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半张纸》里的百味人生

2014-09-30 00:35刘红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刘红丽

内容摘要: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经典小说《半张纸》虽篇幅短小,却可谓言简意丰。这“半张纸”,是记录人生经历的半张纸,是浓缩人生悲欢的半张纸,是开启人生智慧的半张纸。斯特林堡以其作品的丰富内涵启示我们跨域苦难,珍藏幸福,乐观昂扬地拥抱明天。

关键词:《半张纸》 人生经历 人生悲欢 人生智慧

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经典小说《半张纸》横跨世纪长河,而其令人怦然心动的艺术魅力却恒久长新。那么,《半张纸》这颗沙里到底蕴藏着一个怎样的丰富世界呢?我们不妨从如下三个角度来咀嚼品味。

一.这是记录人生经历的半张纸

小小的“半张纸”,就像一个小小的容器,盛放着主人公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表层来看,这半张小纸不过是主人公临时记录电话号码的小纸头,上面简单地罗列着姓名、店铺名以及电话号码,艾丽斯、银行、出租马车行、鲜花店、家具行、室内装饰商、搬运车行、歌剧院售票处、朋友、修女、L医生、母亲、佣工介绍所、药房、牛奶厂、杂货铺、肉铺、承办人(埋葬事)。然而这些名称和号码却巧妙地串联起了主人公两年间完整的人生轨迹,从浪漫的恋爱到甜蜜的新婚,从银行失业到重获新工作,从朋友的潦倒到亲友的关怀,从爱妻怀孕到亡妻丧子,方寸之间勾连着主人公的生命记忆,两年间人生的波澜起伏悉数展现在这半张小纸上。

二.这是浓缩人生悲欢的半张纸

作家罗伯·格里耶在《橡皮》的序中提及,把小说命名为“橡皮”,是因为他在写小说时有意省略了很多内容,那些省略的内容就好像是被橡皮擦掉一样,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半张纸》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橡皮”写作的特点。

每个名称,或者说每段生活的小片段,作者或是一带而过或是寥寥几笔,然而这情节的留白中,蕴藉着主人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最美丽”的名字、如圣诗般圣洁的号码上,承载着主人公恋爱时的痴情与甜蜜;出租马车行、鲜花店、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记录着主人公精心经营爱情的努力和拥抱新婚生活的喜悦;在歌剧院度过的“最愉快”的时光里,写满了主人公和妻子新婚燕尔的浓情蜜意;佣工介绍所、牛奶厂、杂货铺、肉铺,接踵而来的不仅是迎接小生命到来的应接不暇的琐事,更是主人公初为人父的紧张与不安、幸福与期待。他不仅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中,那位亲切和蔼的修女还为他带来了友情的关怀;那位在他们新婚时小心翼翼地不来打扰他们、在他们需要她的时候快乐地到来的岳母也送给了他亲情的关爱;虽然在银行破产时经历了短时间的焦虑,但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份收入颇丰的新工作,他收获了事业蒸蒸日上的欣喜。他沉醉在“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中,他也承受着生命难以承受的亡妻丧子的悲恸,那一大一小两口棺材,带走了他全部的欢乐和幸福。这淡黄色的半张纸上,浓缩了主人公两年间全部的悲欢苦乐。

三.这是开启人生智慧的半张纸

小说开篇,主人公在沉重哀婉的氛围中出场,他的帽子上“戴着黑纱”,“最后一辆”搬运车都已离去,他却还在空房子里徘徊。他努力搜寻着让他欲舍不能的昔日甜蜜,然而只能在“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的失落和凄楚中,“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面对摧心折骨的残酷现实,主人公无奈地选择了逃避现实,忘却回忆。然而仅仅两分钟,在看过这半张纸之后,他竟一扫之前的悲痛哀婉,走出去时“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为何主人公会发生如此惊人的情绪逆转?那是因为他在这半张纸上勘破了人生悲喜。

半张纸上,有一个被划去的朋友的名字,这位朋友经历了事业飞黄腾达的风光,最后却饱尝远走他乡的潦倒。主人公由是慨叹,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其实如过眼烟云般变幻不定的何止荣华富贵?我们的主人公不也经历了失业的焦虑到重获工作的欣喜、陶醉爱河的甜蜜到亡妻丧子的悲恸吗?可见,人生无常、喜悲交替正是生活的常态,命运之中暗藏我们不可抗拒的力量。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与幸福并生的苦痛?文中有这样一句慨叹——“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这是主人公由悲伤而振作的转折点。先前痛苦得无法自拔,走出门时却骄傲而快乐,也许恰恰是因为主人公顿悟了这样一个道理: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结局,死去的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实际是到达了每个人必须到达的归宿;然而,归于泥土的仅仅是“肉体”,那些曾经的幸福却可以成为永恒的慰藉和财富。如果沉溺于苦痛不能自拔,或将所有的记忆忘却,那么便连“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也一并抛弃了。

是啊,人生无常,苦乐相生。幸福应当铭记,悲痛不应延续。纵使生活中遭遇波折,那么也应跨越苦难,珍藏幸福,乐观昂扬地拥抱明天,去缔造人生的另一段幸福。或许,这就是斯特林堡想要借助《半张纸》这粒沙呈现给读者的丰富世界;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些阅读者应该从中收获的最重要的文本意义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