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的认知度与信心指数分析

2014-09-30 05:12程浩
党政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认知度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构与创新研究”(GD12XDS01)

〔作者简介〕程浩,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广东 深圳 518060。

〔摘要〕问卷抽样分析发现,受访的党员干部对“道路自信”这一提法的认知度适中,但对“道路自信”内涵的认知度偏低;“知道”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88%的人对坚定道路自信表示有信心;受访者年龄特征、党龄特征、职业身份、任职级别、在职情况等对道路自信认知度与信心指数的影响差异性均比较显著,而受访者文化教育程度特征对道路自信认知度的影响不大,党内任职情况对坚定道路自信信心指数的影响不大。问卷试测座谈和回访发现,不少党员干部在坚定道路自信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种种不够自信的认识或判断。坚定党员干部道路自信,应从理论阐释、理论宣传、具体实践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认知度;信心指数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2-0022-0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重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源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知、创新实践、坚定信念,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是对党员干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政治信仰的新要求。笔者在主持中央某部有关党员干部坚定“三个自信”现实问题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问卷调查时,在某市市辖区和街道办(含社区)基层党政司法机关、国资委(国有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律师协会、社会组织联合会、“两新”组织、高等学校共发放调研问卷550份,回收515份,其中有效问卷499份。受访者年龄阶段、党龄长短、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份、职级差异、党内任职、在职情况等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样本分布具有较全的涵盖面、较好的代表性,能够宏观反映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的现实状况。本文通过这一问卷抽样,量化分析不同行业领域、不同职业身份和职级差异、不同年龄和党龄、不同文化教育程度的党员干部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与信心指数以及党员干部在坚定道路自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表1 受访者要素特征及样本分布

一、党员干部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分析

(一)整体上看,受访的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这一提法的认知度适中,有一半左右的党员干部受访者“听说过”道路自信,占比51%(本报告分析中的各项指标百分比均为整约数,图表中有标注的除外),但是,对“道路自信”内涵的认知度偏低,表示“知道”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者仅有27%,表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内涵的受访者仅有17%。如图1所示。

可以推论,社会普通公众对道路自信这一提法及其内涵的认知度可能更低。

(二)具体地看,受访者年龄特征、党龄特征、职业身份、任职级别、在职情况等对道路自信认知度的影响差异性都是比较显著的,而受访者文化教育程度特征对道路自信认知度的影响不大。

从年龄特征看,56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受访者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最高,而30岁以下的青年受访者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则最低。青年受访者“听说过”(38%)道路自信并且“知道”(33%)其具体所指的占比还不到中老年受访者相应指标(75%、72%)的一半。如图2所示。

从党龄特征看,20年以上党龄的受访老党员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最高,而5年及以下党龄的受访者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则最低,其“听说过”(39%)道路自信并且“知道”(34%)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均只有20年以上党龄受访者相应指标(77%、71%)的一半左右。如图3所示。

从供职单位(职业身份)看,在非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中介组织供职的受访党员干部“听说过”道路自信(38%)、“知道”其具体所指(36%)的比例明显低于在党政司法机关(61%、57%)、国有企业(59%、56%)、人民团体(均为57%)等“体制内”单位供职的受访者的相应比例。如图4所示。

从任职岗位差异看,担任党政机关科级及以上领导职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中层管理干部的受访党员干部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较高,而青年学生、党政机关一般干部、企事业单位一般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受访者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较低。如图5所示。从党内任职差异看,担任党内书记/副书记的受访者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明显高于普通党员受访者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如图6所示。

从在职/在学情况看,离/退休受访党员干部对道路自信的认知度最高,而在校学习的青年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则最低,他们“听说过”(36%)道路自信并“知道”(30%)其具体所指的占比只有离/退休受访者相应指标(72%、68%)的一半左右。更值得关注的是,待业/待岗的受访者这两项指标不仅较高,而且认知一致(均为67%),而在职受访者的相应指标(53%、49%)却相对偏低。如图7所示。

从文化教育程度看,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道路自信整体认知度的影响不大,如图8所示。

(三)在对坚定道路自信的功能性认知中,“知道”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超过三分之二(71%)的人复选认为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一半左右的人复选认为有助于“增强宗旨观念”(50%)、“增强事业信心”(46%),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复选认为有助于“重塑政治合法性”(36%)、“整合价值诉求”(34%)、“填补信仰缺失”(34%),另有12%的人单选认为“不好说”。如图9所示。

结合问卷数据分析,整体上看,单位中层管理干部、秘书、干事等主要负责执行领导交办任务的党员干部,可能在工作中养成了“听党的话”、“跟党走”、“专心做事、莫谈政治”、“领导说啥是啥”等习俗或作风,对道路自信的认同度明显较高,而青年学生党员可能源于“政治冷漠”、宣传教化当作“耳旁风”、“思想无禁区”、青春期“性格叛逆”等原因,对道路自信的认同度则是最低的。

