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4-10-09 07:05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唐旭彬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部门财务管理建筑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唐旭彬

一、强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成了建筑企业的极大繁荣。因此,建筑企业都在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希望得以长远持续的运营下去。当然,每个建筑企业都必须通过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使运营资本得以妥善安排调配,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后盾。

(一)从宏观角度看,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指引建筑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市场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作为管理企业财产物质的工作,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也应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做出及时的调整。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调整,主要目的在于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分析过程,使资金得到合理利用,使物质财产发挥最大效益,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正确,才能更好的与现有经济形势实现步调一致,做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方式、工作流程、人员调配等方面的与时俱进,如此,既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又为自身发展寻求到了应有的方向。

(二)从微观角度看,加强财务管理有助于节约建筑企业发展中的不必要成本

如今,建筑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较强的经济实力。然而,各个企业仍然希望通过资金、物质利益的有效利用换回预期的效益,而不想通过资金物质进行没有成效的利用。因此,财务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建筑企业的想法,使资源浪费的现象得以有效遏制。节约必然会引起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然会革新管理中不合时宜的陈腐成分,以革新后的局面取而代之。最终,通过有效的节约,使建筑企业的有限资源实现更为有效的合理利用,强化财产物质的自身价值。

(三)从企业内部看,财务管理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的发展运营需要雄厚的资本。然而,资本必须通过优质的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提升运作能力。财务管理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收集并存储相应的数据,使各种数据在具备真实性客观性。同时,管理部门能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想效益分析。一旦效益分析合理,就会刺激企业合理运用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使企业的技术指标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最终,建筑企业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便于更为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确保在市场经济实现效益目标最大化。

(四)从企业外观看,财务管理有助于建筑企业更好的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企业总是会适时的对社会形势加以思索。因此,他们懂得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承担起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分配。因此,财务管理可以使建筑企业的资金财产物质实现合理配置。一旦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必然使企业如期承担有能力承担。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为财务管理贴上与时俱进的标签,使其不再按照闭门造车式的轨道寻求发展,而是要以经济发展大背景为依托,以同行业的典型企业为榜样,以自身发展为出发点,着力分析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

(一)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仍然未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一个应有的地位,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却不知经济效益的追求更加需要优质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都较为僵化,缺乏可操作性,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原有的工作习惯来面对工作,而不是按照规章制度来办理业务,工作上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工作流程体现得不明显;此外,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一些突发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定,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财务管理工作往往陷入混乱局面,缺乏有效的因对机制。

(二)人力资源环节漏洞频出,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

(三)领导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内部部门职能不明确

当下,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上,从而针对企业整体发展缺乏周密理性的思考。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清醒的认知市场经济对建筑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只是看到了机遇,却忽视了挑战,领导不愿学习管理知识,财务管理必然缺少一个较高的起点。此外,建筑企业的内部部门管理职能不是特别明确,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或问题可以去这个部门办理,也可以去那个部门解决,经常出现某些部门职能因存在重合交叉,导致工作上相互推诿无法衔接的现象。这样,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速度缓慢。

(四)领导投资意识过于强烈,打破了财务管理的进程

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对财务管理情况不清楚,也不愿过多的参与,本身对财务管理就有不良影响,却经常怀有投资意识,希望建筑企业在其他领域也有所发展,本想使建筑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往往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毕竟,原有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处于需要再度提升的状态,一旦再行投资,这种不理性的行为缺乏远见缺乏谨慎考虑,必定扰乱原有的财务管理计划或进程。

(五)在税务问题上口是心非,往往承担更大的不利后果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在税务问题上的惯用手段就是,嘴里答应着按时纳税,并呼吁减轻税负。但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却将纳税问题抛在一边,缺乏详尽的纳税计划,反而想尽办法躲税避税。如果被税务机关查处,不但需要补交逃税数额,还有额外被行政处罚,使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财务工作往往处于困境之中。

(六)经营自主权得不到应有保障,严重阻碍财务管理工作

如今,很多建筑企业受当地政府的不当干预,经营自主权已经受到很大威胁。政府习惯对建筑企业做出指指点点的行为,甚至有些决定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进程。一旦被政府无端干预,企业的财务管理必然受到影响。政府本应给予建筑企业应有的支持和保障,事实上却适得其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各种管理工作。

三、强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原则

建筑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如何能够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保障了企业运营资本的到位,保障了优质的资金利用环境.因此,强化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已成必然,但是,仍然要遵循一些科学合理的原则,使管理水平更加稳定持久。

