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教材 授人以渔

2014-09-27 14:50祝锡炯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羊毛衫应用题线段

祝锡炯

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直让人头痛的总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难发现,每当讲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怕,老师愁,办公室里总能听到各种抱怨声:这个类型我明明讲过很多遍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这份作业我已经分析过了;XX同学这个内容一点都不会……劳神费心,效果却总是平平,不少学生还越来越不爱学数学。那怎样才能让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又能学得轻松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笔者也有了关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钻研教材,理清教学脉络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类型主要有三类:“求a是b的几(百)分之几?求b的■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是a,求这个数。”以及由这三个基本类型延伸出另外的三类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如:求a比b多(少)几(百)分之几?求比b多(少)■是多少?已知比一个数多(少)■是a,求这个数。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看似复杂,但其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离不开这几类基本题型。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编排,着重体现乘除法应用题思路的统一与区别,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编排的意图和特点,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渗透学法指导的教学思想,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夯实基础,加强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阅读能力

应用题其实和语文的阅读一样,重在理解。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应用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读了题目之后,仍然是雾里看花,无法把数量关系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解题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反复读;其次画出题中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出信息;最后对那些还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被读不懂题目给绊住了。因此,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第一步应该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分析应用的常用手段,“踢”开这个绊脚石。

2.指导学生巧用线段图

线段图这种简洁的解题工具一直是教学应用题常用到的,尤其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线段图尤为重要,它有利于理解题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起始阶段,指导并鼓励学生画线段图是很有必要的。

如在教学以下三题对比练习时,如果不动用线段图这个教学辅助手段,不少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增加教学难度。

(1)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了■,再做16个正好完成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因此列式16÷(■-■)。

(2)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了■,再做16个,剩下的正好是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1-■-■),因此列式16÷(1-■-■)。

(3)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现还剩下总数的■,再做16个就完成了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1),因此列式16÷(■+■-1)。

总之,画线段图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使用线段图就能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量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把题意与算式结合起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画图,多指导学生画图,不能一味地帮学生画好线段图,而使学生缺少尝试和锻炼的机会。

3.迅速准确找准对应关系

寻找对应关系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强调的,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分析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数量和比率对应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问题的能力。

【例1】 羊毛衫有320件,衬衫的件数比羊毛衫多■。衬衫有多少件?

(1)画出线段图。

(2)从线段图中找对应关系:

羊毛衫——“1”——320件

衬 衫——1+■——?件

(3)概括题意:求320件的(1+■)是多少。

(4)列式:320×(1+■)。

【例2】 皮衣有200件,比羊毛衫少37. 5%,羊毛衫有多少件?

列出的对应关系:“羊毛衫——“1”——?件;皮衣——1-37.5%——200件”。显然这是已知一个数的(1-37.5%)是200,求这个数,选择除法计算。

不难看出,对应关系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服务的。几乎所有的一般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都能列出类似的对应关系,再从对应关系中找到解题的捷径。

4.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如果理解角度不同,其解题思路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例题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皮衣有200件,比羊毛衫少■,羊毛衫有多少件?”这题为例。一般的解题方法是“200÷(1-■)”,除了这一种以外,还可以用方程x×(1-■)=200来解答。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以把这样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改编成按比例分配问题。从“比羊毛衫少■”可以看出皮衣与羊毛衫的数量比为5∶8,因此还可以用“200÷5×8”把分数问题整数化了,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方法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当然,这样的解法也有难点,就是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比。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准备练习阶段,多训练这样的找比练习,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三、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以上两点面向的其实是班级中的一般学生,更多的是照顾班级中的后30%学生。但每个班中总有那么几个一点就通,一点就会的学生,他们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并不困难,如果一味地只学习课本中的例题,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钻研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常常会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应用题,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这样的渗透并不是盲目的,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常见的题型渗透为主。

1.量率对应

【例3】 有两只桶共装油44千克,若第一桶里倒出■,第二桶里倒进2.8千克,则两桶油内的油相等,原来每只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解这样的题型要抓住量和率的对应。这里(44+2.8)千克和(1+■)相对应,用除法就可以得出第一桶油原有的质量,自然就能得到第二桶油原有的质量。

2.单位“1”的转化

【例4 】兄弟4人合作修一条路,结果老大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一半,老二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老三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老四修了91米。问这条路长多少米?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常常会碰到一个题目中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经过分析,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在这题中,老大其实修的是全长的■,老二修的是全长的■,老三修的是全长的■,这样这三个分率的单位“1”都变成了全长,91米就为这条路全长的1-■-■-■。

