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性质和合约理论

2014-09-28 03:52王小青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6期
关键词:张五常科斯合约

王小青

摘 要:笔者以张五常先生的《企业的合约性质》为中心,结合当前学术界对企业性质的相关看法,就企业的性质和合约理论做一些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企业性质;合约理论

张五常先生的《企业的合约性质》没有之前经济界传世大作的晦涩与枯燥,张五常先生通过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解释经济现象,阐述经济理论的方式,使人以新的视角去理解经济。科斯曾这样评价张先生“他永远集中于理解一个经济制度为什么会那样运作,而不是以一个经济制度应该怎样为出发点,及怎样可以达到这运作,在分析制度的操作时,他以敏锐的事实观察来支持他的论证,他的作品具细节,有悟性,照亮着他研讨的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企业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企业?这是一个涉及企业性质的问题,也是一个新古典经济学所没有回答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仅仅将企业视作一个将投入品转化为产出品的实体,它的作用是把生产和消费分开,以便更好地研究价格机制在市场中的作用。在这种理论中组织根本没有存在的理由,所有的交换都可以由个体来完成。在一个大型的组装工厂中,许多工人在组装线上工作,成品组装由某个机构而非由分别拥有构成整个工厂的工具和机器的独立承包工进行协调。按照价格理论,参与者完全可以独立经营自己的部分,沿着生产线购买和销售他们的半组装部件,依照价格的指导完成资源的配置。但是为什么会出现那种具有长期合同、所有者承担风险、对参与生产过程的人的层级或集中协调等为特征的生产组织呢?如果企业存在,企业的边界在哪里?《企业的合约性质》中谈到了铺硬木地板的例子。一个要造高楼的地主找到一个建筑承包商。这个承包商以双方同意的每平方米的价格下包给一个硬木地板承包商。这个次级承包商购进木材,并按照计件付酬将木材做成地板,然后再找一个二级承包商,给他地板,并开出铺每平米的价格。最后,这个二级承包商雇佣工人,并按照铺地板的平方米数支付工资。在这里,企业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这里存在几个企业?

2 理论研究综述

在科斯之前对企业出现原因进行探索的代表人物是弗兰克·奈特。他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通过不确定来解释企业的存在。但是他的论述实际上并没有解释“企业是什么?为什么企业会出现?”的问题。正如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的那样,奈特教授并没有解释价格机制为什么应该被取代。例如一些人自信也敢于承担风险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通过亲自参与指挥生产才能从这种判断和知识中获得一份收入。

1937年罗纳德·科斯发表了传世之作《企业的性质》,开创了对企业性质讨论的热潮。他认为企业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方式,用科层管理的方式代替了市场非人格化的价格运行机制。在科斯的理论中,价格机制就好比“无意识的合作的海洋”,而“意识力量的小岛”则是指以计划、命令为特征的企业组织。虽然后人对科斯的这篇文章提出了许多质疑,如有人指出他将资源配置的方法区分为指导性协调和自发性协调是最大的不足,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合资子公司、公司间技术协议方式、分包、营销合作等许多现象。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每个理论在现代看来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不能窠臼。我们必须承认科斯新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交易费用。

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阿尔钦和德姆塞斯将企业理论继续向前推进。他们认为团队生产比单个生产有更大的效益,当团队生产超过各要素独立生产的产出和,并足以抵补组织和约束团队成员的成本时,那么团队生产就会被采用。然而,生产存在成本侧对问题。这时就要出现一个监督者,监督者拥有剩余索取权。接着他们描述了剩余索取者所拥有的权利束。从权利束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团队成员和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份买卖合同。在团队生产中,中央方与所有联合投入品订立一系列双边合同。正是这一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联合投入品的有效率的组织,而合同条款则构成了企业的基础。企业比市场能更经济地监督和测度劳动生产率,从而使边际劳动生产率与投入品成本相一致,并且能够解决存在的偷懒问题,所以企业出现了。阿尔钦和德姆塞斯看到了企业的本质属性,即合同性这是其理论的进步所在。但是也应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如他们认为由于推卸责任和偷懒导致了企业的出现,事实上这种现象无处不在,这也是推卸责任行为很难被测量所造成的。其次,规模经济团队生产带来高收入导致人们愿意加入到企业中来,这一论点的说服力是十分有限的。

3 张五常的观点

前人的研究在不断演进和深入,逐渐触及到企业的本质属性,那么企业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张五常的《企业的合约性质》给我们做出了更充分的论述。总的来讲,他认为我们并不确切知道企业是什么,而且知道与否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企业”这个词只是简略地描述了在不同于普通产品市场所提供的合约安排下组织活动的一种方式。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张五常的企业理论其实是对科斯理论的一般化。从本质上来讲我也认同这种看法。从交易费用展开,张五常对交易费用的处理极为一般化。他认为使用价格机制的费用,与使用管理机制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企业内部同样也是一个市场,只不过是由于一个代理人的出现,使得它从产品市场分离了出来,从而成为要素市场。所以在他看来,是不同制度的交易费用差异导致了“企业取代市场”。而且严格地讲“企业取代市场”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准确,较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以节省交易费用。这种看法相对于科斯而言无疑是更加透彻和清晰。当两个当事人预期到合约行为能够减少交易费用、增加收益时,他们就会以合约的方式进行资产的转让。不同合约形式的安排界定了人们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约束了当事人各方的行为,使资源配置及使用更接近于合理和有效。