(一)财务管理公开性原则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财产较多,资金数额较大。因此,必须确保财务管理内容的公开透明。原因在于,公开透明是财务管理的命脉,如果无法做到财务公开透明,财务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开展的现实意义。财务管理公开透明,才能有效打消企业员工因为财务管理而产生的不当怀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专心工作。此外,财务管理公开透明也会有效打破滋生违法违纪犯罪行为的温床,使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营造一个平定安稳的绿色环境。

(二)财务管理协作性原则

首先,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及个人都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给予财务管理部门必要的配合和协作。毕竟,“各扫门前雪”的处事之道已经被市场经济所淘汰,而团结精神团队意识才能更好的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如此,才能为部门的存在彰显自身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与其他部门的有效协作,来共同推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财务管理的协作性还要求本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实现有效协作,如果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协作效果较好,而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人员之间存在间隙,则会更为直接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会让其他部门感到遗憾,毕竟其他部门都给予了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如果财务管理部门内部缺乏协作,实在有悖团结意识。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人员也要从部门利益、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强部门内部的协作意识。

答: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否则,他们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保卫国家和本民族的“围墙”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如果是“诗性的民族”就不同了,那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人”的灵魂应该是“诗”的。

(三)财务管理效益分析原则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时刻做好效益分析工作,这样,财务管理的目标才会更加明确,才不会偏离航线。因为,去除员工的基本工资待遇外,其他财务性支出应当拥有一个全盘考量的过程,使财务管理通过效益分析实现更为科学的水平。同时,效益分析也可以有效防止资源浪费行为的出现,有效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最终,企业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四、强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为了切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建筑企业应当以财务管理作为有力的突破口,通过财务管理带动其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切实确保其有效性可行性,使建筑企业为深度提升自身的运营水准做好更为坚实的准备,打破发展中遭遇的瓶颈,寻求更为广阔的出路。

(一)发挥财务管理的实用性,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首先,建筑企业的领导着实应当把财务管理的地位摆正,将其置于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当然,这需要领导转变思想,不能只停留在经济效益上,还要懂得最基本的管理理念,认识到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的密切关系。

其次,领导要及时了解企业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如果不适合自身发展需要,应当及时组织人员对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同时,企业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管理,纠正自身旧存的不良工作习惯,使财务管理体现出应有的严重性。

再次,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加入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等内容,使企业在面试突发事件时不至于慌乱无措,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通过财务管理来提升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积累珍贵的企业人力资源,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首先,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及自身发展现状,合理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使人力资源能够切实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智慧,并对人才的合法权益予以保障,降低人才转行或跳槽的机率,有效避免人才的流失。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要树立创新意识,结合各种有效手段,提升工作层面的科技含量,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为推动财务管理做好铺垫。

(三)领导管理能力要实现提升,明确企业部门的职能责任

首先,企业领导要对市场经济中自身的发展出路及财务管理手段予以充分考虑,然后才能形成冷静周密的思维,以全局的高度抓好财务管理工作。当然,这一切的实现,需要企业领导合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管理知识,学会切实分析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其次,企业领导要对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如果某些部门在职能责任上存在交叉或冲突,要着力予以解决,使各个部门在职能责任明朗的状态下,实现工作上的有效协作,使问题在符合工作流程的情况下得以妥善解决。

(四)领导要冷静面对多元化发展,确保财务管理进程畅通

首先,企业领导不能产生盲目跟风的心理,而是要冷静的面对对外投资问题,当企业还不具备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条件时,尽量理性思考。否则,企业领导预想的投资效果不会实现,反而还要破坏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财务管理水平。毕竟,企业要往外支出,一旦发生不良后果,企业的运转资金会减少,企业的物质财产会受到威胁,影响企业整体财务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承担起责任,在对外投资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问题上,学会与领导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使领导清楚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外投资的利弊,为领导做出理智的选择把好关。当然,这样做也会在合理减少财务部门工作上的麻烦。

(五)理性面对企业税务问题,勇于承担缴税义务

建筑企业要理性的面对缴税义务,不要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去刻意逃税避税,而是应当制定详细可行的缴税计划,按期缴税,如额缴税。这样,就不会因纳税问题耽误财务管理的进行,不会因纳税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麻烦,更不会出现被行政机关予以行政处罚的后果。

(六)政府切实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支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从本质上看,建筑企业的存在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建筑企业给予应有的支持和保障。具体而言,政府应当减少行政干预,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行使,使企业能够自主决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关键事项。最终,企业在政府的合理支持下,必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五、结束语

建筑企业要从发展的角度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价值,更要清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然要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然,面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使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1]严霓浅.谈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王立明.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0

[3]王俊召.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现代商业,2011

猜你喜欢
部门财务管理建筑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