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之梅

2014-10-09 10:30崔世俊张亚飞
资源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钾长石栾川火山岩

□ 崔世俊 张亚飞

梅花,是蔷薇科梅亚属的植物,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红、粉、白、绿等多种颜色。在自然界中,名贵的花,只在万物复苏之后尽情怒放,唯独梅花一枝独秀,盛开在隆冬季节。红色梅花艳丽、璀璨;粉色梅花温柔、奔放;白色梅花纯洁、如雪;绿色梅花含情、透亮。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中华民国时期被尊称为国花,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活灵活现。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具有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历代骚人墨客为之留下了精妙绝伦、脍炙人口的佳句:“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绘画、雕刻、刺绣等千行百业中,梅花被活灵活现地演绎为一件件艺术珍品,无不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全国13亿人口中,千千万万中华女儿取名红梅、冬梅、腊梅、玉梅、春梅、喜梅……由此可见,梅花不仅在我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而且,人们爱梅、喜梅、崇梅之心更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自然界里在寒冬季节绽放出的一种梅花,而对于那些在石中争奇斗艳的梅花,还是个谜。这个石中之梅(梅花石),就产于河南省西部山区的栾川境内。

据河南省地调院旅游地调中心章秉辰在《15亿年前的天赐福石》一文中写道:大约15亿年前的远古时期,即现在的晋、陕、豫三省的交界一带,地球上形成了一个三叉型的大裂谷,当时这个裂谷内火山密布,火山喷发此起彼伏,炽热的岩浆横流,仅在栾川的潭头—秋扒—狮子庙一线就有9处密集的火山口群,能够分辨出的大规模火山岩喷发活动超过114次,面积超过440平方公里。因为这套地层在熊耳山地区分布较广,研究较早,被地学界命名为“熊耳群”,即熊耳群火山岩。梅花石属于火山喷发的产物,有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英安岩、杏仁状流纹岩、杏仁状粗面岩等。安山岩类属于偏中性的火山岩,英安岩是一种中酸性火山岩,流纹岩属于酸性火山岩,粗面岩属于偏碱性火山岩。由于火山在喷发的时候,岩浆中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喷出地表的岩浆在流动和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会逐渐向岩浆熔岩流的上部移动,直至散发出去。在岩浆冷却前没有散发出去的气体会在岩石中保留,并形成许多圆形、椭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的孔洞。当这些孔洞被后期的矿物质充填后,在暗色岩体上显示出白色或其他线色的斑体,形似杏仁,地质学家便形象地称其为杏仁状构造。气孔的充填物常见的有石英、钾长石、玉髓、绿帘石、绿泥石等。这些气孔被含铁的钾长石或玛瑙充填时,则为红色;被绿帘石充填时,则为黄绿色;被绿泥石充填时,则为深绿色;被石英或方解石充填时,则为白色或无色透明。绿帘石和钾长石是形成优级品梅花石或荷花石的主要充填矿物。

梅花石画面中的树干、树枝,是岩浆热液沿节理与裂隙结晶和充填形成的钾长石脉或绿帘石脉,花朵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中小型杏仁体。因为绿帘石为翠绿色、钾长石为深浅不一的红色,所以,又有红梅和绿梅之别。如果形成珍贵的红梅,则需要许多苛刻的条件,最好是富含钾长石矿液的持续供给,直至将裂隙与气孔全部填满,一株株梅花便在这岩石中缤纷怒放,栩栩如生。

梅花石又称梅花玉,在历史中曾作为一种美玉而被汉光武帝特封为国宝。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梅花石中含有铁、锌、纳、镁、钾、钙等微量元素。用它制作出的建材、茶台、餐具、茶具等产品细腻润泽、光泽明亮、斑驳艳丽,具有较高的使用、观赏、收藏价值。一些奇石爱好者根据梅花石的图案、大小、形状,锯块、研磨、抛光、打蜡,使一株株梅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更为奇特的是,有一部分梅花石的树干、树枝上爬着猴子、藏着猫咪、落着小鸟;有一部分梅花石的树下、树旁,或有石、有山、有河、有屋,或有亭亭玉立的少女、含笑而坐的老翁。本县潭头镇秋林村的十几名农民为了做大做强梅花石产业,成立了梅花石协会,他们收藏的梅花石中有龙、虎、马、牛等十二生肖。如果把这里的一块块梅花石连成一体,简直是一幅气象万千、千姿百态的梅花大乐园。

2012年,栾川被国家加冕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后,梅花石成为了本县众多观赏石之中的佼佼者,不仅受到了县内赏石、藏石、爱石者的喜爱,而且名播省内外,极大地丰富了栾川的旅游产品市场,成为本县五大观赏石之一,备受大家宠爱。 (作者单位:栾川县地矿局)

猜你喜欢
钾长石栾川火山岩
吉林某高铁钾长石工艺矿物学
利用钾长石制备硅钙钾镁肥的试验研究
接财接福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石灰石和钾长石焙烧法制备硅钙钾肥试验研究
王鑫:美一方环境 惠一方百姓
应用在钾长石智能拣选系统的LED光源技术分析
哈山构造带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