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地方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2014-10-09 23:48张华静
中小学德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荆门特产名人

张华静

摘 要: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将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小学品德课程中,可使品德教学更贴近实际,进而激发教学活力,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地方课程资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53-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其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充分开发、有效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都是颇具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定会使品德教学的载体更贴近实际,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本地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呢?

一、领略自然风光,感受家乡美景

品德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体验、感悟,能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产生对家乡的浓烈情感。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其北部层峦叠翠、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遍布对节白腊、古银杏等生物活化石;漳河风景区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胜地;黄仙洞的云盆景观更是国内外罕见。

在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时,教师经过实地考察后,把学生带到了春意盎然的象山风景区。师生登上岚光阁,凭栏远眺:远处群山苍苍茫茫,汉水逶迤而过,黄的花绿的禾苗织成一幅壮锦平铺在山水间;近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城市如画卷般绵延在脚下。在充满童趣的“捉迷藏”游戏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远山近水,感悟家乡的繁华与美丽,“美丽”便成了学生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叹。而后将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做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进行解说,如此,让学生对身为荆门人而深深自豪。

二、搜集民风民俗,体验先辈智慧

德育不是说教,更不是训斥。沉闷、机械的品德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既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不会给学生以真实可感的情感收获。荆门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故事大多精彩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勇敢,有的聪慧,有的孝敬父母,有的满腔正义,大多形象丰满,可感可知。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为学生讲述这些民间故事,可以拉近道德要求与生活的距离,让他们从故事中明理,在生活中践行。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课余学习》时,可让学生课前收集荆门本地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罗汉山的传说、阳春白雪的典故、关公与掇刀的传说等。当这些趣味横生的故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时,学生会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景物与这些故事相联系,学习十分热情高涨。借助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透过故事理解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有效地提升了道德认知,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新课程的要求。在荆门,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民俗,表现出了极强的地域特色,丰富多彩,却也各有不同。大年三十祭祖辞年、吃团年饭、拜跑年、守岁,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后走亲戚,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些传统习俗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资源。利用品德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走进乡村,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领悟习俗中蕴含的为人处事之理,体会到入乡随俗的道理,对于学生道德智慧的启迪,十分有益。

三、寻找家乡特产,感悟家乡发展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地方特产往往体现了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品质。荆门物产丰富,漳河茶叶、三阳板栗、山灵葛粉、纪山龙米、金龙泉啤酒声名远播;八角雪枣、长湖鱼糕、钟祥盘龙菜、太师饼美味飘香。每一种特产由“产”至“特”都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品德课上,根据教学主题,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寻找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特产,让学生从特产的产生、发展历程中,从特产背后的故事中去感悟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感悟家乡人勤劳创新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例如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时,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漳河柑橘”这一主题,分组细化,调查漳河柑橘种植、采摘、包装、销售、成名的原因……通过研究,学生不仅能领悟柑橘作为家乡特色产品,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感受到柑橘生产离不开橘农的勤劳与智慧,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四、追寻名人足迹,接受心灵洗礼

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遗迹众多。这些俯拾皆是的历史遗迹,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今天的荆门人理当学习、传承。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就地取材,深入挖掘本地名人资源,学习名人精神。利用这些真实、鲜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不仅会让德育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名人的道德魅力,受到心灵的启迪与洗礼,激励自己见贤思齐。

例如,品德与社会《我们的祖先》一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名人,距离已经很遥远了。如何拉近学生与遥远历史的联系呢?让学生通过搜集家乡家喻户晓的名人故事来认识古代名人,无疑是一条捷径。于是,教师安排了搜集家乡名人足迹的课前调查。学生的收集的材料极为丰富:春秋时期道学家老莱子隐居荆门的网上材料、三国关羽屯兵掇刀石的照片、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象山设台讲学的故事……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与古代名人间的距离近了,以此引入,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先的崇敬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已有的心灵体验,甚至现实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一切都能成为品德课的有效课程资源。作为学生的家乡,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得天独厚的环境、人文、物质等德育资源遍布各个角落之中,教师只要仔细去发现,大胆开发并巧妙地运用,便可以发挥其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感,锤炼学生品质等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作者单位:荆门市实验小学

湖北荆门 4480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荆门特产名人
特产小吃DIY
特产大攻略
《渡荆门送别》引发的幽思
名人摔跤后
Study on the Phenomena of Non-fluent Repetition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repared Oral English Output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金秋赏菊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