还是更倾向于电子资源(见图4)。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目前订购的大型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等,图中数据显示这几个数据库的利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国知网使用率2012年比2010年上涨了7284%,读秀学术搜索,上涨了5139%,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万方学位论文也分别上涨了4925%和4215%。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大幅上涨和纸质资源借阅量的明显下降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标准,应考虑适当减少纸质文献的投入而增加电子资源的投入,并要不断丰富中国知网的子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也可以把全部电子资源作为统计对象,把历年数据库使用明细作为基础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预测读者关注的热点,有效评估图书馆已购数据库的质量以及对未购数据的需求度提供支持。

34学科服务的挖掘有助于知识服务向纵深推进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推行学科服务工作,经过10年的探索和发展,从初期的破冰之旅到中期的普及之路,再到现在的创新之程,每一阶段都凝聚着学科馆员的倾情付出,学科服务工作从最初的代借代还、代查代印逐步向学科化、知识化服务转型,并且不断嵌入到读者的信息环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知识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学科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逐年上升[6](见图5)。

图书馆每年都要随机抽取部分读者进行学科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内容涉及参考咨询、院系联络、定题服务、资源导航、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的满足率、响应时限等指标,还包括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培训、文献信息检索课、嵌入式教学等服务项目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读者的知识需求特点,预测研究方向与趋势,作为学科馆员提供服务时的参照。图5显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读者总体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读者对学科服务工作从接受、认同,到肯定和依赖,其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助于学科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发挥学科馆员助力教、学、研的作用。

4结语

伴随云时代的到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大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它将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图书馆人应积极转变观念,借大数据之势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服务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实证型、密集型、创新型服务方式转化,不断统计分析、挖掘与识别读者的隐性诉求,依托大数据的手段来推动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seccn.大数据[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954399.htm,2013-10-12.

[2]旅联网.大数据定义[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db0c1de7f1922791688e8b6.html,2013-10-12.

[3]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63-68.

[4]网络服务.大数据带来三大根本性改变[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49572.html,2013-10-12.

[5]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

[6]王宇.学科服务的践行与创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历程[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4-27.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endprint

32借阅数据的挖掘有助于馆藏的合理分布

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近三年读者借阅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可以挖掘出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倾向、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读者的文化底蕴等,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合理的馆藏图书分配比率,并适时正向引导读者的阅读行为。

321通过中图法大类看图书借阅数据

根据中图法列出了近三年借阅量排在前10位的大类及相应的借阅信息,通过表格展示借阅数据如表2。

从统计数据中看出借阅总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相对前一年下降了648%,而2012年相对前一年降幅达2512%,这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不断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移动图书馆的开通(2011年10月)等有很大关系,基于借阅量的迅速下降,可以适当调整经费的分配比例,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投入,鼓励读者通过计算机或手持终端享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各大类图书的借阅量相差悬殊,但借阅量类别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每年都呈现文学类第一、语言类第二、教育类第三的分布格局,这是由学校“文科为主体、师范为主营”的特点所决定,图书馆就应加强这几类图书的采购,以满足教、学、研的需要。如果把借阅数据的分组参数再扩展到22大类的下一级类目,所得到的信息将会更为精确,更有利于图书的采购与推送,更会贴近读者的需求。

322通过二级学院看图书借阅数据

通过对二级学院读者的借阅数据分析,也可以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策略的依据。下面以学院为分组参数列出了近三年借阅量排在前10位学院的数据,见图3。

可以看出这三年间各学院借阅排名略有升降,表明图书借阅需求比较稳定,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基本可以满足各学院的需求。为了满足各学院的图书资源需求,助力学院的教与学,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可采取如下策略:(1)邀请各学院外派代表参与其中或提供相关书目信息,以保障采进文献更能切中读者需求目标。(2)根据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文献的经费分配比例,向需求大的专业适当倾斜,以发挥采购经费的最大效益。(3)可以通过校园媒体公开各学院借阅量的信息,以鼓励各学院的读者积极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323通过热门图书借阅看阅读兴趣

