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点一盏灯,照亮孩子们的路

2014-09-29 20:31湖慧
分忧 2014年7期
关键词:营盘麻风张平

湖慧

四川凉山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从1959年起,因为麻风病这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疾病,村庄几乎与世隔绝,被称为“隐形村落”。

这样的一个地方却让一个远在台湾的女子牵挂,她叫张平宜,曾是一位资深记者,年薪过百万;她也曾是“典型的千金大小姐”,在台湾的家是一栋4层楼的山边别墅。在2011年之后的十多年里, 这个台湾女子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投身四川凉山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的孩子能尽快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我来了,又怎肯离去

张平宜是台湾省云林县人,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2000年因采访台湾麻风病疗养院而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问题,并到四川凉山等地的麻风村采访,翻山越岭,张平宜第一次踏进这个小山村就震惊了,在村子里,看到许多麻风病患者只能拖着残缺的四肢在地上爬行,身后带出一道道血痕。最让她心痛的是那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件穿着像样的衣服,脸蛋很脏,眼神空洞。

村里唯一的小学,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第一眼看到这个学校时张平宜很吃惊,两间破土房子,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教室里摆着十多张破旧的课桌,黑板上都是洞。这破旧的教室里挤着70多个学生,大部分只能站着听课。

从1986年建立以来,这个学校没有一个毕业生,因为老师的文化程度只能教到四年级。而这个唯一的老师苦于工资无法养家,也准备下山打工去了。如果连这所学校都垮了,张平宜不知道这些生长在麻风病阴影下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希望。她向老师许诺:“你留下来,我去筹钱盖一所新的学校。”

张平宜说, 那时城里的孩子都已经吃上麦当劳了,可他们却连汽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就像一群被遗弃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没有了希望,让人特别想保护而不忍丢下。麻风村的老人很难改变命运,但他们的后代不应遭受不公平的对待,父辈的病,不是麻风村孩子的命。而唯一改变孩子们命运的途径就是读书,然后再努力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活得有质量的人。张平宜的血往上涌,作为一个母亲,她的心一阵阵地疼痛,她决定留下来。

一切都比想象的艰难得多。麻风村的大人已经习惯于被拒绝与遗忘,他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懒散地、麻木地活着。而这群正待成长的孩子们在疾病的阴翳下成长,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就学,也面临着父辈的悲剧。张平宜想为孩子们搭建一个通往外部世界的桥梁,她告诉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能够改变命运,虽然她的话让所有的人半信半疑。

从那天开始,张平宜开始奔走呼号,她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她带着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2002年,正如她承诺的那样,崭新的教室在大营盘落地生根,而她的命运,也和这个一度被外界遗忘的村庄连在了一起。2003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村里人因张平宜资助他们建立的学校而自豪,因为大营盘小学从全县办学条件最差一跃成为全县最好的村办小学。孩子们现在都争着去学校读书,因为学校时常发新衣服给他们穿;每天中午有免费的午餐, 每顿还有肉吃。这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在自己家里无法享有的待遇。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病人也时常得到张平宜送去的饭菜,她成了村里大人和孩子们的希望和依靠。

爱里没有惧怕,爱可以洗去烙印

这座曾经“快要撑不下去的小学”,已经有了100多个毕业生,13个公办教师,他们有着整洁的教室和食堂。但问题远未完结,小学毕业后,孩子们必须每天走路3个半小时去县里读中学。由于对麻风病人子女的偏见还没有消除,他们的住校请求不被批准。张平宜咬咬牙:“好,那我就来盖一所中学。”

邻县的县长同意批给她一块地,当她兴奋地带着从台湾募集来的钱款回到大营盘时,前任县长却已经调离,新任县长拒绝了批地的请求,这个女人失望至极地大哭了一通。好在为了解决麻风村子女的入学问题,四川省扶贫办在大营盘小学的校园内,盖起了一座气派的中学。