3.寻找不变量

【例5】 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后来又转来15名女生,这样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六年级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在分数应用题中,有时单位“1”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这道例题,从转来15名女生看出,女生、全校总人数都发生了变化,但男生没有变,因而可以把男生作为单位“1”。原来女生是男生的■,现在女生是男生的■,女生增加15人,分率增加■-■=■,据此可求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课外延伸还要教师根据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挖掘、整合和引导。如果教师能在落实好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适当地渗透一些课外知识,将有利于优等生的培养,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繁琐而复杂的内容,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地将分散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构建应用题的相关体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直让人头痛的总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难发现,每当讲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怕,老师愁,办公室里总能听到各种抱怨声:这个类型我明明讲过很多遍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这份作业我已经分析过了;XX同学这个内容一点都不会……劳神费心,效果却总是平平,不少学生还越来越不爱学数学。那怎样才能让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又能学得轻松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笔者也有了关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钻研教材,理清教学脉络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类型主要有三类:“求a是b的几(百)分之几?求b的■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是a,求这个数。”以及由这三个基本类型延伸出另外的三类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如:求a比b多(少)几(百)分之几?求比b多(少)■是多少?已知比一个数多(少)■是a,求这个数。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看似复杂,但其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离不开这几类基本题型。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编排,着重体现乘除法应用题思路的统一与区别,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编排的意图和特点,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渗透学法指导的教学思想,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夯实基础,加强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阅读能力

应用题其实和语文的阅读一样,重在理解。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应用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读了题目之后,仍然是雾里看花,无法把数量关系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解题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反复读;其次画出题中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出信息;最后对那些还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被读不懂题目给绊住了。因此,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第一步应该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分析应用的常用手段,“踢”开这个绊脚石。

2.指导学生巧用线段图

线段图这种简洁的解题工具一直是教学应用题常用到的,尤其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线段图尤为重要,它有利于理解题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起始阶段,指导并鼓励学生画线段图是很有必要的。

如在教学以下三题对比练习时,如果不动用线段图这个教学辅助手段,不少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增加教学难度。

(1)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了■,再做16个正好完成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因此列式16÷(■-■)。

(2)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了■,再做16个,剩下的正好是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1-■-■),因此列式16÷(1-■-■)。

(3)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现还剩下总数的■,再做16个就完成了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1),因此列式16÷(■+■-1)。

总之,画线段图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使用线段图就能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量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把题意与算式结合起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画图,多指导学生画图,不能一味地帮学生画好线段图,而使学生缺少尝试和锻炼的机会。

3.迅速准确找准对应关系

寻找对应关系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强调的,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分析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数量和比率对应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问题的能力。

【例1】 羊毛衫有320件,衬衫的件数比羊毛衫多■。衬衫有多少件?

(1)画出线段图。

(2)从线段图中找对应关系:

羊毛衫——“1”——320件

衬 衫——1+■——?件

(3)概括题意:求320件的(1+■)是多少。

(4)列式:320×(1+■)。

【例2】 皮衣有200件,比羊毛衫少37. 5%,羊毛衫有多少件?

列出的对应关系:“羊毛衫——“1”——?件;皮衣——1-37.5%——200件”。显然这是已知一个数的(1-37.5%)是200,求这个数,选择除法计算。

不难看出,对应关系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服务的。几乎所有的一般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都能列出类似的对应关系,再从对应关系中找到解题的捷径。

4.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如果理解角度不同,其解题思路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例题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皮衣有200件,比羊毛衫少■,羊毛衫有多少件?”这题为例。一般的解题方法是“200÷(1-■)”,除了这一种以外,还可以用方程x×(1-■)=200来解答。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以把这样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改编成按比例分配问题。从“比羊毛衫少■”可以看出皮衣与羊毛衫的数量比为5∶8,因此还可以用“200÷5×8”把分数问题整数化了,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方法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当然,这样的解法也有难点,就是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比。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准备练习阶段,多训练这样的找比练习,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三、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以上两点面向的其实是班级中的一般学生,更多的是照顾班级中的后30%学生。但每个班中总有那么几个一点就通,一点就会的学生,他们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并不困难,如果一味地只学习课本中的例题,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钻研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常常会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应用题,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这样的渗透并不是盲目的,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常见的题型渗透为主。

1.量率对应

【例3】 有两只桶共装油44千克,若第一桶里倒出■,第二桶里倒进2.8千克,则两桶油内的油相等,原来每只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解这样的题型要抓住量和率的对应。这里(44+2.8)千克和(1+■)相对应,用除法就可以得出第一桶油原有的质量,自然就能得到第二桶油原有的质量。

2.单位“1”的转化

【例4 】兄弟4人合作修一条路,结果老大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一半,老二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老三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老四修了91米。问这条路长多少米?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常常会碰到一个题目中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经过分析,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在这题中,老大其实修的是全长的■,老二修的是全长的■,老三修的是全长的■,这样这三个分率的单位“1”都变成了全长,91米就为这条路全长的1-■-■-■。