为了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优化文献资源建设,列举了借阅量排在前10位的图书数据,见表3。

表3中可以看出每一年的图书都以文学类为主,其中属于名著范畴的却又很少,表明读者比较热衷于消遣类的文学读物,像《后宫·甄传》一书在2011年的借阅量就比2010年上涨了约947%。基于这样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可以适当增加这一类图书的采购,并增加复本量,同时还可以再根据各学院的热门借阅情况,在相应分馆增加馆藏,以方便读者的借阅;此外,为了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和文学底蕴,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吸引读者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发挥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

33电子资源利用的挖掘有助于资源建设的科学配比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在使用传输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它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获取。通过表2看出纸质图书的借阅量正逐年下降,虽然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纸质图书的需求,但大多读者还是更倾向于电子资源(见图4)。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目前订购的大型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等,图中数据显示这几个数据库的利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国知网使用率2012年比2010年上涨了7284%,读秀学术搜索,上涨了5139%,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万方学位论文也分别上涨了4925%和4215%。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大幅上涨和纸质资源借阅量的明显下降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标准,应考虑适当减少纸质文献的投入而增加电子资源的投入,并要不断丰富中国知网的子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也可以把全部电子资源作为统计对象,把历年数据库使用明细作为基础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预测读者关注的热点,有效评估图书馆已购数据库的质量以及对未购数据的需求度提供支持。

34学科服务的挖掘有助于知识服务向纵深推进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推行学科服务工作,经过10年的探索和发展,从初期的破冰之旅到中期的普及之路,再到现在的创新之程,每一阶段都凝聚着学科馆员的倾情付出,学科服务工作从最初的代借代还、代查代印逐步向学科化、知识化服务转型,并且不断嵌入到读者的信息环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知识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学科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逐年上升[6](见图5)。

图书馆每年都要随机抽取部分读者进行学科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内容涉及参考咨询、院系联络、定题服务、资源导航、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的满足率、响应时限等指标,还包括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培训、文献信息检索课、嵌入式教学等服务项目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读者的知识需求特点,预测研究方向与趋势,作为学科馆员提供服务时的参照。图5显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读者总体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读者对学科服务工作从接受、认同,到肯定和依赖,其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助于学科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发挥学科馆员助力教、学、研的作用。

4结语

伴随云时代的到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大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它将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图书馆人应积极转变观念,借大数据之势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服务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实证型、密集型、创新型服务方式转化,不断统计分析、挖掘与识别读者的隐性诉求,依托大数据的手段来推动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seccn.大数据[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954399.htm,2013-10-12.

[2]旅联网.大数据定义[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db0c1de7f1922791688e8b6.html,2013-10-12.

[3]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63-68.

[4]网络服务.大数据带来三大根本性改变[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49572.html,2013-10-12.

[5]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

[6]王宇.学科服务的践行与创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历程[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4-27.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endprint

32借阅数据的挖掘有助于馆藏的合理分布

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近三年读者借阅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可以挖掘出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倾向、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读者的文化底蕴等,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合理的馆藏图书分配比率,并适时正向引导读者的阅读行为。

321通过中图法大类看图书借阅数据

根据中图法列出了近三年借阅量排在前10位的大类及相应的借阅信息,通过表格展示借阅数据如表2。

从统计数据中看出借阅总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相对前一年下降了648%,而2012年相对前一年降幅达2512%,这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不断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移动图书馆的开通(2011年10月)等有很大关系,基于借阅量的迅速下降,可以适当调整经费的分配比例,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投入,鼓励读者通过计算机或手持终端享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各大类图书的借阅量相差悬殊,但借阅量类别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每年都呈现文学类第一、语言类第二、教育类第三的分布格局,这是由学校“文科为主体、师范为主营”的特点所决定,图书馆就应加强这几类图书的采购,以满足教、学、研的需要。如果把借阅数据的分组参数再扩展到22大类的下一级类目,所得到的信息将会更为精确,更有利于图书的采购与推送,更会贴近读者的需求。