然而困境都是很具体的。几年前,当地政府在这一带山区修建了引水工程,大营盘是这条水线的最后一站,一部分水管暴露在地面。有时,一头牛踏过去,都可能给学校带来“停水灾难”。2010年,张平宜从台湾请来了一个水利专家,他们用了将近50万元人民币,在荒山上建成了一个个水窖。如今,就算停水,他们也可以在三天的时间里自给自足。朋友们无法想象,这个看上去十分瘦弱的女人, 是怎样一个个地攻克眼前的难关。但在朋友们的眼中,张平宜是个“执著又单纯的人”。一次次要水、要电、要地、要老师,要这些东西占尽她 10年的生活,她有时真觉得力气用尽,走不下去了。“下辈子什么都不做,只要做个有钱人。”这个此前从没经历过窘迫生活的女人,一度“咬牙切齿”地说。每当这时她就把自己封闭在麻风村里,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很开心,所有难过和折磨都能过去。她说,这个过程很苦,但值得。

最让张平宜感动的,就是这些孩子的知足。因为经费缺乏,大营盘已经尽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给了孩子,可依然十分匮乏:一个礼拜 30多个住校生分享10斤肥猪肉、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吃到一小块;热力跟水量都不足,一个礼拜才能提一桶烧开的热水大家分着洗澡;在近0度的低温下,睡觉时 只有一张薄毯子与薄棉被。但孩子们从不抱怨吃不好、穿不暖,他们的回答永远都是“好吃!不冷!”对他们来说,能念书、能吃饱,有人关心、不嫌弃他们,这已 经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这个在台湾不曾下过厨的太太,已经能给一百多个孩子做午餐。她甚至将咖喱、麻油鸡这些孩子们从来没有尝过的食物,带到了大山中的食堂。在大营盘的晚上,张平宜站在阳台静静地瞭望满天星斗,听到孩子们对她高唱“楼上的女生看过来”。张平宜哈哈大笑,那些令她烦心的事早丢到九霄云外了,孩子们的笑容是对她辛苦的回报。

一个普通女子的坚守

十年的岁月,可让懵懂少年长大成人,也能使沧海变桑田。张平宜在过去十年里,建立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人子女小学。使上百个被社会遗弃的孩子,因此摸到书本,吃到三餐好饭。张平宜原本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现在每年的母亲节可收到几百个孩子的温暖祝福。

学校重视品格教育,每个孩子都要背《弟子规》,张平宜希望他们有最基本的礼貌和素养。她对孩子们说,“读书不是你们的一切,但每个人都应享受义务教育,因为这9年里学到的东西,能让你们之后的几十年过得更有尊严。”

2008年,大营盘迎来了第一批初中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经是20多岁,张平宜觉得与其让他们继续念高中、考大学,不如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又让在青岛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提供技术培训。

这些孩子按照她严格制定的计划工作和学习,主要学英语、计算机等实用基础课程。他们对生活有不适应和迷茫时,她就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几年来,有些人已经进到工厂正式上班,而且成为优秀员工。张平宜希望麻风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的隔离,回到社会,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

2009 年“八八风灾”,台湾灾民收到一笔来自大陆的4688元捐款。捐款人是来自青岛台商工厂内的一群麻风村子弟,他们半工半读1个月的工资不过500多元,这笔将近5千元人民币的捐款是他们几个月省下来的血汗钱。善款虽少,但爱心无价,至少这几十位来自麻风村的年轻人到老都会记得:是一群台湾人让他们走出被社会隔绝的宿命,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2012年,张平宜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如今她受邀担任郑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名誉会长,多次提出郑州市组织志愿者前往四川省越西县大营盘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大多数人说起自己的人生,是用段来计算的;张平宜说起来,是用块来计算——台北是一块,青岛一块,大营盘一块。她说,“我已经不完整了,一个人被分成三块活着,但是三边各有各的快乐,我在这部分而言也很贪心,要这样不同的角色。”

在台北,她是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有一个当医生的丈夫,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回到台北的她,是个好太太,也是个好母亲,不过更多的时间,是带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们,为大营盘的孩子们筹措善款,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她们的工作中来。每年,她也会带台湾的朋友、志工到大营盘与孩子们共处。在青岛,她是一群年轻人的“母亲”,她安排着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学习,引导他们的理想、恋爱,同她们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她希望通过这样半工半读的方式,让大山里的孩子融入外面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2014年初,张平宜带着大营盘的孩子们又一次来到了青岛,一起带来的,还有她为大营盘的孩子们写的一本书,《触台湾娘子上凉山》,记录了她和孩子们之间感人的故事。 如今她计划着在内地成立一个关于麻风病儿童的基金,为此还为新书《触》签售、演讲。她说,成立这类基金的门槛是100万元。捐出全部版税的话,得卖30万册。