3.寻找不变量

【例5】 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后来又转来15名女生,这样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六年级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在分数应用题中,有时单位“1”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这道例题,从转来15名女生看出,女生、全校总人数都发生了变化,但男生没有变,因而可以把男生作为单位“1”。原来女生是男生的■,现在女生是男生的■,女生增加15人,分率增加■-■=■,据此可求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课外延伸还要教师根据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挖掘、整合和引导。如果教师能在落实好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适当地渗透一些课外知识,将有利于优等生的培养,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繁琐而复杂的内容,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地将分散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构建应用题的相关体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直让人头痛的总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难发现,每当讲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怕,老师愁,办公室里总能听到各种抱怨声:这个类型我明明讲过很多遍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这份作业我已经分析过了;XX同学这个内容一点都不会……劳神费心,效果却总是平平,不少学生还越来越不爱学数学。那怎样才能让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又能学得轻松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笔者也有了关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钻研教材,理清教学脉络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类型主要有三类:“求a是b的几(百)分之几?求b的■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是a,求这个数。”以及由这三个基本类型延伸出另外的三类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如:求a比b多(少)几(百)分之几?求比b多(少)■是多少?已知比一个数多(少)■是a,求这个数。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看似复杂,但其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离不开这几类基本题型。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编排,着重体现乘除法应用题思路的统一与区别,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编排的意图和特点,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渗透学法指导的教学思想,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夯实基础,加强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阅读能力

应用题其实和语文的阅读一样,重在理解。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应用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读了题目之后,仍然是雾里看花,无法把数量关系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解题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反复读;其次画出题中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出信息;最后对那些还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被读不懂题目给绊住了。因此,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第一步应该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分析应用的常用手段,“踢”开这个绊脚石。

2.指导学生巧用线段图

线段图这种简洁的解题工具一直是教学应用题常用到的,尤其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线段图尤为重要,它有利于理解题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起始阶段,指导并鼓励学生画线段图是很有必要的。

如在教学以下三题对比练习时,如果不动用线段图这个教学辅助手段,不少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增加教学难度。

(1)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了■,再做16个正好完成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因此列式16÷(■-■)。

(2)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了■,再做16个,剩下的正好是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1-■-■),因此列式16÷(1-■-■)。

(3)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现还剩下总数的■,再做16个就完成了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从图中得出,16个是这堆零件的(■+■-1),因此列式16÷(■+■-1)。

总之,画线段图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使用线段图就能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量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把题意与算式结合起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画图,多指导学生画图,不能一味地帮学生画好线段图,而使学生缺少尝试和锻炼的机会。

3.迅速准确找准对应关系

寻找对应关系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强调的,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分析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数量和比率对应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问题的能力。

【例1】 羊毛衫有320件,衬衫的件数比羊毛衫多■。衬衫有多少件?

(1)画出线段图。

(2)从线段图中找对应关系:

羊毛衫——“1”——320件

衬 衫——1+■——?件

(3)概括题意:求320件的(1+■)是多少。

(4)列式:320×(1+■)。

【例2】 皮衣有200件,比羊毛衫少37. 5%,羊毛衫有多少件?

列出的对应关系:“羊毛衫——“1”——?件;皮衣——1-37.5%——200件”。显然这是已知一个数的(1-37.5%)是200,求这个数,选择除法计算。

不难看出,对应关系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服务的。几乎所有的一般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都能列出类似的对应关系,再从对应关系中找到解题的捷径。

4.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如果理解角度不同,其解题思路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例题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皮衣有200件,比羊毛衫少■,羊毛衫有多少件?”这题为例。一般的解题方法是“200÷(1-■)”,除了这一种以外,还可以用方程x×(1-■)=200来解答。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以把这样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改编成按比例分配问题。从“比羊毛衫少■”可以看出皮衣与羊毛衫的数量比为5∶8,因此还可以用“200÷5×8”把分数问题整数化了,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方法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当然,这样的解法也有难点,就是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出两个量之间的比。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准备练习阶段,多训练这样的找比练习,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三、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以上两点面向的其实是班级中的一般学生,更多的是照顾班级中的后30%学生。但每个班中总有那么几个一点就通,一点就会的学生,他们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并不困难,如果一味地只学习课本中的例题,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钻研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常常会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应用题,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这样的渗透并不是盲目的,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常见的题型渗透为主。

1.量率对应

【例3】 有两只桶共装油44千克,若第一桶里倒出■,第二桶里倒进2.8千克,则两桶油内的油相等,原来每只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解这样的题型要抓住量和率的对应。这里(44+2.8)千克和(1+■)相对应,用除法就可以得出第一桶油原有的质量,自然就能得到第二桶油原有的质量。

2.单位“1”的转化

【例4 】兄弟4人合作修一条路,结果老大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一半,老二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老三修了另外三个人总数的■,老四修了91米。问这条路长多少米?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常常会碰到一个题目中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经过分析,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在这题中,老大其实修的是全长的■,老二修的是全长的■,老三修的是全长的■,这样这三个分率的单位“1”都变成了全长,91米就为这条路全长的1-■-■-■。

3.寻找不变量

【例5】 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后来又转来15名女生,这样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六年级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在分数应用题中,有时单位“1”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这道例题,从转来15名女生看出,女生、全校总人数都发生了变化,但男生没有变,因而可以把男生作为单位“1”。原来女生是男生的■,现在女生是男生的■,女生增加15人,分率增加■-■=■,据此可求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课外延伸还要教师根据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挖掘、整合和引导。如果教师能在落实好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适当地渗透一些课外知识,将有利于优等生的培养,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繁琐而复杂的内容,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地将分散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构建应用题的相关体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猜你喜欢
羊毛衫应用题线段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四针床全成形羊毛衫纸样设计及模拟分析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防羊毛衫扎人小窍门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