322通过二级学院看图书借阅数据

通过对二级学院读者的借阅数据分析,也可以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策略的依据。下面以学院为分组参数列出了近三年借阅量排在前10位学院的数据,见图3。

可以看出这三年间各学院借阅排名略有升降,表明图书借阅需求比较稳定,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基本可以满足各学院的需求。为了满足各学院的图书资源需求,助力学院的教与学,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可采取如下策略:(1)邀请各学院外派代表参与其中或提供相关书目信息,以保障采进文献更能切中读者需求目标。(2)根据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文献的经费分配比例,向需求大的专业适当倾斜,以发挥采购经费的最大效益。(3)可以通过校园媒体公开各学院借阅量的信息,以鼓励各学院的读者积极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323通过热门图书借阅看阅读兴趣

为了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优化文献资源建设,列举了借阅量排在前10位的图书数据,见表3。

表3中可以看出每一年的图书都以文学类为主,其中属于名著范畴的却又很少,表明读者比较热衷于消遣类的文学读物,像《后宫·甄传》一书在2011年的借阅量就比2010年上涨了约947%。基于这样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可以适当增加这一类图书的采购,并增加复本量,同时还可以再根据各学院的热门借阅情况,在相应分馆增加馆藏,以方便读者的借阅;此外,为了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和文学底蕴,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吸引读者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发挥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

33电子资源利用的挖掘有助于资源建设的科学配比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在使用传输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它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获取。通过表2看出纸质图书的借阅量正逐年下降,虽然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纸质图书的需求,但大多读者还是更倾向于电子资源(见图4)。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目前订购的大型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等,图中数据显示这几个数据库的利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国知网使用率2012年比2010年上涨了7284%,读秀学术搜索,上涨了5139%,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万方学位论文也分别上涨了4925%和4215%。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大幅上涨和纸质资源借阅量的明显下降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标准,应考虑适当减少纸质文献的投入而增加电子资源的投入,并要不断丰富中国知网的子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也可以把全部电子资源作为统计对象,把历年数据库使用明细作为基础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预测读者关注的热点,有效评估图书馆已购数据库的质量以及对未购数据的需求度提供支持。

34学科服务的挖掘有助于知识服务向纵深推进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推行学科服务工作,经过10年的探索和发展,从初期的破冰之旅到中期的普及之路,再到现在的创新之程,每一阶段都凝聚着学科馆员的倾情付出,学科服务工作从最初的代借代还、代查代印逐步向学科化、知识化服务转型,并且不断嵌入到读者的信息环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知识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学科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逐年上升[6](见图5)。

图书馆每年都要随机抽取部分读者进行学科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内容涉及参考咨询、院系联络、定题服务、资源导航、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的满足率、响应时限等指标,还包括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培训、文献信息检索课、嵌入式教学等服务项目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读者的知识需求特点,预测研究方向与趋势,作为学科馆员提供服务时的参照。图5显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读者总体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读者对学科服务工作从接受、认同,到肯定和依赖,其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助于学科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发挥学科馆员助力教、学、研的作用。

4结语

伴随云时代的到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大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它将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图书馆人应积极转变观念,借大数据之势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服务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实证型、密集型、创新型服务方式转化,不断统计分析、挖掘与识别读者的隐性诉求,依托大数据的手段来推动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seccn.大数据[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954399.htm,2013-10-12.

[2]旅联网.大数据定义[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db0c1de7f1922791688e8b6.html,2013-10-12.

[3]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63-68.

[4]网络服务.大数据带来三大根本性改变[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49572.html,2013-10-12.

[5]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

[6]王宇.学科服务的践行与创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历程[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4-27.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大数据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用户数据统计挖掘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