不停地筹款,是她做慈善必须面对的难题。而另一个未曾想到的难题是,她好不容易捐建起来的大营盘村小学,如今却面临着留不住学生的难题。外出打工,帮父母挣钱,剪奇怪的发型穿时髦的衣服……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更有诱惑力。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的预期,麻风村的清贫与外面世界的喧嚣,哪个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如何留住孩子?如何让慈善理想照进麻风村的现实?这是最近几年一直在困扰她的难题。对于孩子们的期待,张平宜也不会像当初那样的执著。

“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跟着我们的想法走,毕竟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当地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她告诉记者,逢年过节之后,就会有几个孩子“消失”,打听之下才发现他们出门打工了,劝也劝不回来。“我们只能把公平的机会释放下去,至于能否抓住机会,就看孩子自己。不是说孩子们一定要完成我们的期望,那是不实 际的。”

当然,有许多孩子抓住了机会。有大营盘小学的毕业生成了张平宜身边的助手,也有一个孩子成功读上了大学。

现在,张平宜会利用筹得的善款,负责孩子们初中以前的学费、餐费、路费,并为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助学贷款。有朋友表示,为什么不把孩子们的高中费用也承担了,张平宜说:“我不想让孩子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是麻风康复村的孩子,就能得到所有的关怀和支持,不希望他们养成这种错误的概念。”在她的眼里,康复村的孩子,就和所有地方的孩子一样,需要自己发奋向上的决心。张平宜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仅从外表来说也是如此。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举办的女性公益慈善颁奖典礼上,一袭黑群的她蹬着过膝长靴,让人难 以想象她在大山里为孩子们奔波的情形。她说,“我非常爱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对自己的孩子和大营盘的孩子们说,你们要张阿姨,我是独一无二的,你们不要我,我也是独一无二的。”

张平宜甚至坦言,她羡慕空手接住坠楼小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因为她的慈善只需要做一次就能完成;而她,为了麻风村的孩子们,不得不一次次踏上新的征程。

责编/梅子

2012年,张平宜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如今她受邀担任郑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名誉会长,多次提出郑州市组织志愿者前往四川省越西县大营盘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大多数人说起自己的人生,是用段来计算的;张平宜说起来,是用块来计算——台北是一块,青岛一块,大营盘一块。她说,“我已经不完整了,一个人被分成三块活着,但是三边各有各的快乐,我在这部分而言也很贪心,要这样不同的角色。”

在台北,她是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有一个当医生的丈夫,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回到台北的她,是个好太太,也是个好母亲,不过更多的时间,是带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们,为大营盘的孩子们筹措善款,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她们的工作中来。每年,她也会带台湾的朋友、志工到大营盘与孩子们共处。在青岛,她是一群年轻人的“母亲”,她安排着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学习,引导他们的理想、恋爱,同她们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她希望通过这样半工半读的方式,让大山里的孩子融入外面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2014年初,张平宜带着大营盘的孩子们又一次来到了青岛,一起带来的,还有她为大营盘的孩子们写的一本书,《触台湾娘子上凉山》,记录了她和孩子们之间感人的故事。 如今她计划着在内地成立一个关于麻风病儿童的基金,为此还为新书《触》签售、演讲。她说,成立这类基金的门槛是100万元。捐出全部版税的话,得卖30万册。

不停地筹款,是她做慈善必须面对的难题。而另一个未曾想到的难题是,她好不容易捐建起来的大营盘村小学,如今却面临着留不住学生的难题。外出打工,帮父母挣钱,剪奇怪的发型穿时髦的衣服……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更有诱惑力。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的预期,麻风村的清贫与外面世界的喧嚣,哪个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如何留住孩子?如何让慈善理想照进麻风村的现实?这是最近几年一直在困扰她的难题。对于孩子们的期待,张平宜也不会像当初那样的执著。

“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跟着我们的想法走,毕竟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当地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她告诉记者,逢年过节之后,就会有几个孩子“消失”,打听之下才发现他们出门打工了,劝也劝不回来。“我们只能把公平的机会释放下去,至于能否抓住机会,就看孩子自己。不是说孩子们一定要完成我们的期望,那是不实 际的。”

