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散吏考论

2014-10-09 09:58郭俊然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行事碑刻中华书局

摘 要: 出土资料中见有东阁祭酒、立义行事、门下议史、从掾位、从史位、议掾等6种汉代散吏,它们皆不见于两汉文献资料,可补史阙。文献所见有从史、祭酒(除文学祭酒外)、门下议生、议曹等4种散吏。今加上出土资料所见,可知汉代的散吏共有8种之多(东阁祭酒属祭酒一种,议掾归属于议曹中)。此外,从出土资料多载散吏的情况看,散吏在汉代政府机构中当是大量设置的,且广泛分布于从中央到地方州郡县的政府机构中。

关键词: 散吏;汉代;地方;出土资料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4-0066-02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简介:郭俊然,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博士,研究方向:秦汉官僚制度研究。

散吏,顾名思义,即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是与职事官相对而言的。两汉时期,朝廷对大僚重臣常在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这种名号赋予高官为散官,赋予低级小官为散吏。《秦汉官制史稿》一书认为从掾位、从史位、从史、祭酒(除文学祭酒外)、门下议生、门下议史、议曹者皆为散吏。[1]633-639这些散吏或见于文献,或不见于文献。据笔者统计,在当下有关汉代的出土资料中有6种文献所遗的散吏,现逐一考论如下:

1.东阁祭酒。见于碑刻《司空孔扶碑》(建宁元年三月立)刻文:“……公始即位,辟故襄(上阙)威卿为士曹属东祭酒,以尚(上阙)公拜□上疾病卒官。”[2]392东阁延士始于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汉书·公孙弘传》载:“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3] 58师古曰注言:“阁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官属也。” [3] 58东汉建武时东平王刘苍也采此种做法,《后汉书·闵仲叔传》载:“永平初,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阁延贤俊,辟而应焉。”[4]53东阁祭酒当为东阁散吏之首。由文献所载知丞相、诸侯王可以开东阁,今据碑刻所载又知东汉的司空亦可以开东阁。

2.立义行事。实物有东汉鼻钮铜印“立义行事”。[5]347《平昌泥龙乡出土汉代铜印考析》一文认为,“立义行事”印①在同时代的印章中,十分独特少见;它究竟是属于官印,还是体现政治纲领的印章,它的作用何在,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6]38考之文献,《论衡》载有“立义”一词:“圣人立义,有益于化,虽小弗除;无补于政,虽大弗与。”[7]29可知“立义”乃汉人所用语。《论衡》载汉时行事即为从事:“(王充)在太守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功曹行事,盖即署功曹事。)入州为从事。”[7]30瞿中溶认为“此所云行事者,即行长史或丞事也”。[8]14只是因为隶属机构的不同,而致名称各异。东汉时期州设有从事史,掌文书事,名称各有不同。《后汉书·百官志五》载:“(每州)皆有从事史。”[4]118《后汉书·虞延传》注引《续汉志》载:“郡国有从事,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皆州自辟除,故通为百石,即功曹从事、理中从事之类是也。”[4]33“立义行事”当同功曹从事、理中从事,皆属从事之职,只是立义从事属负责教化的散官,与二者有别。

3.门下议史。见于碑刻《北海相景君铭》(在今山东济宁县孔子庙)刻文:“故门下议史平昌蔡规字中举。”[9]63-64文献见有“议生”,《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忠子秘,为郡门下议生。”[4]45《后汉纪·桓帝纪》附论中袁宏称议生为“谏争之议生”:“逮于末世,斯道不存,居臣异心,上下乖违,各行所易,不顾其所难,难易之事交,而谏争之议生也。”[10]21议生的职责为谏议。议史当类议生,或是议生别名,为提供谏议的小吏。

4.从掾位。碑刻中多见,如《隶续》卷二十一残碑刻文:“从掾位筑阳□□季齐(共57个)……”[2]448-450(为残卷,原文不录)《学师宋恩等题名碑》(在成都周公礼殿门西)刻文:“从掾位柳鲁(下残缺严重)……”[2]156《繁长张禅等题名碑》刻文:“从掾位杨棠字子夷。”[2]429《巴郡太守张纳碑》(中平五年三月上旬立)刻文:“从掾位阆中严晏(共四个从掾位)……”[2]61-62《溧阳长潘乾校官碑》 刻文:“从掾位侯祖。”[11]508-509《酸枣令刘熊碑》载有15个从掾位。[4]65-67还见于汉简马圈湾345简:“从掾位田裒,米斗。”[12]46从掾位是相当于掾的散吏。从碑刻载有大量从掾位任职者的情况来看,从掾位在汉代地方上应该是广泛设置的,且人数不少。

5.从史位。见于《隶续》卷二十一残碑刻文:“从史位顺阳五肃仕元(共9个)……”[2]448-450又见于《武都丞吕国已下题名碑》(在天井道摩崖(《西峡颂》)之后)刻文:“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2]396从史位是相当于史的散吏。

6.议掾。见于碑刻《学师宋恩等题名碑》刻文:“议掾刘历□□。”[2]156汉有议曹掾,《东观汉记》载:“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以清白方正称于乡里。为郡议曹掾,正旦掾入贺……”[13]14议曹乃掌言职的机构,议曹掾属议曹之掾,其或简称为议掾。

以上所论之东阁祭酒、立义行事、门下议史、从掾位、从史位、议掾皆不见于两汉文献所载,可补史阙。加上文献所载之从史、祭酒(除文学祭酒外)、门下议生、议曹,可知汉代的散吏共有8种之多(东阁祭酒属祭酒一种,议掾归属于议曹中)。此外,从出土资料多载散吏的情况看,散吏在汉代政府机构中当是大量设置的,且广泛分布于从中央到地方州郡县的政府机构中。

注释:

① “立义行事”印16枚,每枚重65克,印面边长2.5厘米,钮高1.2厘米。

②《校官碑》全称为《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立于东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碑原在江苏溧水。

参考文献:

[1]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7.

[2][南宋]洪适.隶释·隶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周晓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6]马幸辛,覃友刚.平昌泥龙乡出土汉代铜印考析[J].四川文物,1991(1).

[7]王充.论衡[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清]瞿中溶.集古官印考(卷五)[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9]高文.汉碑集释[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0][东晋]袁宏.后汉纪[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11]何应辉,周持.秦汉刻石[M].北京:荣宝斋,1993.

[12]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三册[M].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13][东汉]刘珍.东观汉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0.

猜你喜欢
行事碑刻中华书局
弱点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行事见于当时 是非公于后世
建筑史话
标识语的间接言语行为行事功能探析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