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海洋文化资源状况及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4-09-29 03:21徐春霞曾昭春梁永国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涉海秦皇岛市秦皇岛

徐春霞,曾昭春,徐 瑾,曹 惟,梁永国

(1.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秦皇岛 066003;2.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院 廊坊 065000)

秦皇岛市沿海南始河北昌黎北至山海关,海岸线总长度为162.7km[1]。秦皇岛海域有 “文化名海”之称,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海洋文化内涵丰富,海洋文化资源多样。这里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紧邻京津都市圈[2],依托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及社会环境优势。

1 秦皇岛海洋文化资源分析

1.1 秦皇岛海洋文化资源类型

按照资源禀赋的主题和功能,海洋文化资源可分为海洋自然风光资源、海洋历史人文资源、海洋文学艺术资源、海洋风俗民情及信仰资源、海洋饮食文化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科技资源和海洋产业资源8个主要类别[3]。秦皇岛海洋文化资源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见表1。

1.2 秦皇岛海洋文化资源特征

秦皇岛海洋文化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体现出以下显著特点:① 海洋自然景观类型全面且独特:秦皇岛沿海金色沙滩光洁柔软,闻名中外;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的翡翠岛海洋大漠景观为全国独有,滨海沙丘蔚为壮观;昌黎七里海湿地是世界为数不多的现代潟湖之一,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生态功益和保护价值。②海洋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文人志士、外国名人、现代伟人、当代伟人等遗迹比比皆是,海洋文化根基深厚。③ 海洋科技资源较为薄弱,海洋科教人才及海洋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于与之相邻的辽宁、山东、天津也较为落后。④ 与传统海洋旅游资源相比,新兴海洋文化资源(涉海体育、涉海会展庆典、休闲渔业等)开发不足,尚未形成资源优势。⑤ 秦皇岛市海洋生物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但更加微观更加定量的研究还很不足,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机制尚未建立,海洋生物资源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⑥ 秦皇岛市海洋产业资源集中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港口运输、船舶修造、远洋运输等,按照产业等级类别,包含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海洋产业是秦皇岛的支撑性产业。秦皇岛海洋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及科技支撑能力都在迅速提高,但也存在着企业文化理念与文化精神的凝练不够,对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推动力不足的问题。

表1 秦皇岛海洋文化资源类型和主要内容

2 秦皇岛海洋文化产业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物质需求,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新闻出版业、涉海艺术业等[4],秦皇岛市海洋文化产业状况如下。

2.1 传统滨海旅游业迅速发展,但产业链中各环节极不均衡

近年来,秦皇岛确立了 “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滨海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滨海旅游业以超越海洋渔业的发展态势成为秦皇岛市的龙头产业。秦皇岛滨海旅游业对海洋自然风光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以观碧海、戏金沙为主要旅游内容;对丰富的海洋历史人文资源发掘深度不够、资源分类体系不明确、对其内涵的凝练与提升严重不足,降低了滨海旅游的文化品质;对海洋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不足,饮食业已成为秦皇岛市滨海旅游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秦皇岛市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民俗、海洋艺术资源尚未有效融入旅游产业体系,资源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快速发展的滨海旅游业由于对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的问题,导致游客数量季节性差异大、旅游内容单调、文化品质较低、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问题。

2.2 新兴涉海文化产业崭露头角,但尚未形成宏观的产业规模

近年来,秦皇岛市新兴海洋文化产业逐渐兴起,海洋生态产业、海洋庆典会展产业、海洋摄影、海洋体育、海洋民俗文化产业等均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北戴河滨海湿地、昌黎七里海瀉湖等生态资源的产业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以 “秦皇求仙”“望海大会”为代表的海洋民俗文化产业已体现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海洋体育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社会氛围逐渐浓郁;秦皇岛的地理优势是山海相依,恰符合中华民族爱情 “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宗旨,因此滨海摄影产业、滨海婚庆产业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产业群中突起。新兴涉海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宏观的产业规模。

3 秦皇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基于秦皇岛市海洋文化资源特征及海洋文化产业现状,适宜于建立以滨海旅游业为核心,新兴涉海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图1)。在合理开发和有效整合各种海洋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丰富处于核心地位的滨海旅游业的内涵,提升其文化品质;着力培植新兴海洋文化产业,使其在文化的引导和科技创新的支撑下逐步发展起来。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依托海洋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 发展多季节多层次多色彩的滨海旅游业

