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新农村建设——以广西石漠化区为例

2014-10-09 07:05中共昭平县委党校闭红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石漠化广西农业

中共昭平县委党校 闭红

基于低碳经济的新农村建设
——以广西石漠化区为例

中共昭平县委党校 闭红

石漠化是石山区面临的最重大的自然环境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障碍。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的出台,为石漠化区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13年,包括滇桂黔石漠化区在内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全部启动实施,新一轮石漠化治理工作已拉开帷幕,在石漠化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低碳经济的理念,逐步探索出一个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之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石漠化治理 新农村建设 低碳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2011年11月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随后公开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的《扶贫开发纲要》部署了14个特殊片区,作为扶贫新战略的重点、今后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而滇桂黔石漠化区列入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将获中央扶贫特殊支持,中央将对连片特困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新增财政扶贫资金,进一步加快推进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西石漠化敏感区面积4.89万平方公里,生态脆弱。新的《扶贫开发纲要》无疑也为石漠化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石漠化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石漠化是石山区面临的最重大的自然环境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估算,广西农村贫困人口达1012万人之多,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在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区,广西的28个国家贫困县之中,石山面积超过30%的县就有23个,这里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共性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部分地区还面临社会稳定问题的挑战。这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总要求还相去甚远,新农村建设更是举步维艰。

(一)生存环境恶劣,农民生活贫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石漠化地区劫普遍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罪魁祸首就是石漠化。广西岩溶分布广,面积仅次于贵州和云南两省,石漠化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生态问题。一个显著特征是缺水少土,目前广西石山区至少有100多万人长期面临缺水的困拢,每年缺水4-5个月,这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丧失了生存条件。长期以来,人口在不断增加,更加剧了人均耕地不足的矛盾,就连基本口粮也无法得到保证。粮食不能自给,经济收入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为了生存,只能在石缝中点种些旱地作物,如玉米等,如此人类生产活动更加大了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石漠化,石漠化又引起更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石山地区因此陷入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使石漠化地区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石山区已成为广西生态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地区。

(二)思想观念落后,难以适应形势发展

在广大石漠化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不论在生产、生活,还是在行为方面,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读书不如打工的功利主义思想普遍存在,二是文化素质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难以掌握一技之长,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三是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自学遵纪守法的习惯。这些主要是由于在新农村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对农民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等关注不够。直接后果是农村教育文化基础越来越薄弱,与城镇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将给农村建设带来致命的缺陷。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落后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没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改善就无从谈起。目前石漠化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例如,石漠化区水土保持脆弱,极易形成干旱,而目前一些地方相应的人蓄饮水工程却难觅踪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石漠化区农村公共服务落后,总体上来说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设施差、人才缺、资金少,在农村地区难以享受教育公平待遇;文化投入明显不足,绝大多数的地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的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科技发展滞后,科技对农村经济的支撑力不强;同时,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小、社会参与程度也有等提高。

(四)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不高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是协同的。农业科技水平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有关联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水平支撑。在广大漠化区农村地区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无法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不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也无法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应用,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能力,也就更谈不上用现代科技治理石漠化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石漠化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因素之一。

(五)缺乏产业支柱,农民增收乏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3年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建设是中心,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然而生产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目前在广大的石漠化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农民增收乏力,产业支撑力几乎无从谈起。缺乏产业的支撑,经济发展乏力,“生产发展”无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活宽裕,才能展示乡风文明,也才有村容整洁,进而实现管理民主。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新农村建设

从广西岩溶地区区情来考察,石漠化防治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和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还是生活方式的革新都将成为一种趋势。在石漠化治理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避免传统工业化导致的生态恶果。要贯彻低碳经济的理念,逐步探索出一条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要让农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一)发展低碳农业

人们一谈起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农业的少,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事实上是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从形势上看已是刻不容缓,低碳农业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农业,就是强调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清洁能源生产。在石漠化地区缺水又少土、能源紧缺,只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低碳农业就不再是遥远空洞的概念。首先,实行节地的立体种养,石漠化地区最显著特征是缺水少土,实行立体种养不仅可以拓展生物生长空间,而且能增加农产品产量,更能提高产出效;其次,实施节能减排,普及农村沼气,研究开发生物能源,发展秸秆气化、固化,开发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以替代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低消耗、低污染和你排放;再次,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减少对环境、土壤及水质的污染,保护生存的空间、保护环境;最后,进一步探索废弃物再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缓解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生态建设,石山区生态建设又重在石漠化治理。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首先是要对石漠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岩溶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易伤性,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致使广西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生态问题,对石漠化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避免人为活动对自然造成再次更大破坏,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种力量,动员各种力量,如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形成合力,参与石漠化治理;其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合理地进行开发,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第三,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比如退耕还林,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工作,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第四,多管齐下进行治理,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防治;第五,做好乡村清洁工作,“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结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着力解决当前农村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还老百姓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活空间,重塑和谐、生态、文明的新农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要实现农业生产条件大改观,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结合石漠化防治工作需要,逐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依托科技,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优化改良传统农业生产工艺,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发展农业生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不仅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而且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

(四)大力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

首先,农村产业也要有“百姓争名、百家争利”的“双百”方针,要众有我特,走村村特道路,要想方设法树品牌、打产品。对贫困村实施,产业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发展、效益较好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特色优势品种,建成一批产业群(带)。其次,大力发展旅游等绿色产。2013年广西旅游发展大会确立了“旅游兴桂”的战略,实施旅游开发扶贫工程,是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现实需要。广大石漠化地区,虽然经济欠发达,公共服务设施落后,但没有受到“工业病”的困扰,无污染,资源环境保存尚好,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加上当地民风纯朴,这正是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所在,要积极探索发展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新路子,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与贫困村紧密相关的旅游开发。探索旅游开发扶贫新模式,“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实现乡村旅游与开发扶贫的有机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五)加强宣传,让低碳思想深入人心

在广大农村,传统的小农意识可以说根深蒂固,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低碳”对他们来说尚属新概念,对“低碳经济”、“低碳农业”更是知之甚少。因而不断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引导广大农民了解 “低碳”,认识到“低碳经济”、“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让“低碳”、“低碳经济”、“低碳农业”思想深入人心,在千家万户中形成共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2013年,包括滇桂黔石漠化区在内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已全部启动实施,新一轮石漠化治理工作也已拉开帷幕,而与此同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任重而道远。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华网,2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广西旅游局网站,2013

[3]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N].广西日报,2012

猜你喜欢
石漠化广西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广西尼的呀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