总之,在张五常看来,企业的出现并非是交易从市场中退出,而是一种交易方式代替另一种交易方式,一种合约形式代替了另一种合约形式。不同合约安排的本质就在于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将租值最小化。合约安排就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机制。

那么什么是交易费用呢?在现实生活中,交易费用无处不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人们要选择不同的合约安排方式来减少经济运行中的交易费用,实现效用最大化。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的定义十分广泛——包括了所有的孤岛上鲁滨逊一人经济以外所能想象的成本,而在一人经济中,无论产权,交易还是任何类型的经济组织都是不存在的。这样宽泛的定义可以直接定义为制度成本,即制度在运行时所要付出的费用和采用某个制度或在制度改变时所要付出的费用。与前人的研究不同,张五常并没有将研究停留在合约含义表面,而是继续探讨了合约安排的机理。他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希望通过使用多个资源所有者的投入来提高经济效率的话,那么它可以达成一份用来组合资源的合约。即合约的形成是通过不同的资源的流转或组合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张五常认为对于私有产权,每一位投入者都有三种选择:1)完全不出让投入品的私有产权,其中投入品包括资源与劳动,自己生产和出售商品;2)把投入品完全卖掉;3)做出某种合约安排,把投入的使用权委托给代理人,换取一定收入。当所有者做出第三种选择的时候,企业就出现了。代理人根据合约获得一组生产要素有限使用权,他们指挥生产活动而不直接涉及每项活动的价格,并把生产出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通过一种合约安排,使用投入的权利部分地被授予了另一方,生产出的产品则被卖给了消费者。放弃使用权是一个程度问题,界定授予的权利则是签订合约时所要做的事情。当然,在没有私人产权明确的界定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工人的劳动或资源为什么直接由代理人来管理而不是市场机制来运行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人们就范。在私人产权界定清楚的情况下,经济分析可以确定这样一个原则:当投入要素的所有者进入所描述的典型合约中时,他预期获得一份其他选择的相应收益。让其他人决策可能更具有生产性么?张五常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之后,他论述了发现价格成本巨大的四个原因。总之,在张五常看来,无论是投入要素所有者的全部贡献还是合作者的全部劳务都能够以价格的方式分离,并通过直接度量相应于每一部分的贡献的不同性质出售给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大量交易的存在,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每一部分的用途或其作用缺乏详细了解,由于度量各种各样变化的活动的困难,和由于分离所做贡献大小的困难,发现价格是成本昂贵的。减少发现价格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用某种活动的方式来代替,而不是对活动直接定价。这种替代像是件工合约的使用一样简单或像计划体制的建立一样复杂。

张五常认为在我们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都是通过合约安排来组织的。几乎每一个人或组织都是一个合约者,一个亚合约者,一个亚亚合约者。不同的合约安排,无论是文字合约还是口头合约,都表明了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是怎样组织和怎样安排的。合约安排的选择也就决定了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快慢及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样合约安排的含义已经泛化为制度安排的意蕴。

4 结束语

以上几位经济学家的解释,并非毫不相关,实质上是环环相扣的。在受到前人理论的启发基础上,做出更优的解释。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认为企业是节省交易费用的结果。阿尔钦和德姆塞斯肯定了科斯企业存在原因的说法,并且提出了团队生产优势的解释。张五常肯定了以上诸位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但是不赞同团队优势生产的解释,而赞同科斯对发现价格费用的强调。同时,他也认为降低发现价格费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用某种方法代替,但科斯的理论仅仅关注到了一种形式,即代理人的代替,而忽略了其他的代替方式,如计时工资合约、计件工资合约。

最后我想以张五常先生的话作为文章的结束,一方面是对先生从现实中求证精神的敬佩,另一方面是告诫自己研究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搞实证经济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或例子。一定要是实例,虽然在推理时想象的例子可以用。这入手的实例要有趣味,要奇异,要没有人成功地解释过。实例是否重要不要管,因为开头看似不重要的,最后推出的理论假设可能有重要的一般含意。”

参考文献:

[1] 熊天可.浅析企业能力、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边界[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

猜你喜欢
张五常科斯合约
预言与发心
对科斯和张五常思想的系统比较
真实世界的法律金融学——金融法研究的科斯方法
非常张五常
中国决策者更应读懂科斯
合约必守,谁能例外!——对“情势变更”制度不可寄于过高期望
“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