3.1.1 调整季节性定位,发展多季节旅游

图1 秦皇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由于秦皇岛地区夏季凉爽的气候优势,加之新中国成立之后北戴河成为中央暑期办公所在地,人们意识中自然成了 “避暑圣地”的季节性定位,旅游宣传也大多侧重于夏季游览观光与休闲娱乐,也强化了这种定位意识。定位误差使秦皇岛海滨旅游业呈现淡旺两季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旺季游人拥挤,旅游设施不堪重负,城市设施和服务也收到影响。淡季旅游设施及从业人员闲置,旅游资源浪费。秦皇岛冬暖夏凉的气候及春华秋实的物产体现在一年四季,滨海自然景观更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色;涉海娱乐业、涉海体育业、涉海艺术业、海洋会展庆典业也可在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的项目等。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海洋文化资源,变单季旅游为多季旅游,促进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

3.1.2 针对不同群体,发展多层次旅游

滨海旅游业是涉及交通、住宿、餐饮、观尚、休闲、学习、运动、娱乐、购物等诸多环节的产业链,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有不同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目前,秦皇岛滨海旅游业层次化及个性化程度很低,例如沿海游览观光船舶类型及档次单一、涉海游乐项目贫乏、滨海旅游服务质量及内容雷同等。针对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发展多层次及个性化的旅游及服务,不仅可以带来较高的收益,也可以提高滨海旅游产业的内涵。

3.1.3 融合各种旅游资源,发展多色彩旅游

目前秦皇岛的滨海旅游仍以观海戏沙为主,文化因素融入不足,海洋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应注重海洋文化资源的贯穿与融合,引导人们进行不同目标的特色游。例如海洋生态游、海洋科技游、海洋历史文化游、海洋休闲娱乐游、海洋饮食游。打造以蓝色为基调,赤橙黄绿青蓝紫多色彩共融的滨海旅游产业模式。以蓝色为基调,多色彩的滨海旅游产业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秦皇岛多色彩滨海旅游产业

3.2 依托海洋文化资源的整合 开展海洋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秦皇岛市的区位优势、雄厚的海洋文化资源基础、海洋文化产业基础、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共同组成了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基地的优势条件。可以在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的基础上,开展秦皇海洋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3.2.1 海洋生态产业基地

秦皇岛沿海有典型海洋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昌黎黄金海岸主要保护对象为文昌鱼、沙丘、沙堤、潟湖、林带和海洋生物等构成的沙质海岸自然景观及所在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北戴河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保护区还是研究海洋动力过程和海陆变化的典型岸段,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以保护区为基础,整合海洋科教资源、海洋人文历史资源等,建立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可作为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大中专学生野外实习基地和专家、学者海洋科学考察基地、艺术家及艺术教育的摄影、绘画基地等。使之成为具有经济功能、科技功能、教育功能,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和统一。

3.2.2 海洋科教产业基地

河北省海洋科教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秦皇岛,依托涉海高科技研究、高等海洋科学教育、海洋管理等资源,通过引进海洋科技人才、增加海洋科教投入来加强海洋科技资源培植[5]。通过融合海洋产业资源、海洋历史资源等丰富海洋科教的内容。创建海洋科教基地,不仅可以发展海洋科教产业,更可以增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3 海洋庆典产业基地

秦皇岛海洋节庆文化具备了相当的资源基础,可以自然风光和城市环境为依托,整合海洋艺术资源、海洋人文资源、海洋饮食文化资源、海洋民俗资源等,建立海洋庆典产业基地。通过 “海洋文化节” “沙滩文化节”“海洋艺术节”“海洋音乐节”“海鲜美食节”“望海大会”“祈福文化节”等形成海洋节庆产业链条;通过商务会展、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形成海洋会展产业链条;通过滨海婚纱摄影、婚礼承办等形成海洋婚庆文化产业链条。我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和爱情的最高境界是 “海枯石烂心不变”,秦皇岛依山面海,滨海婚庆产业将大有可为。在发展海洋庆典产业中深刻挖掘和提升海洋文化内涵,使基地的建设更具代表性、引导性和示范作用。

3.2.4 海洋体育产业基地

经过2008北京奥运会的洗礼,秦皇岛海洋体育意识、体育设施均大幅度提升。这里拥有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训练基地和中国足球学校及中国跳水训练基地,新建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林匹克大道公园等体育比赛设施和体育文化设施,文化体育名城的雏形正在形成。以此为契机开展涉海的划船、冲浪、垂钓、潜水、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沙滩拔河、海上滑翔、滨海高尔夫球等运动,形成水上项目、水下项目、沙滩项目齐全的海洋体育基地,引领涉海体育的时尚,并以此带动海洋运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及其他相关行业发展。

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以沿海辐射内地,在建立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的先导功能、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对秦皇岛区域经济乃至全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1]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 .中国海洋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刘丽,袁书琪 .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34-38.

[3]高怡,袁书琪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涵义及分类体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4):61-66.

[4]张开城 .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论述[J].全国商情,2011(16),3-4.

[5]贾丽洁 .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秦皇岛的海洋文化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1(31):6-7.

猜你喜欢
涉海秦皇岛市秦皇岛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