当然,有许多孩子抓住了机会。有大营盘小学的毕业生成了张平宜身边的助手,也有一个孩子成功读上了大学。

现在,张平宜会利用筹得的善款,负责孩子们初中以前的学费、餐费、路费,并为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助学贷款。有朋友表示,为什么不把孩子们的高中费用也承担了,张平宜说:“我不想让孩子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是麻风康复村的孩子,就能得到所有的关怀和支持,不希望他们养成这种错误的概念。”在她的眼里,康复村的孩子,就和所有地方的孩子一样,需要自己发奋向上的决心。张平宜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仅从外表来说也是如此。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举办的女性公益慈善颁奖典礼上,一袭黑群的她蹬着过膝长靴,让人难 以想象她在大山里为孩子们奔波的情形。她说,“我非常爱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对自己的孩子和大营盘的孩子们说,你们要张阿姨,我是独一无二的,你们不要我,我也是独一无二的。”

张平宜甚至坦言,她羡慕空手接住坠楼小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因为她的慈善只需要做一次就能完成;而她,为了麻风村的孩子们,不得不一次次踏上新的征程。

责编/梅子

2012年,张平宜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如今她受邀担任郑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名誉会长,多次提出郑州市组织志愿者前往四川省越西县大营盘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大多数人说起自己的人生,是用段来计算的;张平宜说起来,是用块来计算——台北是一块,青岛一块,大营盘一块。她说,“我已经不完整了,一个人被分成三块活着,但是三边各有各的快乐,我在这部分而言也很贪心,要这样不同的角色。”

在台北,她是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有一个当医生的丈夫,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回到台北的她,是个好太太,也是个好母亲,不过更多的时间,是带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们,为大营盘的孩子们筹措善款,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她们的工作中来。每年,她也会带台湾的朋友、志工到大营盘与孩子们共处。在青岛,她是一群年轻人的“母亲”,她安排着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学习,引导他们的理想、恋爱,同她们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她希望通过这样半工半读的方式,让大山里的孩子融入外面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2014年初,张平宜带着大营盘的孩子们又一次来到了青岛,一起带来的,还有她为大营盘的孩子们写的一本书,《触台湾娘子上凉山》,记录了她和孩子们之间感人的故事。 如今她计划着在内地成立一个关于麻风病儿童的基金,为此还为新书《触》签售、演讲。她说,成立这类基金的门槛是100万元。捐出全部版税的话,得卖30万册。

不停地筹款,是她做慈善必须面对的难题。而另一个未曾想到的难题是,她好不容易捐建起来的大营盘村小学,如今却面临着留不住学生的难题。外出打工,帮父母挣钱,剪奇怪的发型穿时髦的衣服……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更有诱惑力。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的预期,麻风村的清贫与外面世界的喧嚣,哪个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如何留住孩子?如何让慈善理想照进麻风村的现实?这是最近几年一直在困扰她的难题。对于孩子们的期待,张平宜也不会像当初那样的执著。

“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跟着我们的想法走,毕竟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当地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她告诉记者,逢年过节之后,就会有几个孩子“消失”,打听之下才发现他们出门打工了,劝也劝不回来。“我们只能把公平的机会释放下去,至于能否抓住机会,就看孩子自己。不是说孩子们一定要完成我们的期望,那是不实 际的。”

当然,有许多孩子抓住了机会。有大营盘小学的毕业生成了张平宜身边的助手,也有一个孩子成功读上了大学。

现在,张平宜会利用筹得的善款,负责孩子们初中以前的学费、餐费、路费,并为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助学贷款。有朋友表示,为什么不把孩子们的高中费用也承担了,张平宜说:“我不想让孩子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是麻风康复村的孩子,就能得到所有的关怀和支持,不希望他们养成这种错误的概念。”在她的眼里,康复村的孩子,就和所有地方的孩子一样,需要自己发奋向上的决心。张平宜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仅从外表来说也是如此。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举办的女性公益慈善颁奖典礼上,一袭黑群的她蹬着过膝长靴,让人难 以想象她在大山里为孩子们奔波的情形。她说,“我非常爱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对自己的孩子和大营盘的孩子们说,你们要张阿姨,我是独一无二的,你们不要我,我也是独一无二的。”

张平宜甚至坦言,她羡慕空手接住坠楼小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因为她的慈善只需要做一次就能完成;而她,为了麻风村的孩子们,不得不一次次踏上新的征程。

责编/梅子

猜你喜欢
营盘麻风张平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无穷尽的一天
雨中画景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浅谈麻风病
梦话
此时
不需要太多的门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