二、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分析 由于不少受访党员干部“不知道”或“知道但不是很熟悉”道路自信的具体所指,考察这两类受访党员干部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意义不大,因此,下文只对“知道”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进行分类比较分析。

(一)整体上看,“知道”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88%的人对坚定道路自信表示有信心,“知道,但不是很熟悉”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也有71%的人对坚定道路自信表示有信心(明确表示没有信心的只有2%),如图10所示。

(二)受访者年龄特征、党龄特征、文化教育程度、职业身份、任职级别、在职情况等对坚定道路自信信心指数的影响差异性比较显著,而受访者党内任职情况对坚定道路自信信心指数的影响不大。

从年龄特征看,56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最高(100%的中老年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表示有信心),而30岁以下的青年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偏低,占比仅有83%,明确表示“没有信心”的占比为3%,如图11所示。

从党龄特征看,20年以上党龄的受访老党员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100%)明显高于11-20年党龄和5年及以下党龄受访者的相应比例(79%、84%),11-20年党龄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信心”的比例(3%)也高于所有其他党龄受访者的相应比例,如图12所示。

从文化教育程度看,接受过硕、博士教育的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占比75%)明显低于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受访者(100%)和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受访者的相应比例(96%),如图13所示。

从供职单位(职业身份)看,在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等基层单位和在非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供职的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最高(100%的人表示有信心),而在事业单位、党政司法机关供职的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表示有信心的占比较低(占比分别为81%、86%),在事业单位供职的受访者对道路自信明确表示“没有信心”的占比为7%(供职其他单位的受访者的此项比例均为0),如图14所示。

从任职岗位差异看,担任处级及以上领导职务、企事业单位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最高(占比均为100%),而青年学生受访者的占比最低(仅有78%);担任其他职务的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度差异不大,如图15所示。

从在职/在学情况看,离/退休和待业/待岗的受访党员干部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最高(占比均为100%),而在校学习的青年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则最低(78%),在职受访者的相应指标为88%,如图16所示。

从党内任职差异看,担任党内不同职务的受访者对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心指数差异不大,但普通党员受访者明确表示“没信心”的占比为2%。如图17所示。

(三)在对坚定道路自信的功效性评价中,“知道”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只有一半左右的人(49%)坚信“肯定会有”效果。如图18所示。

三、党员干部在坚定道路自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道路自信的核心问题就是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是对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所取得的成绩、所面对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进而坚定自信心、增强自信力的问题。对于中国的发展,到底走什么样的道路?依然有不同的声音。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和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模式,也不同于当今现存的共产党执政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和北欧等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更不同于北美模式、西欧发达国家模式、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寻找中间道路的“第三条道路”①、基于“华盛顿共识”②的拉美模式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模式,它是而且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出的一条有别于所有国家的、难以复制的崭新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既不能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能走称霸、扩张、输出的险路。对于这一点,接受回访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有着清晰一致的认知、坚定的政治自觉与高度的自信。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国家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标本”,供给了鲜活的经验样本。当然,在我们党一心一意抓建设、谋发展、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过去没有但现在出现了的问题,过去居于次要但现在可能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认知、感受和评价,而人民群众包括党员干部往往是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能比较突出地感知到的一些问题,做出自己的研判和选择。这些问题,的确影响了不少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一些受访党员干部认为,自信来源于实践的切身感受,大家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普遍表示认同,但同时认为在坚定道路自信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种种不够自信的认识或判断,比较典型性的说法如,“不管什么样的道路,能够解决问题才是王道”,道路“自信问题是中央该考虑的,与我们没啥关系”,“脱离工作和生活实际,没人会真信”,“假大空口号而已,没啥可信的”,“过于强调‘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化,无原则、无是非,不能信”,“内容肤浅贫乏、无说服力,不值得信”,“缺乏新意,信不信无所谓”,甚至带有怀疑、否定的论调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在流传。类似的言论市场,不能不加以重视并解决。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的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觉悟和政治信念,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甘愿为之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如何将来源于实践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理论资源和有保障力的制度资源,转化为广大党员群众真正信得过、能够凝聚党心民心、重拾信心的行动路径选择,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坚定党员干部道路自信,首先需要广大理论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道路自信的理论阐释和研究,用普通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听了信的朴实话语和生活语言,讲深讲透道路自信的实践价值,真正让道路自信充分“接地气”、“聚能量”。

其次,需要理论宣传教育的单位和人员,紧紧围绕到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信什么”、“怎么信”的问题,从党的需要和党员干部的需要出发,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和载体、途径,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的认知度与认同度,增强其自信心与自信力,真正让道路自信的精神实质在党员干部中落地扎根。

最后,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艰辛努力,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到内心坚信再到自觉践行,真正“入脑入心”、固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精神信仰和行动智慧。

〔参考文献〕

〔1〕徐浩然.如何概括中国发展经验——基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6).

〔2〕侯惠勤.从“根本成就”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红旗文稿,2012,(22).

〔3〕杨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红旗文稿,2012,(23).

〔4〕张远新.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理论坚定——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1).

〔5〕秦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J〕.党建,2013,(1).

〔6〕韩庆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7〕黄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重审视:依据、内涵和意义〔J〕.实事就是,2013,(2).

〔8〕包心鉴.把握规律与坚定自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理论探讨,2013,(3).

〔9〕李宁,黄明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3).

〔10〕吕增奎.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彦武】

① 当下语境中的“第三条道路”,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进行探索的一种政治嫁接,实质上是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

② “华盛顿共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帮助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它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过于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轻视国家宏观调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主张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要求实现全球自由化。对应提出的“北京共识”则强调,各国的发展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的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觉悟和政治信念,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甘愿为之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如何将来源于实践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理论资源和有保障力的制度资源,转化为广大党员群众真正信得过、能够凝聚党心民心、重拾信心的行动路径选择,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坚定党员干部道路自信,首先需要广大理论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道路自信的理论阐释和研究,用普通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听了信的朴实话语和生活语言,讲深讲透道路自信的实践价值,真正让道路自信充分“接地气”、“聚能量”。

其次,需要理论宣传教育的单位和人员,紧紧围绕到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信什么”、“怎么信”的问题,从党的需要和党员干部的需要出发,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和载体、途径,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的认知度与认同度,增强其自信心与自信力,真正让道路自信的精神实质在党员干部中落地扎根。

最后,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艰辛努力,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到内心坚信再到自觉践行,真正“入脑入心”、固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精神信仰和行动智慧。

〔参考文献〕

〔1〕徐浩然.如何概括中国发展经验——基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6).

〔2〕侯惠勤.从“根本成就”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红旗文稿,2012,(22).

〔3〕杨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红旗文稿,2012,(23).

〔4〕张远新.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理论坚定——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1).

〔5〕秦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J〕.党建,2013,(1).

〔6〕韩庆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7〕黄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重审视:依据、内涵和意义〔J〕.实事就是,2013,(2).

〔8〕包心鉴.把握规律与坚定自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理论探讨,2013,(3).

〔9〕李宁,黄明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3).

〔10〕吕增奎.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彦武】

① 当下语境中的“第三条道路”,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进行探索的一种政治嫁接,实质上是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

② “华盛顿共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帮助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它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过于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轻视国家宏观调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主张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要求实现全球自由化。对应提出的“北京共识”则强调,各国的发展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的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觉悟和政治信念,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甘愿为之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如何将来源于实践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理论资源和有保障力的制度资源,转化为广大党员群众真正信得过、能够凝聚党心民心、重拾信心的行动路径选择,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坚定党员干部道路自信,首先需要广大理论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道路自信的理论阐释和研究,用普通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听了信的朴实话语和生活语言,讲深讲透道路自信的实践价值,真正让道路自信充分“接地气”、“聚能量”。

其次,需要理论宣传教育的单位和人员,紧紧围绕到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信什么”、“怎么信”的问题,从党的需要和党员干部的需要出发,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和载体、途径,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的认知度与认同度,增强其自信心与自信力,真正让道路自信的精神实质在党员干部中落地扎根。

最后,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艰辛努力,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到内心坚信再到自觉践行,真正“入脑入心”、固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精神信仰和行动智慧。

〔参考文献〕

〔1〕徐浩然.如何概括中国发展经验——基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6).

〔2〕侯惠勤.从“根本成就”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红旗文稿,2012,(22).

〔3〕杨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红旗文稿,2012,(23).

〔4〕张远新.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理论坚定——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1).

〔5〕秦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J〕.党建,2013,(1).

〔6〕韩庆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7〕黄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重审视:依据、内涵和意义〔J〕.实事就是,2013,(2).

〔8〕包心鉴.把握规律与坚定自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理论探讨,2013,(3).

〔9〕李宁,黄明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3).

〔10〕吕增奎.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彦武】

① 当下语境中的“第三条道路”,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进行探索的一种政治嫁接,实质上是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

② “华盛顿共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帮助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它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过于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轻视国家宏观调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主张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要求实现全球自由化。对应提出的“北京共识”则强调,各国的发展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认知度
护士对卫生经济学评价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